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潁
近日,《“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實施,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十三五”規劃。
《規劃》確定了互聯互通、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九方面的重點任務,三地一盤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據了解,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此規劃為指導,審議通過了各自的“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關于該《規劃》的媒體報道最早可見于2月6日,截至2月16日24時,傳統媒體中的報道文章數量已達到1666篇。
從輿論態度上來看,與其他政策類消息類似,媒體及網民的評論內容多以解讀為主。針對本次《規劃》,輿論關注多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本次《規劃》推進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打破了京津冀三地“一畝三分地”的限制。有專家表示,《規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指導性文件,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
其次,京津冀“十三五”規劃堅持“三地一盤棋”的指導思想,把京津冀作為一個區域整體統籌規劃。評論指出,《規劃》在城市群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交通設施建設、社會民生改善等方面一體化布局,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新格局。
不少專家認為,《規劃》對北京周邊省市意義非凡,以河北為例,《規劃》的實施將推動未來河北在承接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交通設施實現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實現重要突破,同時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京津的發展差距。
第三,《規劃》將互聯互通、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等九大方面作為重點任務。
專家認為,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并不是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而是在原有的交通網的基礎上提制增效,填平補齊,方便廣大群眾的出行。這無疑將使京津冀在要素流動、人員互通、生態改善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
此外,也有評論表示,要將《規劃》的藍圖變為現實,還要努力破除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
從目前情況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還有三個“不易”需要妥善處理。一是人口密集地區引導人口轉移不易;二是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探索優化開發模式不易;三是全面實現北京非首都功能在欠發展地區落地生根不易。
針對上述三個“不易”,唯有深化改革、加快創新,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實實在在做好三方面的具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