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爽
小張夫婦,來自貴州,馬上都要30歲了。然而,丈夫小張是少弱精患者,一直沒有孩子。“這個月在上海租了個房子,想盡快要個孩子。”他告訴本刊記者。
針對少弱精和無精癥的不孕不育男性,目前有兩種方法:對于少弱精的男性,可通過精子庫的特殊精子冷凍技術進行“零存整取”;而對于無精癥男性,則可以向生殖中心申請使用供精。
貴州沒有專門的精子庫,小張夫婦放棄了在貴州的治療,“上海的技術肯定好一點,這邊又有精子庫,總覺得放心點。”所以,小張夫婦來到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尋求特殊精子冷凍技術來實現生育夢想。
需求增長
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特別規劃署曾作過一組統計:在不孕不育者中,單純由男方引起的約占三分之一,女方引起的約占四分之一。而中國人口協會發起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占總就診人數的35%。具體來說,先天性睪丸發育不良、后天性炎癥(結核)、精索靜脈曲張等引發的生精障礙,附睪疾患、輸精管阻塞引發的輸精障礙以及死精子癥等情況,都會引起男性的不育。
當男方有不育問題時,人工授精或做試管嬰兒則成為想育夫婦的最好選擇。
根據中國法律規定,合法獲取精子的渠道只有一個——人類精子庫。2003年3月20日,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正式批準在仁濟醫院建立唯一的上海市人類精子庫。
國內的精子庫一共有多少健康精子可供有需求的夫婦使用,這一數據并不清晰,但目前很明確的是——供不應求。“通常需要精子庫提供精子的夫婦在門診等候的時間比較長。”上海市人類精子庫主任、醫學博士陳向鋒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目前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可以滿足上海市內各生殖中心的需求,無需等待。不過各個生殖中心設定的具體流程不同,所以等待的時間各不相同。

全國各地不斷增長的需求給精子庫的精子供應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本刊記者獲悉,在上海各大生殖技術輔助中心,外地有需求夫婦的人數在大量增加。
“全國各大精子庫提供的精子質量可能會略微存在差異,但均在國家規定的質控范圍內。相對而言,發達地區的輔助生殖開展較為完善,相應的供需矛盾也會比較突出。”陳向鋒解釋說。
上海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各大生殖輔助技術中心都有不錯的實力,并且試管嬰兒成功率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另外,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對捐獻人員學歷要求較高,均為大專及以上。”根據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捐獻人員學歷組成為:52%的本科,23%的本科以上,只有25%的是本科以下。
業內人士表示,上海知名高校云集,是優秀精源的集散地。
鼓勵捐精
2015年以來,外地各省份精子庫的成品捐獻精子正悄然流入上海各生殖中心。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同時也加大了對外省生殖中心成品捐獻精子的供應。
對于近親婚配的擔憂是來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志愿者的主要擔心之一。然而,對于捐精宣傳的難度遠不止于此。
“加強科普宣傳最為重要。目前捐獻者以在校大學生為主,但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家對捐精行為接受程度不高,宣傳難度大。”陳向鋒說。
捐精人數少只是一方面,捐精的質量不斷變低也著實讓精子庫工作人員頭痛,
合格捐獻者數量在下降。“結合目前全國各大精子庫及男性不育門診已有的數據來看,近年來精子質量確有所下降,而環境惡化、飲食不均衡、工作壓力增加等,都是導致精子質量下降不可忽略的因素。”陳向鋒說。
西安市的陜西省婦幼保健院人類精子庫曾經公布過一組數據:2014年共接受3600余人的捐贈,但精子合格率不到20%。
除此以外,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復查脫失率高也成為捐精不足的原因。“完成最后一次捐精后捐獻者在6個月后,還需要再作一次健康檢查,6個月后復查合格方可使用。但是有些捐獻者因為換了異地的工作,也更換了聯系方式,從而失去聯系,導致脫失率增加。”陳向鋒說。上海是流動人口比較多的城市,能夠定期完成整個捐精的流程也有一定的困難。
嚴格的標準
本刊記者了解到,世界5大精子庫有4個設在美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精子出口國。1964年美國就建立了精子庫,自精子庫在美國誕生以來,在其幫助下出生的孩子已達15萬左右。
中國規定,單個捐精者最多懷孕人數是5對夫婦,這個數字遠低于不少國家相關規定,比如美國規定是20對夫婦。
“同一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使五名婦女受孕。而在法國,每一個人的精子可以讓25名婦女使用;在美國,每80萬人的區域允許25人使用同一個人的精子。所以,我國的精源明顯緊張。”陳向鋒說。
中國一直對精子庫嚴禁商業化,并限定了每個省和直轄市的精子庫數量。在許多國家,精子庫可以由私人開設,商業化運轉,定期接受國家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此外,中國規定捐精者必須年滿22周歲,其他許多國家認為18歲以上即可捐獻。
雖然世界各國對捐精者的要求不盡相同,但是對于捐精者信息的真實程度和捐精者體檢的嚴格程度是相同的。因為,只有嚴格的標準才能保證精子庫更加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