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吉
【摘 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通過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旨在提高學生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問題探究;實驗教學;探究能力;方法;主動權
新課改的核心是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由被動、機械性的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的學習,發展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進行教學創新,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使學生積極的在探究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顯得異常重要,開展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促進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及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現代課堂的重要標志。
一、利用問題探究法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問題探究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不斷思考,討論,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問題探究法是以問題為中心展開的教學活動,解決問題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要通過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問題引領下,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使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在問題探究法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設置問題本身的價值性。過難或者是過于簡單的問題都不是好的問題,問題要具有思考的價值,具有探索的價值,能夠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這對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中去具有重要作用。問題的設置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能夠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去,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通過問題探究,獲得有效的發展,這樣的問題設置就是成功的。
比如,在教學《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為學生創設探究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習知識,發展探究能力。問題情境可以這樣創設:兩位穿旱冰鞋的同學面對面站著,其中一個推了另外一個,會發生什么情況?這個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在七嘴八舌的議論中,能夠對動量守恒定律有所了解和認識,對于學生學習新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二、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新教材中,各個模塊都安排實驗教學內容,對模塊重點內容進行精彩驗證或者是探索,以促進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理解。物理實驗從確立實驗主題到設計實驗到最后結果分析,整個過程都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試驗并收集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解釋和分析,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驗證,使學生能夠經歷整個實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研究變壓器的輸出電壓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說,在學生對變壓器的結構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得出電壓可能與輸電電壓、原副線圈匝數、電流頻率、鐵芯等因素有關,在猜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思考需要的數據,并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活動,鼓勵學生之間開展交流,使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得出實驗結論,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這種教學比教師簡單地做演示實驗,或者是簡單地講解相關實驗過程與結論要好得多,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有效學習新的物理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
能力與方法是緊密結合的,培養能力需要科學的方法作指導,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須指導學生掌握完成某種科學探究任務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方法的引導下積極地發現問題、提出假說、收集材料、做出論證、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的能力,發展學生探究問題規律,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學習方法是很多的,對于學生而言,需要掌握以下幾種常見的物理學習的方法:觀察法、實驗法、類比法、假設法和數學分析法等,教師要能夠把物理學習方法的傳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不斷提高學生認識事物,探究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庫侖定律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猜想,數學分析的方法學習有關內容。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讓學生對兩個帶電體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進行猜想,在猜想之后,讓學生分析應該如何對自己猜想的內容進行研究,哪些是主要因素,需要重點考慮,哪些是次要因素,當學生分析后,可以得出“電荷量”和“距離”是主要因素,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這兩個因素對作用力的影響如何,使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模擬科學家的探究過程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一些科學探究的方法,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把探究問題的過程講給學生,以節約時間,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其實,這種教學是不妥當的。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作為教師,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需要留給學生自我探、合作探究的機會和時間,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教師不能只是把答案告訴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要引導學生積極從多個角度探究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另外,作為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發表見解的機會,當學生有了新想法新認識,教師就要給學生充分表達出來的機會,并不斷給學生以鼓勵和肯定,鼓勵學生不斷突破原有思維限制,大膽地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在推陳出新中,不斷發展認識,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重視教學創新,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是現代課堂的重要要求,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物理教學發展的現實需要,作為教師,要能夠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認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長青.高中物理研究性課堂教學初探[J].學苑教育,2011年13期
[2]章錦國.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