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輝(甘肅省臨洮縣明德初級中學甘肅臨洮730519)
?
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
□李昌輝(甘肅省臨洮縣明德初級中學甘肅臨洮730519)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指示:“要不斷強化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鍛煉,增強青少年體魄和身心健康,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學校應加強改善加強體育習慣,樹立健康第一觀念,加強保障機制及積極落實政策,進一步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態提高明確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學校體育習慣學生體質健康
目前,中小學體質健康問題已成為體育教學重點研究課題之一。隨著開始實施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青少年體質健康整體存在問題。雖然許多學校都進行了相應的體育教育改革,但研究仍不徹底,國內許多學者認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因素集中于多個方面,其中學校體育習慣是重要因素,通過研究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體質健康之間的關系能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體育習慣是單獨個體為某種需要在長期體育鍛煉中逐漸形成的體育行為。針對當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有必要從學校體育習慣加以引導,利用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培養其體育興趣,從而形成體育習慣。體育教師是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者和實施者,做好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都需要體育教師制定詳細的計劃,要讓學生知道體育鍛煉是獲得強健體魄的有效途徑,更是未來幸福生活的基礎保證,使體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從某中學抽取12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篩選中國期刊網及學校圖書館等文獻了解目前體育類有關體育習慣及體質研究,同時采用全國體質測試中的調查問卷了解研究對象體育習慣,發放1200份問卷,回收1178份,回收率98.16%。從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舒張壓、收縮壓、安靜脈搏、肺活量)及身體素質(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握力、50m、800m)作為因變量,體育習慣作為自變量。本文研究按照研究對象體育習慣得分高低分為三個小組,從研究數據中得知,男生體育習慣要優于女性,其中女神體育習慣在立定跳遠、肺活量、身高、800m指標等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良好的體育習慣是影響學生體質水平的關鍵因素。
2.1、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身體形態關系
學生生長發育的水平和身體的勻稱度、營養狀況都從體重、身高兩個形態指標得到直接反映,體重指標也是身體形態和體質健康的基本內容,反映人體生長發育狀況和體質水平,可以說人的身體形態除了與自然環境、種族、遺傳有緊密的聯系外,還與人的后天營養狀況關系很大。從研究結果來看,男生體重、身高等反映身體形態等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外,女性僅在身高方面有差異。因為男生出了受地方差異、遺傳等因素影響外,主要原因可能部分男性有良好的體育習慣,在參與運動的時間、態度、頻次、強度、運動項目選擇等方面都優于其他學生,因此男生體重升高都好于其他組,自身骨骼發育也優于其他組。
2.2、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身體機能關系
身體機能指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器官系統,本文為進一步了解人體在不同階段其結構機能變化特點規律,特通過肺活量與800m和1000m的測試,以此推斷學生肺通氣水平、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進而對學生生理功能進行評價。從研究結果得知,在反映身體機能肺活量方面,男生表現要優于女生。評價人體呼吸機能的重要指標為肺活量,測定肺活量在不限時間情況下一次最大呼氣再盡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氣體量,其體重、大小、胸圍有緊密聯系。用體重和肺活量得到肺體指數更能準確反映個體呼吸通氣能力和個體、群體肺功能變化,本文研究男性肺活量指標優于女性說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增加肺呼吸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3、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身體素質關系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機能能力,如耐力、力量、柔韌性、速度、靈敏等。身體形態結構特點、神經系統機能和內臟器官的調節情況受身體素質影響,更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條件,也是研究體質狀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立定跳遠:立定跳遠主要對人體全身協調能力和下肢爆發力進行測試,其大小取決于力量和速度的結合。男生和女性在此方面均存有差異,最根本的原因為肌肉含量為體內主要做功,進而促使腿部較強的爆發力,一般具備體育習慣的學生肌肉含量都高于其他人。總之經常鍛煉的人心率都較慢,運動年限越長,訓練程度越高。由于心臟得到充分休息,延長心臟舒張期,避免過勞,長期鍛煉會增加心肌收縮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含量,心肌中新生大量毛細血管,一定程度會增加供血量,促使心肌纖維粗壯有力,加大心臟容量及提高心臟收縮力。
3.1、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當前體育活動因學生家長和學生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全社會的健康觀、教育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求不相符,學生對相關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體質健康就存有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如超重與肥胖比例的迅速上升、居高不下的學生視力不良率及持續下降的體能與運動素質下降。可以說我國人才培養質量一直受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影響,體質健康也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成長條件,甚至關系到我國未來競爭力。學校體育習慣是提高青少年健康體質的關鍵環節,良好的體育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智力發育和思想品德。學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在于加強學生體育習慣,所以要將體育習慣放置學校教育的重點位置,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把每一次課間操和課外活動落實到實處,充分調動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體育鍛煉效果。
3.2、積極落實政策
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對體育課程及習慣的相關規定,任何教師不能以任何理由占據體育課時間,按照上級部門規定要求開足體育課。同時加速對體育教育改革,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內、課外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助于增強體質并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對學生作息制度進行規范,安排學生生活、學習、娛樂、體育、休息等活動時要根據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良好的規章制度內進行體育鍛煉。保證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下午下課后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體育競爭,鼓勵學生自覺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鍛煉,增強個體體
質,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提高學校在同類學校中體育地位的重要基礎為開展課余訓練,將提高體育訓練水平有機結合全體學生的群體活動,以廣泛的競賽活動形式務實課余體育訓練,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熱情。學校還可堅持分類指導和因地制宜原則,從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征改革體育可習慣和體育鍛煉,在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礎上增強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3.3、加強保障機制
學校應認真貫徹落實《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規定,重視體育基礎條件,按照相關規定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存在問題并給予糾正。不斷提高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水平,保證體育教師的合理分配及其合法權益。增加學校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體育資源,如根據在冬季寒冷季節,如果無法開展課間操活動,可適時改為冬季長跑,一方面能增強學生體質,一方面能有效預防冬季多發疾病,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體育鍛煉能有效促進人體體質健康,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養成良好體育習慣的學生不管是身體機能還是身體素質都優于其他學生。學校應指導學生科學鍛煉,傳播健康理念,加強學生健康意識,從而全面改善體育習慣,提高健康水平,保持終身健康。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論文題目《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編號GS[2014]GHB0184。)
參考文獻:
[1]張云峰.中學生體育行為習慣與體質健康相關研究——以天津市實驗中學初中生為例[D].天津師范大學,2010.
[2]李昌輝.樹立健康第一理念培養學生體育習慣——學校體育習慣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J].新一代月刊,2015.
[3]楊智琛.學校體育習慣的養成與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J].科學導報,2015.
[4]王海燕.淺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與局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5).
[5]許良.學生體質下降視域下學校體育健康促進干預策略[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