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素敏

2015 年11 月10 日,在北京水立方的“天貓2015 雙11 狂歡夜”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右一)在臺上通過電視與買家進行游戲互動
“雙11”還沒有走遠,“雙12”已經來了。
實際上, 除了“黑色星期五”“圣誕狂歡”等網購“洋節日”,2015年初至今,中國的消費者已經陸續經歷了1月的新年大促、2月的桃花節、3月女人節、4月男人節、5月“520”購物節、6月的618大促、7月七夕節、8月818購物節、9月的黑色919、10月的國慶促銷等各種網購節日,從頭至尾,幾乎全年無休。
聲勢最大的還是“雙11”。2015年的這一天,全網銷售總額達到了1229.4億元,占比達74%的天貓,記錄了當天激動人心的24小時。
當天零點一過,位于北京水立方的“2015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媒體中心內,大屏幕上實時滾動的支付寶交易數據便如同坐了火箭,飛速攀升。1分12秒交易額破10億元、12分28秒破100億元、33分53秒破200億元……截止到24時整,伴隨著912.17億元總成交數據的定格,天貓在2015年“雙11”再次創下多個歷史紀錄。
一邊哭喊著“求放過”,一邊期待著在購物節中狂歡的,除了“剁手黨”,還有快遞公司們。
因為在眾多新紀錄中讓人頗感“恐怖”的一項是,天貓12個小時零5分鐘產生的物流訂單量,就超過了2014年“雙11”的全天紀錄。而根據阿里巴巴旗下大數據物流平臺菜鳥網絡的統計,當天累計4.67億個訂單包裹需要的寄送里程, “加起來可繞地球1100萬圈,地球到太陽接近1500個來回,突破人類目前探索到達的最遠距離?!比W的快遞包裹量更是達至6.8億個。
盡管已經經歷過6次的“雙11”演練,且對今年壓力早有準備,但面對陡然劇增的業務量,快遞公司們仍然如臨大考。應對“雙11”,幾乎已經成為其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糧草先行
2015年,“雙11”的緊張氛圍似乎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為保障這場狂歡的順利進行,國家郵政局10月20日曾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2015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要求快遞行業“提高認識,精心準備,系統籌劃,以確保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
各大快遞公司則在3個月前甚至更早的時間就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態,并在空前件量以及快遞實名制等的高壓之下,集體喊出拼速度、拼服務的口號。
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總裁相峰對《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今年圓通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并在9月26日順利首航,再加上跟其他航空公司提前預定了倉位,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跟當地的小型機場達成了合作,所以航空貨運保障了我們在‘雙11期間的快遞時效。”
除此之外,圓通主要針對淘寶及天貓客戶推出了江浙滬區域部分線路“承諾達”服務。據相峰透露,共有1萬多條線路可實現次日達。
據了解,該服務自2015年8月20日試運行,并于9月24日正式上線延誤自動賠付機制——若快件因非不可抗力造成延誤,次日未按時送達收件人手中,圓通將通過菜鳥平臺自動賠付給買家支付寶賬戶1元錢。
2015年9月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的申通、天天兩家快遞公司,也為今年的“雙11”提前備好了“糧草”。
“我們增加了2萬固定員工,5萬臨時工,干線班車增加了將近3000輛,對信息系統也進行了擴容?!鄙晖爝f、天天快遞執行副總裁陳向陽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廣東、江蘇、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多個城市新建的分撥中心,“雙11”前也已投入運營,而在“雙11”期間還有新增約2600輛攬收車輛及近1.5萬臨時攬收人員等多項保障。
韻達快遞的“雙11”擴容計劃,則包括新增臨時工4000人、增加貨車達5240輛,同時也增加了航空租賃噸位。
順豐速運不僅新增了兩架全貨機,還對電商快遞件設置單獨流轉體系,為訂單量足夠大的客戶提供點對點直發服務,去掉傳統物流路由中間節點,提高配送效率。
全峰快遞則新增了2個分撥中心,并完成14個城市運轉中心改造;各分撥中心新增約2000名一線正式操作人員;為“雙11”儲備了約1000名臨時工,新增超過5000名快遞員;汽運車輛增加100輛,航空貨運每日增加15噸位。
除了傳統快遞公司,參與這場快遞系統“大閱兵”的,還有自建物流的電商公司。
比如蘇寧物流結合門店和現有網點資源推出2小時速達服務,覆蓋全國近200個城市,近2000款產品。針對大家電的配送,采取直接從配送中心發貨,實現在全國主要城市半日送達。
京東則在原有自營物流的基礎之上,著力布置眾包物流,為“雙11”招募了近10萬兼職物流人員送貨。
難負之重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2015年快遞公司之所以能夠提前做好人員、設備、車輛的有序調配,而不至于讓“雙11”成為快遞業被消費者集中吐槽、“圍攻”的“災難日”,主要歸功于物流大數據、信息化系統的使用。
相較于前兩年的試水,菜鳥網絡今年“雙11”運用了更多維度的大數據,并作了算法優化,預測工作可以細化到每天具體哪條線路可能出現問題,將數據實時發給快遞公司幫助其及時調整運力。
