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辰 張延立 羅敏
摘要:農業投資是改善農戶生機、減少農村貧困、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新形勢下的經濟全球化要求我國農業發展要有更寬的視野、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強的后勁。本文以我國農業海外投資企業為研究對象,闡述農業海外投資的現狀、存在的風險,并結合海外農業投資的風險特征,旨在提出實質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 海外投資 投資風險 風險應對
一、我國農業“走出去”的現狀
農業對外投資快速擴張,但較其他行業存在差距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農林牧漁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從2003年的0.81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2.9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7.9%。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農業對外累積投資總額39.56億美元,僅,但在全國對外投資總量中僅占1%左右,且較之制造業、服務業等仍有顯著差距。
(一)投資區域趨向全球化,但分布較集中
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外農業投資已經遍及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覆蓋率提高到32.7%,但是,與中國76.8%的對外投資國別總覆蓋率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二)投資主體逐步走向多元化,但地域特點顯著
目前,不僅有中糧集團 、中農發集團、北大荒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也有希望集團、張裕集團、東陵糧油等民營企業參與境外農業資源合作開發。中國對外農業投資的投資機構主要集中于東部省市,這些省市在對外農業投資中各有側重,發展較具特色。
(三)投資產業鏈布局正在形成,但需求偏向性顯著
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373家境內投資機構在境外設立了農業企業,設立企業數量共計443家,產業分布涉及農、林、牧、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等多個產業類別,行業投資日趨合理,但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大豆等國內需求旺盛而自我生產比較優勢不強的產品或產業。
(四)全球及區域合作機制創新,機遇與挑戰相結合
2014年底,黨中央提出: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用于沿線國家的基建設施、產業發展和民生福祉;由我國牽頭的亞投行明年年初也將正式成立并實際運行;此外,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于2014年10月批準通過了《農業和糧食系統負責任投資原則》,該原則的提出不但將影響我國海外投資方式,而且提高了農業海外投資準入門檻,增加了投資成本。
二、我國農業海外投資的風險分析
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季節性、周期性特點。與其他行業海外投資相比,其對投資環境尤其是自然環境有著絕對的依賴,也承擔著更大的風險。我國農業海外投資前景廣闊,但仍然任重而道遠,對農業海外投資進行深入的風險評價和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政治風險
農業生產具有其特殊性,農業海外投資政治風險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由于農業投資的土地屬性, 東道國政府對土地的使用權或收獲權的征用、
征收、沒收等措施將直接影響投資項目的進行,使農業投資者利益遭受損害。其次,農產品的供求彈性小,生產周期長,一旦發生戰爭或者其他騷亂,海外農業投資者可能血本無歸。最后,由于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弱,東道國政府新建或者改變其基礎設施也可能會對投資者產生嚴重影響。
(二)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主要包括融資風險、稅收政策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產品價格變動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和投資回收期風險。
(三)環境風險
我國的海外農業投資主要集中于南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在海外的農業生產仍然是以對農藥、化肥的大量投入和高度依賴為主要特征的“石油農業”或“工業式農業”,給投資當地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四)投資決策與管理風險
在農業海外投資決策過程中,我國企業普遍信息不對稱,對國內外農業發展事態、農產品供需前景與國家整體外交格局以及東道國政策法規了解不夠深入,不能做到準確對接東道國農業發展戰略,造成投資決策失利。此外,在投資環境和企業經營情況發生變化時,也不能及時做出風險預警行為,致使投資風險進一步擴大。
(五)市場風險
目前,我國農業企業在一些資源好、潛力大的地區存在扎堆投資現象,部分企業還存在互相拆臺、過渡使用耕地、污染環境等惡性行為。隨著農業“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一些完全沒有專業背景的企業也跟風農業海外投資,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三、我國農業海外投資的風險應對
我國農業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應采取有效的方法應對投資風險,投資項目風險應對策略分為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和保留。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幾條建議:
(一)針對政治風險的應對
我國企業進行海外農業投資前,應密切跟蹤東道國財經、稅收等相關政策和法律以及政局變化與政治走向等,對海外農業投資信息進行收集和評估;投資企業還應當加強與中國駐使領館的溝通和聯系,及時掌握當地局勢和動態,提前加以防范,采取應對措施;農業對外直接投資應盡量減少購買土地等資源形式,以訂單農業等形式參與農業對外投資,建議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并購、合資、參股等資本運作方式,向農產品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等產前、產后環節轉移,盡量降低對當地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依賴。
(二)針對市場風險的應對
根據坎特威爾和托蘭提諾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的投資地域擴展一般遵循:周邊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順序,具體到我國農業海外投資的區位選擇上應該是東南亞、南亞、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為重點,大力擴展非洲、拉美等地區,有針對性的投資發達國家。
(三)針對投資決策與管理風險的應對
為避免和減輕風險造成損失,海外農業投資者應在投資決策前進行充分的風險評價,重大投資決策經過企業的董事會甚至是股東大會討論通過,企業投資方案的評價一般經過提出投資方案、估算相關現金流量、計算各種價值指標、最后進行分析決策幾個程序。
(四)針對環境風險的應對
海外農業投資者應當將建設現代、低碳、生態的環境友好型農業提升到戰略高度,貫穿于企業文化中,不斷更新保護生態環境的設施、研究防治污染的新工藝、新方法、新產品。海外農業投資企業還應當建立生態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一旦跨國經營活動中與當地生態環境發生沖突,主動制定應急預案,避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以及造成過多經濟損失。此外,海外農業投資者還可以加入當地環保組織,樹立良好的環保形象,履行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陳秧分等.農業和糧食系統負責任投資原則的影響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5-08:38-41
[2]王延延.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及規避[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