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曉功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護理專業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游曉功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針對我國護理專業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專業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晰、課程內容重復、專業技能課程設置銜接不到位、文化基礎課內容脫節等問題,提出對中職和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課程設置與醫院護理崗位能力要求相結合、加強文化基礎課和人文課程的銜接等對策。
護理專業;中職;高職;課程銜接
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是指中等職業教育和對口升學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連接或承接,以最小的教學消耗實現最大的教學效率,從而形成中職與對口高職遞進、系統的課程關系[1]。《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指出:統籌安排開展中高職銜接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頂崗實習,研究制定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注重中高職在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工學比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資源配置上的銜接。中職生通過對口升學進入高職教育階段后,如何做好中職與對口高職課程的銜接,如何避免中職與對口高職教學內容的重復,怎樣使高職教育富有特色,如何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這些問題就擺在了突出位置。現就中職與對口升學高職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做一探討。
1.1 專業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晰
我國中職教育定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對口升學高職定位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但對于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區別卻沒有具體的標準,可見兩者培養目標的差異定位不明確。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各自為政,在課程目標制定中缺乏溝通協調,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設置課程,隨意性較大,沒有建立銜接機制,更沒有做到課程目標的有效銜接。
1.2 課程內容重復
目前我國沒有統一的中職與高職相銜接的護理專業課程標準,缺乏統一教材,特別是專業課教材,一般采用相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造成中職與對口升學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中職與高職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不僅名稱相同,課程體系和內容也基本一致。這樣不僅造成教育資源與學生學習時間的極大浪費,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2]。
1.3 專業技能課程設置銜接不到位
目前,不論中職還是高職護理教育均缺乏與護理職業緊密對接的課程體系,沒有按照護理工作崗位要求進行課堂教學,畢業生職業態度和工作能力不能完全滿足職業崗位要求。高職護理教育課程設置仍然采用學科體系,講求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沒有考慮與護理工作的直接聯系,所用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縮減版,沒有圍繞護理崗位要求進行課程設置,使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沒有落到實處。中職與對口升學高職的銜接應高度重視專業技能的銜接,只有明確中職與高職專業技能定位的差異,各司其職,并做到有效銜接,才能培養不同層次的專業操作技能人才,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和社會需要。
學生在高職階段實踐操作技能應當比中職有更大的提升,而我國現階段并非如此。目前中職和高職護理課程沒有在職業技能培養上實現有效銜接,未能體現二者在職業技能培養上層次的差異,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在職業技能培養上還不如中職學校。
1.4 文化基礎課內容脫節
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基本沿用高中課程設置體系,而高職沒有專門的語文設置標準,很多高職院校根本不開設語文課。不少學生對口升學高職畢業后,在醫院寫護理病程記錄仍然錯字連篇,語句不通,句子前后不連貫;有的學生不會說普通話。這體現出中職與高職語文教學內容脫節,缺乏一體、連貫的教學培養目標。高職既然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那么對英語的要求也應較高,學生畢業后能從事涉外病房護理工作,但很多高職畢業生要么英語水平很差,要么學的是“啞巴英語”,見到外國患者連一句完整的問話都不會講。此外,醫學類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課程缺乏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聯系,醫院信息化有關知識在教學中沒有體現。現在二甲以上醫院都已經開始實行電子病歷,通過計算機完成護理文書記錄和管理,執行醫囑、護理記錄都離不開計算機,進行護理繼續教育和護理科研都需要大量的文獻查詢,這都需要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少高職畢業生可能聊天、玩游戲的水平比較高,但漢字錄入、排版、表格制作、幻燈片制作等與護理工作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卻很差。這些都反映出中高職課程結構脫節。
2.1 對專業課程進行整體設計,避免重復
對中職和高職護理專業教學計劃進行整體設計,統籌安排二者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時數、實踐教學等,明確各自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要體現課程的相互銜接和分工。依據培養目標的不同,重組中職和高職課程結構及課程內容,做好中職和高職教育的分工,使課程內容前后銜接,確保課程內容不重復、不交叉、不斷檔、不遺漏。
中職課程的優化:(1)課程設置充分體現“雙目標性”,即一方面要為學生就業打下扎實的職業能力基礎,學好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關的醫學基礎與專業知識;另一方面為學生的對口升學做好準備。(2)注重實踐技能培養。
高職課程設置:(1)高職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以臨床護理為主線,在中職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和護理技能操作水平,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實現高職階段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2)高職階段盡可能不重復設置中職已開設過的課程。對于中職講述較少的免疫學、病理生理學、統計學可重新開設;對于內容重疊的專業基礎課程,不再設置,采用學分認定的方式,只要通過高職相應課程的考試,即給予相應的學分;對于專業核心課程,中職階段已經講過的理論內容不再講述,重點進行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增開中職未開設過的課程,如急危重癥護理、專科護理、老年護理、護理管理等,以提升教育層次[3]。(3)設置微課視頻資源庫,通過微課真正形成教學互動,使學習過程變成即時學習,實現網絡交互功能,突破時空限制,使學生能隨時觀看學習。(4)采用以學分制為核心的彈性學習制度,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特點,在課程學分要求上體現出相應的差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允許不同背景的學生結合自身特點,靈活選修相關課程。
2.2 課程設置與醫院護理崗位能力要求相結合
根據護理工作崗位職責,按照工作過程,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系。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加強與臨床護理的緊密聯系,以護士工作過程為根本,以工作任務為驅動,按照崗位要求設計教學內容[4]。完善教學設備及教學場所,建立護理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室,課程設置應做到與醫院護理崗位能力要求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專業課程均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室上課。
由于中職和高職教育有著層次上的區別、教育內容深度和廣度的區別,因此,應在充分調研市場與臨床需求的基礎上,明確各自的辦學定位,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和層次,在各自層面上辦出特色、提高質量,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上體現出中高職的區別[5]。中職護理教育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使學生能在一般護理崗位上從事常規的護理工作,發揮基礎性作用;高職護理教育重點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使學生能熟練從事常規的護理工作,并能進行重大疾病護理及急危重癥等專科護理,能熟練操作復雜的護理設備,發揮引領作用。
2.3 加強文化基礎課和人文課程的銜接
中職應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認知教學,訓練學生說好普通話,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常用應用文書寫能力;高職語文除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應用文寫作水平外,還應全方位滲透人文思想,加強護理記錄書寫訓練,使學生更加符合醫院要求。中職英語教學重點糾正學生發音,進行口語訓練;高職英語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使其能與外國患者進行基本的英語交流,勝任涉外病房工作,同時應加強專業英語教學,使學生能適應英語查房。中高職應統一安排計算機課程,加強與醫院的聯系,密切聯系護理工作實際。中職生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高職生應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對醫院用到的計算機技能要全部掌握并熟練應用。
護士崗位職能要求在護理教學過程中除了重視生物醫學方面知識,還應加強人文精神培養。中職和高職要統一安排,適當開設護理人際溝通、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護理心理、社會學基礎、護理美學、護士形體訓練等人文課程,并開設文學欣賞、音樂美術欣賞、傳統技藝、經典誦讀等選修課,以促進學生自身素質和人文修養的提升。
[1]朱雪梅.我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述評[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7):24-27.
[2]張明娥,張艷艷.基于中高職有效對接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3):100-103.
[3]齊永長.護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6):889-891.
[4]黃梅,袁溧.對口招生模式下護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9):22-24.
[5]李娜.關于護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0):91-92.
G420
A
1671-1246(2016)11-0080-02
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護理專業中職與高職課程的銜接與構建”(2012744);全國第五屆“人衛社杯”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征文獲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