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輝


交流是人的本能需要,更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可是,數學課上教師提出:“……誰來談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卻會出現全班鴉雀無聲的情況……
另一種情況,有時數學課上,小組內各成員還正在積極討論,講得正酣,爭論激烈,教師往往又會看看時間,然后突然叫停。草草讓學生匯報,又草草將學生拉回自己早已設定的思路上。教師的理由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想讓學生“瞎說”。換一句說,很多教師壓根兒就不相信學生能講出點什么!怎樣改變這些狀況,從而保持和促進學生愛交流的天性和熱情呢?我們認為:
一、轉換角度,堅持“學生無錯”原則——讓學生自信敢說
對學生交流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激勵學生的積極思考和調整學生思維的方向。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答案,更應當關注學生參與的過程以及在交流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教師對學生的結論簡單地否定,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產生。長期如此,他(她)下次有想法還敢表達嗎?
一個數學問題的結果就算只有一個,可是不同學生探究問題的方式不同,活動過程不會相同,體驗也不會相同。我們可以表揚學生觀察細致,可以稱贊學生操作熟練,可以欣賞學生的結果,可以褒獎學生的與眾不同,還可以稱贊學生的膽量,同樣可以夸獎學生的誠實等等。
如,一年級“分一分”中“試一試”,下圖:
師:同學們,你會做嗎?自己先試一試。(學生獨立嘗試)。
師:(學生完成后)在小組里講一講,你是怎樣分的,并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生1:把綠色的樹葉放左邊盤里,紅色樹葉放在中間盤里,黃色樹葉放在右邊盤里。
生2:把長葉放在第一盤里,圓葉放在第二盤里,花葉放在第三盤里。
師:這兩個同學分得很好!
師:(有很多學生急不可耐舉要講)還有別的分法嗎?
生:(很多學生)有!
生3:紅色……左邊,綠色……中間,黃色……右邊。
生4:綠色……左邊,黃色……中間,紅色……右邊。
……
生5:長……左邊,圓……中間,花……右邊
生6:長……左邊,圓……中間,花……右邊
……
生7:左邊4片放第一盤,中間4片放在第二盤,右邊4片放在第三盤。
師:為什么這樣分?
生7:左邊4片靠近第一盤,……
其實,按顏色分共有6種不同的連法;按形狀分共有6種不同的連法,如果有時間,應該將學生所有的連法展示出來。而“生7”不是沒有道理的,像城市里小區的就是按就近劃分的。
教師應當努力創設民主、自由、理解、寬容的交流氛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保護小學生脆弱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培養學生的信心,彰顯學生的個性,學生只要主動、積極參與就應當給予關注、肯定和鼓勵。
二、延時評價,堅持“交流充分”原則——讓學生有機會說
充分地調動每一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對學生的發言有時需要及時給予評價和稱贊,這是由教師角色所決定的。但是,對一些開放性問題,還是應把交流的時間多留給學生。
如,在學生討論“有230名學生準備郊游。一輛大汽車可以坐40人,一輛小汽車可以坐10人。你認為怎樣租車比較合適?”這題時,我們明白了延時評價的益處。
生1:230÷40約等于6輛,230÷10等于23輛,我認為租6輛大汽車或23輛小汽車都比較合適。
師:你是這樣想的,我們再聽聽別的同學的想法,好不好?
生2:(出示下表)
上面每種方案都可以,都能坐下230人。
師:(沒有學生舉手)同學們可以分小組討論討論。(大約過了七八分鐘才有不少學生要發表意見)
生3:只有租6輛大汽車合適,其他方案沒有考慮到老師和司機。
師:你能從實際思考問題,是個好方法!
生4:第七方案中,再多租一輛小汽車也是可以的!
生5:要么都租大汽車,要么都租小汽車,這樣同學平等。
生6:租6輛大汽車好,車輛少,同學集中,好玩,交通方便。
生7:租24輛小汽車好,小汽車靈活。
師:你們想得很多,還有要說的嗎?
生8:租大汽車省錢。
生9:小汽車不一定貴。
生10:只租一輛大汽車帶東西,同學都走著去。
……
師:看來租車方案很多,有的想法,甚至是教師都沒有想到的,你們真了不起。那么,這些方案到底哪個比較合適?回家后與家長討論一下好不好?
問題的答案確實不止一個,且學生有獨到的見解,運用延時評價原則,才會讓更多的學生擁有更廣闊的思維時空和更多的交流機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換評價角度,堅持學生“無錯”原則,讓學生敢交流;延時評價,將交流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我們相信,只要教師堅持以生為本,靈活利用教育、教學原理,小學生數學課堂交流的時空就會越來越合理,我們的數學課堂就會越來越高效。
參考文獻:
[1]余譯,俞菊萍.數學課堂中合作與交流的運用[J].教育科研論壇,2007(11).
[2]榮建青.小學生數學課堂情感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02(03).
[3]石艷萍.數學課堂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09(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