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棟 官杰 楚曉東 王璽 李菲菲(青島科技大學山東青島266042)
新時期高校專科體育教學的價值復歸與實踐尋繹
□王寶棟 官杰 楚曉東 王璽 李菲菲(青島科技大學山東青島266042)
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借助體育教學這一手段,能夠促進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運動技能的掌握水平。因此,高校專科體育教學效益的提升,是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基礎。基于此,文章結合高校專科體育教學工作,以綜合性人才培養為視角,就高校專科體育教學的價值復歸與實踐策略進行了研究。
高等院校 專科 體育教學 價值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是教育部為加強學生體質鍛煉而頒布的一項體育課程的改革,自頒布以來,許多高校積極進行體育課程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體育課程的改革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因此,加大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性、實踐性與策略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高校專科體育教學的價值復歸與實踐尋繹的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背景所展開的。
2.1、專科體育教學的互動性
專科體育教學是依據體育教學的實際操作需要和教學設計的內涵所產生的,主要是探討教學過程和制定教學計劃以及研究規劃體育教學系統等方法,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專科體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學互動的主體的是學生與老師,兩者缺一不可。教學課堂是學生與老師進行相互作用和合作的過程,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學生與教師。教師在進行教學備案中要體現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去教學生,只有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情感互動、知識互動以及思維互動才能提高學生的對知識的興趣。
2.2、專科體育教學的開放性
在高校專科體育教學的方法選用上,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進行知識傳授,還應給學生進行用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活動以及自己獲取知識的轉變,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原有的填鴨式以及灌輸式的學習方法向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等方法進行轉變。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多給學生安排一些娛樂性、健身性、現代性強、趣味性、并有一定地方特色性的知識和傳統項目;在教學問題和練習的方法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展學生的身心和思維,教師應從學練法唯一、答案動作技術唯一向問題、條件、結果的最小限定進行轉變。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有利于促進教學過程開放性的發展。
2.3、專科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所有教學內容都必須注重實效,例如,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內容的確定以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等都必須注重實效。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摒棄與現實教學目標無關的方式和形式等。在高校綜合性人才培養的背景下,教學課堂的實效性得到社會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2.4、專科體育教學的創造性
傳統教學往往會忽略課堂是決定學生效率的事實,只是進行過分的強調程序化,從而扼殺了教學的創新性。新課標的體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靈活性的發揮,讓體育課的設計、實施等過程的綜合性以及彈性不斷加大,專科體育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以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都為體育教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在綜合性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教學的創新過程已成為對教學的理念創造和感悟的過程。
3.1、聯系學生實際,瞄準專科體育教學的目標與切入點
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要了解教學的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進行教學,這是因為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學生在汲取知識和對新事物的理解程度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高,在某些方面已經遠遠超出了老師的想象,在許多課本沒有涉及的或者教師沒有講過的體育原理,學生或許早已通過其他的渠道了解清晰了。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在陌生壞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在備考中考慮一些問題,例如,哪些體育知識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哪些還需要老師的指導、哪些體育知識學生已經具備了生活經驗、哪些知識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還較遠、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等,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即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尊重了學生已有的技術經驗。雖然新編的體育教材內容上都是比較基礎的,而且大多數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但是體育教材的彈性和綜合性都不斷增加,這就需要老師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讓學生能夠容易理解和容易接受。教師應以新編體育教材為中心,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不僅使新教材的理念落實到具體教學中,還使新教材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與促進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教學設計時還應注意一些問題,如:對體育教材知識不夠充分的需要進行及時的補充、應該補充一些能使課程更加完整的素材、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進行適當的定位以及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質量要求等,只有依據新課標教材的特點才能優化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
3.2、準確定位教師角色,做好體育教學的組織者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僅是學生的輔導者、激發者和人生的引路人,還是平等的組織者。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體育教師更應轉移到與新課標同步的“平等者的首席”組織者的位置上,教師是逐漸向“演員—導演—導游—播種者”的角色進行著轉變。如何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是在實際教學設計中最困難的問題,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采用整體的觀點或者以教學理論和學習為教學基礎、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及以學生的心理狀況為依據來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專科體育教學的基本指導原則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這一基本順序是不能夠顛倒的,教師在進行設計課堂教學時都應遵循這一基本順序,這三種學習方式并不在同一緯度上。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自主的學習,如果產自主疑問就和同學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合作探究不能解決問題就采用研究性學習,直到把問題解決。雖然在體育課堂上倡導以上三種學習方式,但是學生接受學習和教師教授在體育課堂上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有限,要想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理解某些知識并進行擴展,還是需要教師的指點。
3.3、豐富體育教學模式,構建靈動愉悅的課堂氛圍
體育教育的干預要以發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出發點,積極開設多種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式,從而喜歡上體育鍛煉。目前我國大學生由于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導致體質較差。針對這樣的問題,體育教學與健康干預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體育課程,逐步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運動技能。在進行體育干預時,可以從大學生的興趣入手,多開設大學生喜歡的課程,如女生比較的健美操,瑜伽等課程,先將大學生吸引到體育的課堂中來。對于教學內容要盡量選擇有一定對抗性和力量練習的授課內容,提高大學生是體育競爭意識,比如多進行一些足球比賽,籃球比賽,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等,這些干預活動對增強大學生體質有一定的作用。
3.4、完善體育教學標準,力促學生體質健康發展
通過建立一定的體育標準來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教育教學。我國已經出臺了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這個評價標準,讓大學生意識到只有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標準,才能促進自身體質的改善,達到健康的水平。同時應該改變我國體育評價的單一性。在我國體育評價僅僅是考核大學生的運動技能,這會使一些體質差的學生由于技能不達標而懼怕體育課,對體育產生恐懼心理。所以高校的體育教學要改變評價體系,從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體育參與程度和理論知識這四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當然,這其中要以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為主要考核內容,提高大學生對于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強迫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此外,還應該給大學生建立身體素質的檔案,在每學期初都為大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測量,經過一學期的體育鍛煉以后,再對大學生進行一次身體素質的測量,對前后兩次的數據進行對比,根據身體素質的提高情況來進行分數的評價。
3.5、加大體育習慣培養,實現體育參與的終身性
通過體育教育的干預活動,不是為了讓大學生取得良好的體育成績,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大學生養成以體育鍛煉為主的生活方式,只有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離開校園后大學生才能繼續進行體育鍛煉,才能持續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和強健的體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高校僅僅依靠體育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體育教學的干預僅僅是強迫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來達到應有的考核標準,通過這種強制干預的教學過程,只能達到讓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但能否持久還要依靠大學生的鍛煉意愿。所以高校要加強對于提高身體素質的宣傳,讓大學生明白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好的體育成績,更是為了將來步入社會后能夠較好的適應社會環境,如果沒有健康,再高的知識水平都沒有用武之地,讓大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思想,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所以,學校要加強生理衛生課,健康知識等的普及,幫助大學生樹立運動觀念。同時高校也要加強對與基礎體育設施的投入,包括運動場地,環境等的建設,打消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排斥心理,建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健康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的話題。一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健康體魄,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其身體素質的高低就決定了我國在國際上的持久的競爭力。為了更好的實現高校專科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在正確的體育教學價值復歸的基礎上,進行不懈的教學對策與方法的尋繹。
[1]王冰.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體育多種實踐能力[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4).
[2]馮楠.淺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如何突出專業特色[J].教育研究,2010(14).
[3]李海燕.2008奧運理念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J].黑龍江體育科技,2010(02).
[4]王廣永.如何培養和提高應用型專科大學生的體育能力[J].文體科技,2009(30).
G807
A
1006-8902(2016)-07-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