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昆恒(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開封475400)
?
淺談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相結合的可行性分析
□姬昆恒(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開封475400)
摘要:當下各種體育俱樂部盛行,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各種體育俱樂部中學習技能、鍛煉身體,但縱觀各種體育俱樂部,很少能見到殘疾兒童的身影。其實殘疾人群也適合參加體育活動,他們更需要通過體育活動增強其身心健康,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也適合不同的殘疾人群。本文以聾啞人群與網球為例,從聾啞人群適合網球運動,網球運動適合聾啞人群,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相結合的困難之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網結合的可行性。
關鍵詞:聾啞人群網球運動相結合可行性
我國聽力語言殘疾居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體力語言殘疾五大殘疾之首。據最新的資料統計表明,我國聽力語言殘疾人群有2057萬人之多,占我國人口總數的1.67%,其中7歲以下兒童約為8萬人,并以每年3萬之眾的速度遞增。但查閱資料發現,我國有關對聾啞人群的研究寥寥無幾,有關聾啞人群體育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經查,自1993年我國公開發表第一篇特殊教育體育方面的文章至今,在我國知識資源總庫上共發表聾啞人群體育方面研究學術論文17篇,重要會議論文6篇。隨著我國網球一姐李娜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打進女子單打前四名,并兩奪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2014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大滿貫冠軍,為我國帶來網球潮,近幾年,我國網球俱樂部蓬勃發展。本文通過對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的分析,探討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相結合的可行性,以求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鑒。
聾啞人群適合網球運動,且有其先天優勢。缺乏語言使聾啞兒童的思維帶有明顯的直觀形象性,他們主要借助于形象和動作進行思維。而網球運動的教學、訓練、比賽、交流更多的就是依靠直觀形象的動作來表達,傳遞信息。聾啞兒童接受、學習事物特別是動作技術相比與正常人更快。一句名言說得好“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我們的生活中,上帝對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偏心誰。聾啞兒童雖然聽不到世界的聲音,無法進行語言表達,但他們有更敏捷的思維,更強的接受能力。通過與聾啞兒童的日常交往可以發現,他們往往能更快的理解人們所要表達的東西,你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們就能理解你所想要的,所要他們做的。而網球運動的學習最基礎的就是動作技術的學習。一位網球教練曾經說過“網球運動的動作技術學習最主要的就是模仿。”而模仿恰恰是聾啞兒童的強項。通過實踐也證實,聾啞兒童對網球動作技術的學習、模仿更標準,更快,擊球效果也更明顯。聾啞兒童所缺乏的僅僅是聽力、語言,其肢體并無缺陷,并不影響他們的運動訓練能力,他們通過運動訓練也能獲得強健、靈活的身體素質。而且聾啞兒童具備更頑強的意志,能更加認真的完成訓練任務,更好的達到訓練目標。
聾啞人群參加網球比賽有其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首先,網球賽場上不需要過多的言語,網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做的就是看準擊球的位置,看清球的落點,這點聾啞人群能比普通人群做的更好。且在比賽過程中,網球比賽裁判為不過多的干擾比賽,比賽期間更多的是使用裁判手勢來執裁,這方面對于正常人群和聾啞人群來說區別不大。其次,網球比賽環境對聾啞人群的干擾會更少。比賽環境是影響比賽的一個重要因素。網球比賽是在一個公開、開放的環境中進行的,不管是大比賽、小比賽,他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觀眾和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比賽期間,觀眾所發出的聲音、其他雜聲等都會成為比賽的一部分。例如,我國網壇一姐李娜參加比賽時,就會很大程度上受到現場環境對她的干擾,從而影響比賽狀態。但這些問題對于聾啞人群來說將不復存在。他們處在一個相對無聲、安靜世界中,耳不聽為靜。他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因此,個人認為聾啞人群從事網球運動不是不可能,而會更加有優勢。
網球運動適合聾啞人群。央視著名解說員童可欣說:“網球所承載的功能不僅僅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還能兼具歷史文化、禮儀修養、時尚、社交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教育功能,讓人變得更聰明,更自信,更有情商,是一項很值得在青少年中普及的項目。”網球不僅適合在青少年中普及,更適合在聾啞人群中普及。聾啞人群就是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的特殊體,他們貌似與世隔絕,但他們總是微笑著“傾聽”這看似嘈雜但卻無聲的世界,他們不能用言語表達,可他們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所展現出的都是對生活的熱愛,對朋友的關心,對他人的祝福,他們更需要人們的關愛、理解與幫助,需要感知溫暖,需要有效的交流溝通,一個能使他們精神愉悅的生活空間,能更好的恢復他們身心的健康。而網球的歷史、文化、競技之美恰巧適合他們的發展。
