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華

2015 年10 月30 日,700Bike 在京東眾籌平臺發起“后街MINI 自行車”眾創活動
“為什么做自行車?因為到時候了。”2015年11月底一個剛下過雪的傍晚,張向東一邊轉動手中印著各式各樣自行車圖案的馬克杯,一邊回答《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的提問。在他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自行車模樣的金屬絲藝術品。
2014年10月,張向東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700bike,做自行車。在此之前,他最讓人熟知的身份是因3G門戶網而聞名的久邦數碼創始人。
到什么時候了?
眾人皆知張向東是個自行車發燒友,除此之外,他還看準了這些“時候”:傳統自行車市場留下的創新空間和時機;政府對互聯網+實體行業的支持;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的新機會;大眾接受綠色環保理念的趨勢。
這種觀點并不鮮見。至少在行動上,不少互聯網巨頭們在試水自行車,包括百度、小米和樂視等。而以智能之名,一些硬件創業公司的步伐更快——“全國首款智能自行車”、“首款量產智能自行車”、“全球首款真正智能自行車”,每一家都不甘落后。
只是,在中國自行車市場趨于飽和的當下,圍繞這批新的闖入者,業內外最關心的問題是:互聯網+自行車,到底會帶來怎樣的改變?新的闖入者是噱頭玩家還是顛覆者?
洼地的機會
“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的張向東特別不愿意說“情懷”。
“生意和情懷是并行不悖的,既然做了,自然想做好?!彼麑Ρ究浾哒f,他看中的,是巨大的自行車市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433家自行車生產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2014年全年,中國兩輪腳踏自行車行業累計完成產量6200萬輛,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4.3億元,同比增長5.1%,主營業務利潤率為4.5%。
“這個千億元級產值的市場近年仍在增長,但已趨于飽和?!北本┦凶孕熊囯妱榆囆袠I協會會長郭金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甚至產量也開始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生產企業的統計數據,2015年1~5月,自行車產量2252.4萬輛,同比下降6.9%。
盡管如此,張向東仍看好這個市場。在他看來,中國傳統自行車市場是個“洼地”,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可能性。
2014年10月,從互聯網行業轉身創立700Bike,張向東在自行車行業做的第一件事,依然帶有強烈的互聯網色彩:進行兩個月的用戶調研。
“我們做了6個城市的調研,包括用戶、廠商、行業,對需求和市場都摸了個遍?!睆埾驏|說。
調研的結論是,中國傳統自行車市場,產品落伍,模式陳舊,品牌特征也不明顯。
“自行車不是一個新事物,但是做一輛更好的自行車,卻可以激起新需求。我們還是有機會的?!睆埾驏|解釋稱。
樂視體育智能化業務副總裁李大龍顯然也看好這個“增量市場”,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樂視在2014年就想切入硬件領域,最終在相機、穿戴設備和運動器材三個選項中選擇了率先研發智能自行車。
“研發和生產門檻相對較高,之前也沒有一個代表性的智能產品出來,于是我們就瞄準了這個增量市場?!崩畲簖堈f。

2015 年10 月9 日,江蘇省南京市,模特在2015 年亞洲自行車展覽會上展示智能自行車
2015年8月,樂視體育發布首款智能化城市自行車“鵟”,該系列超級自行車已進入量產階段。
同樣引人關注的是,在此之前,百度2014年底上線了首款智能自行車Dubike的官方網站,只是實物一直未曾揭露。
小米也有相關團隊在做自行車開發,甚至有媒體爆出其智能自行車997元的售價。
當然,在目前硬件創業這個大風口下,一大批初創公司也開始搶灘自行車,比如Bici基本概念、輕客、Begin One等。
“我們不僅僅做自行車,而且靠做出來的實體智能自行車吸引大家注意力,展現我們的品牌和技術能力。”Bici基本概念創始人蔣旻宸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14年10月,Bici基本概念就發布了全國首輛量產智能自行車“啟孜”。
一時間,“互聯網+自行車”熱潮席卷而來。
需求主導的創新
互聯網+自行車,首先擊中的痛點,便是傳統自行車行業創新缺乏的產品。
張向東說,在中國,市面上售賣的八成以上是山地車:“因為臺資、國外大企業進入大陸市場時就主推山地車,這些年也一直在盈利,懶得改變??蓪嶋H上大部分都是在市內騎車,哪用得著山地車?”
