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勇(武漢輕工大學體育部湖北武漢430023)
?
對我校體育素質教育內容的研究
□龔勇(武漢輕工大學體育部湖北武漢430023)
摘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內容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對我校體育素質教學內容進行研究,詳細介紹了實施體育素質教學的方法;指出轉變思想教學觀念的重要性;根據大學生教學內容,構建了教材體系;闡述了素質教育與教師責任心和事業心之間的聯系;同時對素質教育實施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素質教育體系構建
素質教育是在教育新形式下,為了改變應試教育缺陷而提出的一種教育理論。此種教學理論已經成為當前體育教學界普遍研究的問題,對體育教育發展趨勢具有很大作用。本次研究期望實現大學生身心協調發展,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提升學生的審美,提高學生的智力發育,增加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
相關研究顯示,經過對我校學生的調查,76%的人認為體育就是跑跑步、打打球;80%以上的人認為體育項目訓練不重要,不能運用體育課學到的體育技能進行鍛煉;15%的學生目前只接觸過兩種體育項目。由此可見,我校體育發展水平比較低下。國外很多發達國家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已經將素質教育和體育教學結合起來,而且取得了顯效成果。由于我國體育教育發展比較緩慢,依然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實施教育,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體育的興趣,影響了學生心理素質、綜合素質、體育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近年來,素質教育開始被體育人士提及,得到了重要體育人士的一致認可。但是由于素質教育在我國體育教學中應用的較少,很多學校依然停留在對素質教育特征和經驗的探討上,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進展,所以必須及時進行研究。
素質教育的實施,可以讓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和思路拓展具有很大影響;能夠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學會健康、學會求知、學會勞動、擴展思路,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培養有道德、有素養、有紀律的社會建設者。由于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就是對學生體質的培養,如果學生的體質達不到要求,就會影響學生的各項綜合素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時候,可以從學生身體結構和身體技能等方面進行訓練,讓學生自覺的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掌握并理解認同機能和相關病理。進行素質教學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將體育教學內容劃分為速度、技巧、耐力等的訓練,也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跑、跳等訓練,而是給學生進行全面的人格培養,讓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
3.1、研究內容
對我校體育素質教學內容研究的時候,主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心理素質容,體育思想素質,體育道德素質,體育文化素質,體育能力素質育,體育審美素質,體育行為素質教育等方面進行分析,可以將以上內容劃分為生理層面素質教育、心理層面素質教育和社會層面素質教育等三方面研究。
3.2、實施計劃
進行研究的時候,從2015年05月到9月我校進行了課題啟動和初步研究階段。此階段主要進行收集信息、資料、組織理論學習、新課程教研方式分析等內容,同時確定和規劃課題的科研主題,開始進行啟動和課題研究。從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進行課題研究深入開展。此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階段,可以邊觀察、邊實驗同時對研究原則經確定,保證課題研究的全面進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工作具體實踐。2016年3月到2016年4月進行課題總結。此階段主要進行各種論文的匯編、工作報告研究和結題。
3.3、研究方法
經過參考大量資料,本次研究使用文獻資料分析法、面訪、座談、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研討法進行實施。文獻主要參考了《大學生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資料;面訪的時候,按照規定的方法,選取不同年齡、不同城市的大學生,直接進行面談訪問;座談法主要對學生平時體育上課形式,學生對體育課堂的方法,以及學生熱愛的運動形式和心理等因素進行分析;行動研究法可以按照我校大學生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計劃開發出《武漢輕工大學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工作手冊》,對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制度進行分析,同時完善大學生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研討法是針對目前教學實踐和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的方法,對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很大作用;經驗總結是在原有基礎上總結體育經驗,根據經驗歸納出的結論,同時可以組織全體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并總結,共同探討研究成果。
4.1、加強教師責任心和事業心
教師是高校體育辦學的主體,對體育素質教學的實施具有很大影響。高校體育教師不斷要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同時還要根據社會需求,不斷改革教育方式,利用新穎的方式教育學生。由于我校很多體育教師不能在思想上形成正確認識,不能給教學投入足夠的熱情,導致體育教學一直停滯不前。因此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必須將教師作為主干,加強教師的思想認識,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讓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處處為學生著想,將素質教育作為教學主要任務,提高素質教育實施的效果。
4.2、更新體育思想
體育思想是培養具有強健身體素質、良好文化道德的關鍵,也是體現學校體育思想的重點問題。改變體育思想的時候,可以先從體育技能方面著手,改變原先陳舊的思想觀念,更新體育教學。經過分析發現,學校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學項目都與實踐相背離,不能對學生體育技術掌握等進行評判,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教育。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經常將體育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體育能力的重要因素,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需求,對學生身心健康具有很大影響。因此,進行體育素質教育內容的時候,教師必須將全民健身和體育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的體育能力,培養學
生的體育習慣,促進學生身體機能、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發展。
4.3、規范體育教學課程中保健課程教育
體育保健課程理論教育,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正確的觀點,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同時由于保健課程中涉及的很多內容都與營養補充、運動扭傷處理、疾病鍛煉、身體狀態評分等具有很大聯系,對學生思想認識、身心狀態的了解具有很大影響。因此必須進行一些保健理論課程教育,綜合全面的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要求。
4.4、關注學生差異
由于我校學生來自各個地方,而且不同學生的身體素養等具有很大差異,因此進行體育素質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一視同仁,不能使用偏激的言語刺激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觀察,不能采取傳統的“一刀切”模式進行,根據學生在各個體育內容的差異,針對性實施教育,體現因材施教理念,讓學生在長久的體育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促進我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
4.5、創新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體育能力,還可以在體育教學中,豐富自己的情感,培養自身的審美觀,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行體育素質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根據體育教學項目和課程規范,加入一些創新項目,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除了進行以上幾方面內容,體育教師還應該優化學校的體育設施配置,讓體育器材發揮最佳效能。于此同時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還應該從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素質、體育道德素質、體育能力素質、體育審美素質、體育文化、體育行為等方面出發,給學生制定全面的教學體系,培養綜合型人才,帶動我校體育素質教育向長遠的放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子沙,龔正偉,周波.對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內容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5,(03).
[2]孔祥.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反思[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06).
[3]肖煥禹,方立.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11).
[4]李暢.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綜合素質社會評價體系的構建[J].河南大學,2013,(04).
[5]劉平,許斌.快樂體育:學校體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模式[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01).
[6]宋延安.論素質教育觀下的體育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