網球運動變化多,趣味性、健身性強,高雅時尚,運動量可大可小,是適合男女老少、各類人群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經常從事網球運動可以增強人們的體質,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能有效地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統的機能,并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力量素質,增強協調性和提高耐久力,提高動作速度和活動能力,還能發展人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敢于拼搏的優良心理素質,提高社會溝通能力。有“貴族運動”之稱的網球對禮儀修養的高標準要求,能讓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促使他們尊重他人的同時贏得他人的尊重。因此,網球運動不僅能給聾啞兒童健康的身體素質,更能塑造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更能讓他們懂得接受困難,面對困難,解決困難,促進他們更加自信,更有情商。
就目前來說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相結合的困難之處主要有:首先是對殘疾人群的認知,主要包括殘疾兒童的家長、社會各界對殘疾人群的認知。對殘疾人群的認知是影響聾啞人群進行網球運動的首要因素。很多殘疾兒童的家長、社會各界對殘疾兒童的認知有所偏差,認為殘疾人群不適合從事網球等體育活動,因此從沒想過讓聾啞兒童等殘疾兒童進行網球等體育活動的學習、鍛煉。其實不然,就如上面所說聾啞人群等殘疾人群跟正常人一樣都適合從事網球等體育活動。因此,改變對殘疾人群的認知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聾啞兒童等殘疾兒童的家長應改善對殘疾兒童的看法,放心大膽地讓殘疾兒童接觸、參加、從事網球等體育活動。社會各界也應改善對殘疾人群的認識,接納、歡迎殘疾人群參加到網球等體育運動來。
其次是溝通問題。溝通障礙是影響聾啞人群從事網球運動的
一大難題。聾啞人群的聽力、語言障礙影響他們的聽與說,因此會影響他們與教練員等之間的溝通。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手語、文字表達、動作示范等加以解決。并且,如果能有越來越多的像聾啞人群等殘疾人群參加到網球等體育活動中來,越來越多的網球等體育活動培訓機構注重聾啞人群等殘疾人群在合適的運動項目上的培養,培養出來些特殊的體育教育人才,這樣形成一個以特殊人群教授特殊人群的良性循環,這一問題就更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再次是網球因素。網球運動是世界上最難的運動之一,聾啞人群進行網球運動所遇到的困難會更多,這就有可能影響聾啞人群從事網球運動的自信心,特別是相對于聾啞兒童來說。但網球運動難也就難在入門階段,只要家長多加支持,教練員多加鼓勵,教學方式正確,讓聾啞兒童切身體會到網球的樂趣,聾啞兒童會像正常兒童一樣喜歡上網球、愛上網球。再一個就是就目前來說從事網球運動的成本較高,特別是成為專業網球運動員。因此,許多本就貧困的聾啞兒童家庭難以支撐孩子從事網球運動。其實聾啞兒童進行網球運動主要在于娛樂身心,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且目前網球俱樂部的普及,進行網球運動的成本已經在降低。當然,如果各網球俱樂部等網球培訓機構能再對殘疾兒童加以適當的優惠政策更為聾啞人群從事網球運動提供便利。因此,如果不是為了從事專業網球運動,一般家庭就能承擔的起聾啞兒童參加網球運動。即使想讓孩子從事專業網球運動,目前各體育學院,包括各大學也都已普遍開設網球專業,各網球學校也已在開設、招生,且優秀網球人才都有各種贊助。所以,只要想參加網球運動,所有問題都可以等到相應的解決。
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相結合有其切實的可行性,它不僅能多給聾啞人群提供一條生存之路,更能給我國乃至世界的網球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資源。以網球叩響無聲世界之門,讓沉默天使閃亮網球賽場,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更多的關注,需要更多的實踐。用自尊獲得他人的尊重是魅力,以尊重他人獲得他人尊重是理解。促進聾啞人群與網球運動的結合,多些理解、多些關注、多些支持,讓聾啞兒童的世界多片天空。
參考文獻:
[1]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易春燕,趙明楠等.中國網球科學研究進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0(3).
[3]田寶,張揚等.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的比較與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7(8).
[4]何敏學,宋強.關于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改革的建議[J].體育學刊,2005(1).
[5]唐海.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人格發展影響的初步探究[D].湖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