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夢達+李萌+高雪梅

2015 年12 月9 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啟動, 藝術家孔寧穿起“紅色婚紗”走上街頭,以街頭行為藝術呼吁霧霾治理
2015年12月10日中午,伴隨陣陣寒風,持續3日的嚴重霧霾漸漸散去,北京重回久違的藍天。
12月7日晚,北京市應急辦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全市從12月8日7時至10日12時啟動最高預警等級。這是北京自2013年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通過以來首次啟動紅色預警。當晚,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充分肯定北京市及時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并要求進一步加大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督查力度。
首次紅色預警,考驗的是政府的執政和應急管理能力,同時也是霧霾向北京和華北敲響的又一次警鐘。在這三天的紅色預警當中,市民生活如何?預警作用如何?贏回持久的藍天還要多久?
首次紅色預警
12月8日是北京第一次啟動霧霾紅色預警的第一天,全市500多萬輛機動車執行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及幼兒園停課。“紅警”之下,這座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都市進入應對空氣重污染的緊急狀態。
北京市將空氣重污染預警等級從“橙色”升級到“紅色”,一系列應急措施隨即加強,機動車實施單雙號限行、工廠污染排放量大幅縮減,對于污染物源頭的執法檢查更加頻繁。各個區、部門都全力以赴地努力落實應急措施。
汽車尾氣、揚塵、燃煤、工廠廢氣等都成為嚴控的污染源。實施紅色預警的第一天,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在9個小時內就查處了3600余輛違反單雙號限行的車輛,還有1000余輛渣土車、砂石車等重型車輛違法上路也被查處。
本刊記者獲悉,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帶隊督查時,和交警一起攔下一輛違反單雙號限行的私家車,并且建議車主以后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坐地鐵”。
據北京市環保局通報,截至2015年12月9日17時,北京市停限產企業已經達到2100家,3500多個工地停止了室外施工,全市園林綠化系統也停工178處,納入監控范圍的8000多輛運輸車輛也都基本停駛。
北京市環保局介紹,12月10日凌晨至中午,北京市及華北東部地區地面轉弱偏東北風,10日午后,隨著北風加大,北京地區的霧、霾天氣減弱,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城市管理能力大考
從2015年12月7日晚6時北京市環保局發出紅色預警通知,到8日7時單雙號限行啟動,大約13個小時。
北京目前機動車保有量558萬輛,據估算,日常工作日尾號限行大約100萬輛機動車,而單雙號限行后,日限行車輛或攀升至270萬左右,加上再停駛30%公務用車,北京市交通委估計,隨單雙號限行而增加的公共交通出行人數上升200萬人。
不少市民提出,政府發布紅色預警,為市民健康負責,值得鼓勵,但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紅色預警應當提前24小時發布。雖然在預警措施啟動前,北京市已經進行了多次協調部署,但突如其來的紅色預警,還是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師在朋友圈留言:紅色預警啟動后,北京市教委把停課通知發給各區縣教育主管部門,區縣通知學校,學校通知班主任,班主任通知到各位家長,已是晚上11時,一些學生家長未接電話,8日一早老師還要早早到校,負責昨晚未能聯系上的學生。

2015 年12 月8 日,北京大興區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大興區一加油站檢查油氣回收設施
盡管媒體在各種渠道宣傳發布預警信息,移動等電信運營商也發出短信向用戶提示,但仍有不少人表示沒有收到相關信息。
有關專家表示,有人沒收到或看到信息也是可能的,紅色預警下,如何在短時間內加強信息發布,更有效告知市民,應急預案和各方協調配合仍待進一步探索。
北京南鑼鼓巷社區主任陳琦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段時間一直在加強宣傳指導,挨家挨戶地走訪。“社區是網格化管理,紅色預警啟動后,我們已經召集各片區的負責人分配任務進一步加強了安全檢查,只要工作做到位,居民也都會自覺遵守。”
陳琦介紹,社區一共有住戶2800多戶,8000多人。有三棟樓集體供暖,平房是自取暖,絕大多數都用電暖器,2014年還有30多戶燒煤。“有的平房屋子大,光靠電暖器溫度不夠,但我們會提醒住戶盡量減少排放。我們經常走訪居民,還幫他們加裝煙筒防風罩、清理煙囪管道,通過努力引導,明年燒煤的住戶會更少。”
霧霾下的生活
盡管是首次迎來紅色預警,但對這座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而言,生活還在繼續。而和百姓相關最多的兩個措施是中小學停課、單雙號限行。
12月6日,北京實驗二小向家長發布了“停課不停學”的通知。通知中說,“根據教委通知要求及空氣污染預警升級的實際,學校建議有條件的孩子盡可能在家自主學習,老師們會適度安排作業并進行指導。在家學習時請您幫助安排好作息,并多喝水多休息多睡覺。無條件的接送孩子到學校的途中也請務必戴好帽子和口罩。”
