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文鑫
摘 要: 英語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怎樣讓英語課堂活起來?本文擬從優化師生關系、創設情境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四個方面略陳管見。
關鍵詞: 師生關系 語言情境 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
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英語課堂教學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新課標更關注英語學科性質的變化,即英語學科不再是單純的工具性學科,而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課程。如何將新課標的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使英語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和能力,是每一位英語教師的心愿。筆者擬就如何使英語課堂活起來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廣大一線教學同行共同探討。
一、優化師生關系
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英語新課程標準更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求英語教師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師生要有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愛護與信任,以及教學中的密切合作,可以誘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因,提高學生的認知積極性。教師應充分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尊重和信任傳遞給學生,只有學生和教師之間有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才可能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因此,教師一定要深入學生,多與學生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個性特點,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如果學生對我們有好感,自然對我們上的課就感興趣,學好英語學科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即使批評,也應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要讓學生從內心感到我們的批評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讓學生在情境中活起來
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人們的語言交流中發展起來的。”這個觀點充分說明了語言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教師應努力在課堂上創造英語語言環境,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唱、玩的過程中,愉快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教學“We had a wonderful birthday party”這個話題時,先以 birthday為關鍵詞進行Mind Map(思維導圖)活動,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并在黑板上寫下來:buy a birthday cake, make birthday cards, sing songs, play games, sit around the cake, make a silent wish, blow the candles out in a breath, have a good time。 然后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每組學生為其中一個學生過生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活動,將靜景變為動景,將書本語言變為交際語言,這樣整個課堂都在模擬語言情境中活起來。
三、豐富課堂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有興趣,把學英語看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采用以下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教學。
1.做游戲。游戲是課堂氣氛活躍的潤滑劑。課堂上可根據需要開展不同的游戲活動,如:(1)接力記單詞。由教師或學生在黑板上寫一個單詞,讓學生分組接力首字母相同的單詞,拼寫速度快且準確的組獲勝。(2)接力造句。提供一個單詞,讓學生分組接力造句。如:Where—Where is the cat? Where does she come from? Where is my ruler? Where are your teachers? 造句速度快、多、正確者獲勝。
2.唱。如在某個學生生日時,和全班同學一起為他(她)唱“Happy birthday to you!”這首歌。這樣做不但讓學生運用了語言知識,還增進了友誼,體現了新課標對英語學科人文性的要求。
3.畫。教師利用事先畫好的單詞卡片,通過“猜猜看”“快看快說”“英漢互譯”等方法,既教學了單詞,又調節了學生情緒,活躍了課堂氣氛。
4.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在教學國家、語言、國籍詞匯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國家的標志性建筑,讓學生看畫面去猜測國家的名稱,再依次介紹與這些畫面相聯系的語言、國籍。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單詞。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新課標要求我們由“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詮釋中學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都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即為了升學考試而忽略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語言對青少年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應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標對語言技能、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提出的新要求,熟練掌握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確保自己的知識及時得到更新。
總之,新課標理念注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處處以人為本,強調人文精神,強調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探究者、合作者。作為一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我們要引導有術,激發有方,讓我們教得有趣,學生學得愉快,讓整堂課在輕松和諧的師生、生生循環互動中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新英語課程標準》.2011.
[2]王薔,主編.《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3]肖禮全,編著.《英語教學方法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