□孫曉輝(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 青島 266427)
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思考和討論
□孫曉輝(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 青島 266427)
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對運動訓練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然而因當前競賽制度的改變,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與訓練訓練實踐之間矛盾凸顯。本文主要對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起源與發展進行梳理,以期能夠更加科學的運用于運動訓練實踐中,為教練員提供參考。
運動訓練 周期理論 思考
運動訓練周期理論最早由馬特維耶夫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發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這一理論促進了國內外運動訓練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的運動員。然而,隨著近幾年運動賽事體制在發生巨大變化,各類賽事開展次數頻繁,傳統的訓練周期理論與運動訓練實踐矛盾突出,人們對其產生質疑。傳統訓練周期理論符合那個時代競技體育項目特點與發展水平需要,因時代的發展變化,世界整體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傳統的訓練周期理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現代運動訓練的需要。鑒于目前競技體育發展所需,需要對運動訓練周期發展過程進行梳理,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概述,為現代運動訓練服務,科學指導運動員的訓練,提升訓練水平,進而提升運動成績。
運動訓練周期理論是馬特維耶夫所提出,依據人體競技狀態的周期性特點,將運動員的訓練計劃按照年度劃分為準備、比賽與過渡期三個時期,并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制定訓練量、訓練任務與內容等。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訓練手段與負荷強度。通常來說,準備期以身體訓練為主,負荷強度低,訓練量較大;比賽期以專項訓練為主,負荷強度高,訓練量低,且全年比賽安排只有一個高峰期。在過渡期,以積極休息為主,恢復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為進入下一個訓練周期做準備。
2.1、階段性訓練分期思想的提出
運動訓練過程要周期進行安排的思想起源較早,第一屆奧運會于1986年開展,標志著競技體育進入全球關注時代。隨后,不少學者重點研究運動員的訓練過程,認為運動員只有接受系統訓練,才能在競技體育賽事中發揮較高水平。1913年,莫爾菲第一次提出要適當加長賽前訓練時間的觀點,認為訓練時間應適當延長至8-10周。1916年,芬蘭學者布·阿·科托夫根據運動員所取得成績與實踐訓練進行分析,提出訓練過程不間斷性與階段性的觀點。1917年,科托夫在莫爾菲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運動訓練要進行分期與分階段的觀點,認為賽前訓練時間控制在14-16周,在這個不間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分期訓練。這代表階段性訓練分期觀念的確立。
2.2、全年階段分期思想的提出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芬蘭學者拉烏爾.畢卡拉認為運動員的訓練按照全年大周期來說,要進行不間斷性訓練,同時參考季節劃分訓練周期。他認為全年可劃分為預備、春季、夏季與秋冬季訓練時期。但是受氣候因素干擾,畢卡拉的不間斷性訓練實際上受到中斷,主要體現在秋冬季有長達4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尤其寒冷的1個多月時間訓練近乎是停止的。從這種情況中可以看出,根據季節劃分的全年訓練分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傮w來說,畢卡拉的全年階段分期思想的提出,較莫爾菲的階段性訓練分期思想具有較大的進步。
2.3、現代訓練周期理論的形成
在20世紀60年代,競技體育比賽形成了制度化,運動員的訓練負荷在增加,體育賽事中所取得的成績上升到國家層面,國際中對于運動成績的追逐日趨激烈。為提升運動員在訓練時期的競技水平,并能在比賽中穩定發揮,一些學者與教練員融合訓練時間,從廣度與深度上加大探究訓練分期問題,并發表了眾多的論文與專著。1964年,前蘇聯現代理論首席專家與國際體壇理論權威者,列?巴馬特維耶夫發表專著《運動員訓練的分期問題》,綜述學者對于訓練分期理論的研究成果,吸納了學者科學觀點,全面系統的闡述了周期劃分的原理、影響因素等,標志著現代訓練周期理論的形成。
3.1、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特點
馬特維耶夫的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特點如下:第一,全年訓練周期的劃分要以運動員競技狀態表現出的規律為中心,旨在運用訓練手段,使訓練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對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形成與提升進行控制,促進運動員在體育賽事中發揮最佳成績的準備狀態。第二,全年訓練按照上半年與下半年賽事時間,分為“冬春比賽”、“夏秋比賽”兩個周期。第三,詳細闡述周期訓練的內涵,訓練周期并不是簡單重復上一訓練周期,而是在基于上個訓練周期為參照,增加運動負荷,并進行循環。
馬特維耶夫的訓練周期理論為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豐富了運動訓練理論,還指導了運動訓練實踐。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競技體育發展水平與體育競賽制度的變化,傳統的運動訓練周期理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解釋現代運動訓練與競技體育發展趨勢。