因此,張向東做的700Bike,以開發城市自行車為主,互聯網人口中的“用戶需求”,是他提得最多的詞。
“我們看重用戶需求,投入大量資金按照需求進行自行車重新設計。我們的車有80%是自主研發設計的?!?/p>
他舉了個例子:“修車最多的是為了換輪胎,我們車胎加了一層防彈的超薄凱夫拉材料,扎不破的?!?/p>
雖然一直在以互聯網思維做自行車,但身為自行車愛好者,張向東最大的心愿是做一輛體驗很棒的自行車。
李大龍也認為,首先要做好一輛自行車,再論其他。
“樂視最初啟動自行車項目時,其實有兩個團隊各自設計研發,其中一個團隊過于‘天馬行空,根本實現不了,已經脫離了做自行車的初衷,就放棄了?!崩畲簖堈f。
當然,對于“互聯網+自行車”來說,智能化是更大的創新?;蛘哒f,是更大的噱頭。
李大龍說,樂視體育“超級自行車”就是要讓人感覺到“很酷”:“我們的車顛覆了傳統的架構,是流線型的。同時我們有防盜系統,而且還搭配了多種傳感器,在車身嵌有的屏幕上顯示出來,還可以在上面看地圖,等等?!?/p>
Bici基本概念推出的智能自行車“啟孜”,材料采用碳纖維,十分輕便,并且可聯入旗下的熱門“騎行”App,實現社交和自我迭代更新。對于初創公司而言,像這樣別出心裁的創新更能激起大眾和資本的好奇心。
不過蔣旻宸的重心并不在整車智能化上,Bici基本概念的下一步瞄準了配件的智能化原創設計與生產?!白稣嚦杀竞芨撸覀兘酉聛硪邪l自己的碼表和傳感器等硬件產品。”他說。
產業鏈模式之變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自行車,還不僅僅局限于產品的更新換代,它甚至想要改變自行車研發生產及銷售推廣的既有模式。
張向東創立700Bike之初,就順利地從傳統自行車企業里找到了人員組建專業團隊,只是做的事情卻發生了變化,張向東把它稱為“聯動研發”。
“硬件創業,先有一個想法,再交給研發公司開發,再找到生產商和供應鏈生產,做出來的東西往往與最初的想法相差很多。我們的做法是,把設計、供應鏈、生產,甚至推廣和銷售都拉攏過來,一同推進研發和生產。”張向東說。
這用互聯網的話說,相當于把一段安排好先后的經典程序,用并行運算的方法再次實現了?!半m然增加了溝通成本,但總體上看還是節省了時間成本,并且最終提高了質量。”張向東評價道。
而樂視的做法有些不一樣。
李大龍告訴本刊記者,超級自行車的整體設計和功能定義都出自樂視自己的團隊,其合作方天津飛鴿,則為樂視提供自行車制造專業上的意見和支持,以及承擔整車的組裝等生產工作。
“智能自行車供應鏈整合不容易,我們就有十幾家供應商。更何況我們是后來者,需要破壞式創新,才能像做互聯網產品那樣不斷地更新迭代,不斷打磨完善?!崩畲簖堈f。
李大龍提到的“更新迭代”,顯然不是傳統自行車行業的生產方式。部分原因在于,穩定的分銷模式盤剝了利潤,傳統自行車企業很難拿出大筆資金進行產品研發。
張向東說,自行車一般采用經銷商模式,售價40%~50%會被各級代理瓜分,“這是種十分低效的銷售模式?!?/p>
與傳統自行車企業交流甚密的郭金芝則觀察到,它們也在尋求“+互聯網”的轉型,比如開設網店、做新媒體,等等,但效果十分有限。
“由于廠商已經有穩定的分級經銷模式,根本無法在網上給出更低價格,而消費者卻能在線下實體店試騎,那么誰愿意上網買車呢?”郭金芝解釋稱。
但對于“互聯網+自行車”這批闖入者而言,天然的互聯網基因直接取消了分銷制度,轉而依靠網上訂購,或者眾籌訂購。張向東認為,這會返利給消費者。
在某種程度上,這還吊起了熱愛互聯網的消費者更高的胃口。比如,在張向東的自行車尚未亮相時,率先推出了“盲訂”,消費者在未看到產品的時候,仍下了兩萬多份的訂單。
不只做自行車
打磨產品,挑戰既有的生產銷售模式,互聯網+自行車,還有野心。
Bici基本概念在推出“啟孜”后,還干了件事:收購國內騎行第一大社區“行者”。
“收購‘行者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增加用戶黏性。畢竟我們想做的是關于自行車的軟硬件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一輛自行車?!笔Y旻宸告訴本刊記者。
蔣旻宸把自行車看做品牌和技術展示的平臺,因此,啟孜的量產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算上2015年,總共也不超過1000輛。
而樂視體育也決不僅僅滿足于做一輛智能自行車?!皹芬暶闇实氖钦麄€自行車產業,乃至運動健身產業的生態。”李大龍說。
他解釋,樂視體育有多項自行車賽事的版權內容和資源,樂視網本身就是一個聚集了眾多自行車愛好者的平臺。此外,樂視還參與到具體的賽事運作中,擁有自主賽事。
“自行車作為一款標志性的產品,能夠串起整個散亂的生態布局,建立起統一的品牌。我們想打造的也是這種‘體育+深度體驗的生態環境。”李大龍說。
常以文藝姿態示人的張向東,則更看重騎行文化的推廣。酷愛騎行的他,不但完成了五大洲最美騎行路線,而且還專門出了一本騎行感悟的書《短暫飛行》。如今他最得意的是,自己的身材仍未發福變形。張向東把這歸結于騎行的功勞。
“騎行對我來說是最快樂的事情。當然對社會而言,騎自行車的人多了,交通擁堵就會少,并且環境也會變得更好?!奔幢阍诮邮懿稍L那天下著雪,張向東仍是騎自行車上班的。
除了身體力行,他還在著力舉辦一些活動,推廣騎行文化。比如復古騎行。
擇一個好天氣,套上舊式洋裝,男的戴頂紳士帽,女的系條薄絲巾,統統搭副大黑墨鏡,再跨上丁零零響的古董自行車,就可以和眾人一起,酷酷地穿梭回老胡同和舊巷口了。
“這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騎自行車也是很健康、很時尚的。因為我們的最終愿望,是讓更多的人選擇自行車出行。”張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