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太原工業學院山西太原030008)
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學校體育的應對
□王艷(太原工業學院山西太原030008)
筆者發現最近在高校大學生體能測試的過程當中,有不少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甚至還有個別學生情況十分嚴重,需要送醫搶救,一方面體能測試是否科學合理還存在爭議,但是另一方面學生體質健康也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的爭議,本文將在此基礎上,簡要分析和研究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以及學校體育的應對措施。
學生 體質 健康 影響因素 學校體育
引言:現階段,根據最新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指數顯示,我國學生普遍存在亞健康狀態,尤其是和國外同齡學生相比,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遠遠比不上國外的同齡學生,特別是現在有很多“老年病”譬如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等正在逐漸呈低齡化狀態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大學生也逐漸開始患上這些“老年病”因此,找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并且根據相關因素學校體育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已經迫在眉睫。
體質,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素質,也指身體健康狀況對于外界的適應能力。具體來說體質就是指人體以遺傳變異為基礎,具體表現出來的長期處于平穩狀態的身體機能和形態,包括例如以體型、身形、人體營養狀況等為主要內容的身形發育狀況,還有生理生化功能狀況,譬如說人體新陳代謝水平和體內各臟器的健康狀況等;與此同時還有適應能力,也就是指人在面對高溫酷暑或天寒地凍的情況時的耐受能力以及對病毒和細菌的抵抗能力;此外還包括機體的具體素質和人的運動能力,主要是指人在生活或運動過程中所展現的力量、速度、敏捷度、柔韌性等方面的身體素質和具體的運動能力如跑跳能力、攀爬能力等。
健康是人們畢生都在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而真正的健康其實是指人無論是在身體還是在精神或者是社會生活中均處于良好的狀態。現代醫學將健康分為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就是指身體各項機能完整,這也正是傳統意義上的健康,即沒有疾病就是健康。現代意義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也就是說擁有良好正確的三觀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健康是人類的第一要義,任何事物若是沒有健康作為基礎都屬于虛無。
3.1、飲食習慣不健康
筆者發現,現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喜歡吃脂肪含量比較高,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比如說炸薯條、漢堡包、薯片等,這些“快餐食品”因為缺乏營養也被人們形象的稱為“垃圾食品”,還有一些大學生特別喜歡吃街邊小吃,例如說烤羊肉串、炸串、麻辣燙等等,且不論這些食品是否衛生,單就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鹽和油就已經不健康了,尤其是在晚上九點以后,學校附近的流動攤販簡直門庭若市,擠滿了前來購買“美食”的學生,這些學生天天以吃零食過活,很少吃正餐,即使是在吃正餐也基本上以肉類偏多,蔬菜特別是綠色蔬菜吃的太少,由此可見,目前大學生的飲食習慣及不健康,長此以往將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造成重大的影響。
(1)生活習慣不健康。
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還有學生的生活習慣不健康,很多學生平時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處于久坐狀態,到了寢室則直接躺在床上,特別是現在的電子信息技術十分發達,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等已經完全占據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多學生整天沉溺于電子產品當中當起了“低頭族”,這些學生晚上不睡白天不起,過起了晝夜顛倒的生活,沒有任何的體育運動時間,因此很多大學生年紀輕輕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身體問題,例如說頸椎病、肌肉僵硬癥等等,從這里我們也能夠看出,生活習慣不健康對學生的體質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2)外在競爭壓力大。
當今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對于在校的大學生來說,雖然不用馬上就面臨無比殘酷激烈的就業競爭,但是在學校當中,無論是讀書考試還是評獎評優依然存在著緊張激烈的競爭,特別是一些名企、名校非常看重學生的在校成績,這也導致許多學生在校期間一門心思只讀書,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體育運動或是體育鍛煉,尤其是馬上面臨找工作的大四學生,能完成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順利畢業,制作一份優秀的個人簡歷找到心儀的工作是當務之急,根本沒有心思考慮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除了學生的自身原因之外,外在激烈的競爭和壓力也成為影響學生體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體育運動意識弱。
學生缺乏良好的體育運動意識,很多時候學生只是嘴上說說要進行體育運動,但是卻從未付出過實際行動。大部分學生覺得體育運動非常累也很辛苦,從根本上就對體育運動產生抵觸情緒,特別是長期處于懈怠狀態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情況,對需要大量出汗和運動量頗大的體育運動并不感興趣,尤其是學生們的注意力完全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好比說女學生比較癡迷于追星、上網購物、喜歡看韓劇,看“小鮮肉”,男生喜歡打網絡游戲、泡吧、擺弄電子產品,根本沒有想要從事體育運動的想法和意愿,體育運動的意識十分薄弱。
(4)學校體育教學差。
現階段大學的體育教學效果差輕人意。首先體育教學的課程數量太少,教學時長不足,大部分大學一周只安排學生上一到兩次體育課,教學時間過于短暫;另外,教師沒有根據學生實際的身體素質安排合適的體育教學內容,大部分的體育教師都是在一上課便安排學生繞操場跑步,跑完之后帶領學生簡單的做做伸展運動便草草結束教學,遣散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學生在體育教學課程中基本上出不了汗,沒有達到應有的鍛煉效果,尤其是很多體育教師缺乏良好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對待體育教學和學生均不認真,安排的體育教學內容不僅不合理還十分單調乏味,學生無法激發出對從事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在體育教學課堂中表現不積極。