3.2、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反思
(1)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無法適應新賽制的發展。
伴隨競技體育逐漸向商業化與職業化方向發展,體育競賽制度發生了巨大改變,高水平運動員參加體育比賽的頻次大幅度增加。因訓練環境的改善,運動訓練擺脫了受氣候、場地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全年訓練時間具有可持續性,新賽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主客場制,比賽次數頻繁;運動訓練的準備周期短,比賽期較長;采用積分制,職業化水平較高。
當前新賽制的特點,暴露出了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諸多問題。從90年代開始,伴隨體育商業化趨勢,大多數體能類項目比賽數量急劇增加。舉例說明,如2003年,劉翔從6月至7月,一個月的時間分別參加了奧斯陸、洛桑、巴黎等六站比賽,競賽次數超越傳統的競技體育比賽。鑒于這種賽制,馬特維耶夫的訓練周期無法適應賽事需求。賽事數量的增加使運動員的準備周期縮短,過渡期的身體恢復從被動轉向主動訓練恢復。另外,訓練方法要進行完善,加強訓練質量的提高,保證機體狀態能夠迅速根據賽事次數產生較強的適應性。鑒于當前狀況,高水平運動員在賽前進行充足的準備期是不能實現的,只能將其中的一部分賽事作為重要賽事前的高強度訓練。由此可見,馬特維耶夫的訓練周期理論無法滿足當前賽制與訓練實踐所需。
(2)運動訓練周期理論不利于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
馬特維耶夫的運動訓練周期理論包含一般身體訓練與專項訓練、負荷量與負荷強度兩個支撐點。他提出準備期是負荷量與一般身體訓練的結合,在賽前一段時期,逐漸增加專項訓練與負荷強度,以實現在比賽時能發揮較高水平。然而,當今時代競技體育與科研水平在逐漸提升,學者們對該理論產生質疑,訓練周期理論忽視運動員的不同生理基礎,所能承受的負荷量與強度、訓練方法有不同要求,并未注重運動員的差異化,高水平運動員專項水平無法得到提升。高水平運動員與青少年運動員存在較大區別。伴隨年齡增長,訓練水平逐步提高,運動員的生理與心理均在發生改變,主要表現在身體素質以及對訓練方法、手段、負荷的要求變化。這些要素直接折射出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特點。經過實踐證明,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競爭的要點是專項能力。這也是現代運動訓練的特點。即對專項能力提升著重開展有針對性的身體素質訓練,并優先發展。
現代運動訓練是基于生物科學理論,運動員機體不斷適應訓練負荷的運動系統。每個項目在運動訓練中的訓練周期及負荷強度均不相同,需在生物學理論指導下,根據項目特點制定完善系統的訓練計劃,并在中、小訓練周期中確立目標與訓練負荷?;@球運動是競技體育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中以籃球作為案例,梳理現代運動訓練理論的發展。周期性訓練是籃球運動訓練的內在要求,主要是制定系統的大中小周期訓練計劃,并按照系統化的計劃進行訓練,提升籃球運動訓練水平。
籃球訓練中實施周期性原則的要求如下:
第一,訓練周期的安排參照重要比賽的日期。目前我國的籃球比賽主要有CBA職業聯賽、全國錦標與全運會等。年度周期劃分中,根據重要比賽日期確立一年中安排幾個大周期合適,同時,大周期的準備、比賽與過渡期均以重要比賽為核心,以確保競技狀態恰好出現在比賽時間,創造優秀成績。另外,要關注運動員參加普通型比賽的次數,避免其對重要比賽造成負面影響。
第二,年度周期劃分要參照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進行。優秀運動員因比賽頻次較多,以重要比賽為核心,進行多周期訓練,一般水平運動員年度安排周期相對少一些;業余運動員的參照標準為學習與重要比賽進行劃分。
第三,明確細節,對各周期內的訓練內容、手段與負荷應有細致的安排。針對運動員訓練水平,合理安排他們的重復與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運動員競技狀態出現在重要比賽中。年度周期的劃分要從宏觀上進行分析,選擇多年的訓練要求為參考。
第四,保障日常訓練課落到實處。各訓練周期的目標,分解到日常訓練課中,通過長期的累積訓練,才能確保目標的實現。在日常訓練課中要按照既定要求落實訓練的內容、手段與負荷等。
以上為籃球運動訓練中現代周期理論的原則,實際上,不同的運動項目所需的周期不同,教練員在制定周期計劃時,以運動訓練理論為指導,科學合理制定周期計劃。
馬特維耶夫的訓練周期理論對我國運動訓練的影響是巨大的,豐富了運動訓練理論內涵。隨著競技體育的逐漸走向商業化與職業化,傳統的訓練周期理論無法適應所有水平的運動員,尤其是不利于高水平運動員訓練能力的提升,然而對青少年運動員具有一定的普適應。時代在發展變化,理論應跟著競技體育需求不斷進行完善與豐富。針對陳舊的理論,應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運動訓練周期理論。對于訓練周期理論不能一味的否定,應進行綜合性的評判。隨著現代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要運用多學科知識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與運動訓練實踐密切相連,不斷完善運動訓練周期理論,適應新賽制特點,以提升運動員的成績,進而推動體育的發展。
[1]劉玉澤,王遠.國內外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研究綜述[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3,(12).
[2]李海磊,蘇麗娟.籃球運動訓練周期特征解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6).
[3]楊華靈,張宇.淺議現階段運動訓練周期理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9).
G808
A
1006-8902-(2016)-06-LXY
孫曉輝,男(1982-),漢族,山東淄博,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排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