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蘋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探索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策略
陳喜蘋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學生成績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雙重影響,在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及創新品質培養等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視動機、情感、需要、性格、興趣、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非智力因素;高職高專
“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說明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響著學生成長、成才。所謂智力因素,是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時進行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言語活動等能力的總和;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在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個性特征,主要包括動機、需要、意志、性格、興趣、情感、習慣等。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主要承擔著醫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任務。近年來,全國高等學校擴招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加之衛生體制及醫療保險體制改革,使得醫學生就業壓力更大。面對這樣的挑戰,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就如何培養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淺談幾點看法。
《學記》曰“學然后知不足”,意思是只有勤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更善于學習,說明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性[1]。“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醫學知識傳授不能像傳統教育那樣一味強調對知識的記憶,而要掌握運用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因此,學校要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在掌握學科知識基礎上整合知識體系,從根本上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健康積極的情感可推動人的智力發展,也可轉化為活動的動力。列寧曾經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2]布盧姆在1976年的研究中明確指出:“學生成績差異的四分之一可由個人情感特征加以說明。”[3]醫生服務的對象是人、是生命,所以醫學是一門職業素養要求極高的學科,這就決定了健康的情感、高尚的道德對醫學生至關重要。大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學習氣氛濃厚、治學態度嚴謹的環境下,大學生的積極情感會油然而生,形成堅定的學習意志。活躍、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典雅、優美、安靜的校園環境,真誠、互助、信任、理解的人際環境,是培養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礎。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教育學家烏中斯基也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對于大學生奮發學習有著顯著的動力作用,對大學生學習、思維、創造等智力活動具有重要影響和激發作用[4]。醫學專業性極強,課程設置應靈活多樣,必修課、選修課、基礎課、專業課等設置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需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選修課程。授課可采用專家專題講座、病例分析、角色轉換、情景演練、實訓室訓練和校外醫院見習、實習等多種方法,根據授課內容不同而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通過舉辦各種講座、專題報道、校內外社團活動等,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其學習興趣。
個性教育的本質就是發現學生的價值,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每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特點、發展水平及特長,教育工作不能片面強調整體的一致性,我們要培養、發展和重視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隱性潛能變為顯性潛能,使之“各盡其能”“人盡其才”[5]。學校要完善考核方式和內容,可采用開卷、閉卷、提交論文、討論或臨床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增加一些能夠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的主觀性題目,給學生一個能夠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科總成績應將平時測驗、作業、論文、課堂回答問題、期末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多種考核方式既能促進學生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常大。教師應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非語言溝通和人格因素,以自身的榜樣作用帶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將非智力因素培養融入教學。教學設計要環環相扣,巧妙運用教學藝術,用心、用情去理解和講授知識,充分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結合大量生動詳實的臨床病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知識、醫療照片、現場錄像等[6],增強教學的直觀感、表現力和感染力,不僅能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還能調動情感因素,使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統一。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內容,或補充一些有關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材料。
輔導員要改變以往“管住學生遵守紀律,不出亂子就萬事大吉”的工作理念,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情商訓練,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調節情緒,鍛煉意志品質,塑造健全人格。輔導員還應把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融入德育全過程,同時要通過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為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馬卡連柯說過:“只有當一個人長時間地參加了合理組織的、有紀律的、堅韌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種集體生活的時候,性格才能培養起來。”
[1]李祖超,胡燕.論運用教育激勵理論培養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J].現代大學教育,2007(5):85.
[2]列寧.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布盧姆.教育評價[M].邱淵,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4]彭介壽.創新教育與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03(5):82.
[5]彭康清,余文玉.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是創新教育的重要內涵[J].教育學術月刊,2010(7):109.
[6]張子賢.多媒體課件制作與使用應遵循的原則及其實現[J].當代教育科學,2007(4):53.
G420
A
1671-1246(2016)11-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