15家主要快遞企業從2015年9月開始就收到菜鳥提供的多批次數據預測,“預測的準確率能達到95%以上。”陳向陽告訴本刊記者,“由于我們提前能夠預知每個站點的件量進出情況,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運力,運營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但即便如此,陳向陽在“雙11”前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仍難掩焦慮,“大的爆倉問題不會出現,但要說保證萬無一失,那是假話,因為難免會有加盟公司準備不足,服務質量肯定會受影響。只能說各家快遞企業盡量把問題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p>
相峰也對本刊記者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快遞件處理量的壓力是一方面,更難的是保證服務質量,尤其是北方的雨雪天氣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客戶承諾的送達時效?!?/p>
“雙11”當天從零點開始,訂單不出所料如潮水般涌來。圓通在零時1秒迎來了首個快遞訂單,之后,圓通公司新聞部主管王娟幾乎每隔1小時就要在微信群里通報一下最新數據。其他快遞公司包括菜鳥網絡同樣也在這場暗戰中爭相發力——與時間賽跑、以分秒計勝負。
24小時后,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各大電商平臺已經有了各種類別的排行榜。
快遞“江湖”上流傳出的榜單中,圓通以“雙11”全天全網絡訂單量達到5328萬件,并成功攬收3059萬件的戰績位居榜首,且訂單量和攬收量均創行業最新紀錄。位居第二的申通接到4279萬單,韻達4160萬單緊隨其后,中通是4000萬單、百世匯通2458萬單、順豐1500萬單,天天快遞也以“雙11”快遞件量突破1500萬單躋身快遞業“千萬級俱樂部”。
然而,真正的大考還在11月12日之后。照例,“剁手黨”們從這一天開始即從購物的興奮轉為等待的煎熬,而面對2倍、3倍于平時業務量的快遞單,多日前就已經上滿發條的整個快遞系統,不得不繼續保持“亢奮”。
百世匯通北京永豐分部快遞員馬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平常每天送單量在100件左右,而11月12日、13日兩天的數據都超過了380件?!笆杖氪_實能比平時翻兩倍,但實在是太累了。不敢喝水、沒時間上廁所,爬樓爬得腿發抖?!?p>
2013 年11 月12 日清晨,工作人員在江蘇省南通市興東機場為一家快遞公司航班裝卸貨物
同樣狀況也出現在圓通快遞員聶雙平、全峰快遞公司派件員宋思遠、申通快遞員莫希等人身上。
“既愛又怕、既喜又憂?!笨爝f小哥們的這句總結,也代表了快遞公司老板們對“雙11”的復雜感情。
訂單就是生意,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講,業務量大幅增長都是件讓人興奮的事,但陳向陽對本刊記者透露,快遞公司應對“雙11”的巨量訂單,很多時候只是落個“賠錢賺吆喝”。
對此,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李永順在2015年11月7日的一檔電視節目上有個說明,“一些人力、設備的新增成本會比平時高出2~3倍。比如正常情況下我們用一個第三方的車輛四五千塊錢能跑一個雙邊,這時候(指“雙11”)四千塊錢只能跑個單邊,你還不一定能簽到?!?/p>
無法缺席?
“其實對于國際快遞公司來說,應對旺季也是很大的考驗。”相峰說。
他告訴本刊記者,2013年圣誕節,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的快件爆倉事件在當時造成了很大影響,后來UPS投入大量資金做高峰期應對措施,但財務壓力又上來了?!八?,一旦平衡尺度掌握不好,要么消費者不滿意,要么投資人不滿意?!?/p>
對中國的快遞公司來說,盡管可能會出現訂單量越大、賠錢越多的后果,但沒有人能夠放棄備戰“雙11”。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已經是一種‘政治需要。”陳向陽認為,“‘雙11之于快遞公司就像春運之于交通部,再大的挑戰也必須攻堅克難?!?/p>
“為兩到三周的一個旺季儲備2倍、3倍于平時的人力、物力,對任何一家快遞公司來講都是巨大的挑戰?!敝袊爝f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張玉洲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這期間成本上升、勞動率下降,快遞公司盈利空間確實很小,但“雙11”帶來的業務量,卻是每個想做大的快遞公司難以拒絕的。
“做大跟做強,的確是存在矛盾的。”張玉洲說。
而實際上,隨著“雙11”進入第七個年頭,關于這一人造“春運”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一篇題為《我們真的還需要雙十一嗎?》的文章中,則直指“雙11”集中爆發的物流配送造成新的公共危機。
“如果讓快遞公司來選擇需不需要‘雙11,我想很多人會說不需要,但如果問需不需要電商,每個快遞企業都會說需要。”陳向陽對本刊記者坦言。
“一個國家舉全國一個產業之力去應對另一個行業,在全球找不到第二個,這是不健康的?!敝袊爝f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但相峰認為,從過去幾年的發展規律來看,“雙11”期間的平均快遞件量,往往就是第二年差不多半年后的平均業務量?!拔覀儗ζ涞耐度耄ɑA設施、人力、信息化技術等等都會轉化為我們對客戶服務的能力,并不是浪費掉了。沒有雙11,中國的在線零售不會到達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快遞業務也不可能問鼎全球。”
不過,無論是質疑、反思還是擁護,真正讓快遞公司競相投入的原因還在于,“雙11”對企業的江湖地位及品牌宣傳有著深刻影響。
“快遞行業目前仍然是以業務量排名次、以市場占有率論英雄,雙11就是最醒目的擂臺?!标愊蜿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