4.1、學校體育被充分重視
學校體育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絕佳時機,需要學校和體育教師牢牢把握住這一機會。學校首先要充分重視體育教學,正確認識體育教學對學生形成健康體質的重要性,因此學校需要盡可能的多多增加體育教學課程的數量,由原來的一周一次改為一天一次,增加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同時學校需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從事體育運動和其他鍛煉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所以學校需要建設寬闊且平整的室外運動場地,比如說修建正規的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等等,與此同時還需要開設室內運動場所,比如說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健身健美教室等等,這樣學生無論從事那一項體育運動都能夠有與之相匹配的運動場所,尤其是設備完好,環境良好的運動場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從事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另外,學校也需要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聘請優秀專業的體育教師或者退役運動員,特別是需要聘請一些女教師,并且經常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專業的教學培訓,不斷增強教師的體育技能和教學能力。
4.2、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
另外,學校的體育教學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就是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真實的身體素質制定合適的體育教學內容,比如男生比較喜歡刺激激烈的體育運動,那么學校和體育教師就可以積極開展籃球教學、足球教學等等,對于女生特殊的生理結構以及比較愛美,想要擁有苗條身段的需求,學校或體育教師可以開展健身健美課程、瑜伽課程或是羽毛球等運動強度不太大的體育項目,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渴望,學生對體育運動和鍛煉身體更感興趣了,自然身體素質也能得到相應的改善與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跑早操等,培養學生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但是有一點需要體育教師特別注意,就是在學生從事體育運動之前一定要注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防止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傷。
4.3、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
學生想要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擁有健康良好的體質除了在體育課堂教學時從事體育運動和鍛煉之外,教師需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這樣即使在課下時間學生依然能夠堅持體育鍛煉,比如說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簡單的體育動作,比如說扎馬步、深蹲或是一些容易操作的伸展運動,這樣學生在看電腦或是在其他的一些零碎時間內也能夠堅持鍛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原來坐著看書改成站著看書,出門盡量選擇步行代替搭車,每天堅持走下樓去食堂吃正餐代替在寢室躺著叫外賣等等,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小的存錢罐,鼓勵學生每次從事半個小時以上的體育運動就往存錢罐里投擲一枚硬幣,長此以往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的變化,也更加能夠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4.4、創新體育考核評估方法
現階段,高校的體育考核評估辦法比較單一,一般多采用體能測試的方式來檢驗學生體質健康與否,包括測肺活量、立定跳遠、體前屈、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步等,這種考核評估方法雖然方便教師進行統一考核,但是并沒有考慮到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有一些女學生在體能測試當天可能會來例假,導致身體不適影響考核成績,因此學校或是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測辦法,比如說將長距離的跑步改為50米限時短跑,或是將800米跑步改為競技接力賽跑等等,在增加測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時,降低學生對體能測試的恐懼和抵觸心理。
總而言之,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學生喜歡吃高油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快餐食品”,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經常久坐不運動,再比如說學生比較懶惰,缺乏耐心和毅力,常常覺得運動很累又很辛苦便中途放棄運動等等,針對這些因素學校特別是體育教學要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體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體育教學內容,并且可以利用體育競賽或是運動小游戲的方式增添體育運動的樂趣,從而逐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慢慢改善和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均能健康成長。
[1]楊金云,蔣代新,郭文.獨生子女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學校體育的應對[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03.
[2]錢娃.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因素與學校體育的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8.
[3]王心桐.山東省大學生體質水平的差異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4]李小雄.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學生體質下降因素與學校體育應對措施的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G804
A
1006-8902(2016)-07-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