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老師們把各科學習內容通過微信發送到家長群里,其中寫道:“周一數學課是第二節和第四節,就可以在九點開始學習數學40分鐘,在11:20再開始學習數學,到中午12點時吃飯休息。在相應的時間也可以微信老師答疑,在相應的時間我也給同學們微信講解。”
8日上午,本刊記者在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學傳達室看到,少量學生在門口登記入校。因為空氣重度污染,一些平時住校的學生也紛紛離開學校。7日晚,北京市教委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要求全部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在期間停課。
東城區一位小學校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今天上午全校一共只來了9名同學,在老師的陪伴下學習。”
9日的北京城,“紅警”第二天,霧霾尚未散去。
“這路上的車感覺少了三分之一”開了十多年出租車的司機肖永常對本刊記者說,啟動紅色預警以后,到處都在督查落實,“雖然變好還有個過程,但現在心里起碼沒那焦慮了,堅持下去,總會好起來。”
在北京市石景山仙鶴樓菜市場,本刊記者發現,綠心黃瓜賣到了5元一斤。而半個月前,還只賣3元。一名商販說,連日霧霾,陽光不足,大棚里的黃瓜沒法進行光合作用,長不出來,價格就漲了。
誰在頂風作案
針對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持續的情況,環保部派出12個督察組,重點督察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和應對措施落實情況。根據環保部8日晚間通報的督察情況,許多地區已經啟動了應急措施減少排放,但仍有一些企業頂風作案,違法超標排放。
8日下午,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新石派石材廠內,工人正在加工石材。煙塵在廠房里彌漫,一股刺鼻的味道非常難聞。“石材加工是對大氣有明顯影響的行業,在紅色預警的情況下應該停工,這屬于違法作業排污。”執法人員對負責人說。
本刊記者獲悉,北京市政府負責人專門要求,紅色預警下,要加大應急措施的落實,加強督查督辦,明察暗訪,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直接曝光。對于違規行為,當機立斷采取措施。
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頭上街督查。12月8日上午,在通州區政府大院,停用公車已全部貼上封條。據悉,全區停用公車1665輛。8日檢查10個區180個單位,發現違規出行問題18件。
據北京市公安交管局介紹,絕大多數市民能自覺遵守限行規定,只發現了少量違反限行的車輛。
12月8日下午3點半,北京市南六環外的氣溫已降至2攝氏度,京開高速大莊橋附近,交警及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站在路邊,在寒冷的空氣中仔細地觀察著每一輛路過的車輛。本刊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白色貨車的排氣管冒著黑煙,隨即被路旁的執法人員攔下,依法進行了處罰。
北京大興區尾氣排放管理站副站長吳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紅色預警發布后,我們從執法人員數量到執法時間都增加了,現在是和交警部門的聯合檢查,晚上還有夜間檢查,工作量是平時的兩三倍。”
藍天還要等多久
12月10日中午,首次紅色預警宣告結束。霧霾已過,但反思才剛剛開始。
北京實驗二小學生華章在作文《北京,我要向你道歉》中寫道:“蒼穹之下的北京,沉睡在煙霧籠罩的世界里,一片寂靜。望著窗外,模糊的建筑輪廓,我感慨萬千。北京,我要向你道歉!每天數百萬輛汽車在道路上奔馳,排放的尾氣難以計數。現在我們受到了懲罰……我相信,只要人們痛下決心,一定可以讓你重見藍天。”
據統計,2014年,京津冀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下降了12.3%,重度及嚴重污染天數比例下降了18.7%,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與往年相比,2015年京津冀發生霧霾的頻度不是很高,2013年時,一個月就曾經發生了近5次嚴重霧霾。
相關專家指出,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無論是短期應急還是長期治理,都是最關鍵的措施。盡管霧霾成因尚有爭論,但當前中國污染物排放總量大,遠遠超出環境的容量,這無疑是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
剛剛向社會公布意見的北京“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年均PM2.5比2015年下降15%。
為此,北京還在進行著另一場更為漫長的持久戰斗,努力推動著經濟的綠色轉型升級。2014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大幅提高排污收費標準,新標準是原標準的15倍。僅2014年,北京市通過燃煤鍋爐改造,就壓減燃煤280萬噸,同時還淘汰老舊車輛48萬輛,淘汰污染企業近400家,減排揮發性有機物1.6萬噸。
2015年12月10日中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發出感謝信,感謝紅色預警期間全體市民積極參與應急減排,為有效遏制空氣重污染惡化作出重大貢獻。
北京市委、市政府號召:“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