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華
杜磊很忙。
出生于1990年的他,一邊在清華大學汽車系攻讀博士學位,一邊在創業——北京輕客(Tsinova)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輕客”)。
這個來自清華的創業團隊,從成立到估值過億僅用了8個月時間。其創始團隊中包括杜磊、陳騰蛟等4人都是90后。
而輕客就源于陳騰蛟在生活中碰到的一個難題。
2014年,陳騰蛟從清華美院畢業,住東三環,每天去酒仙橋上班。不到十公里的路程,上下班高峰期打車需要近一個小時,乘坐公交和地鐵又太擠,騎單車又累又熱,換電動車不僅不太安全,模樣也不新潮。
怎么解決這個交通難題?在市場上遍尋不得,做汽車設計的陳騰蛟就想自己做一款“電單車”:不費力,很輕便,樣子也好看。他找到杜磊,一個負責設計,一個研發技術,兩個做汽車的人一拍即合,在清華孵化園里奮戰兩個月,輕客智能電單車大概模型就出來了。
接下來便是找投資,找供應廠商,做出實體樣車,參加各種展會,再開展眾籌訂購,進入量產,最終抵達消費者。
目前,輕客推出的TS01智慧電單車預訂價3580元,已獲得近三萬余人的支持。其在京東眾籌上共籌得563.5萬元。
這看起來像是個勵志的創業故事。但不容忽視的現實卻是,在這波互聯網+自行車熱潮中,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創業者,真正實現智能自行車量產并交付消費者的,少之又少。
因為對于這批新型的智能自行車而言,不管是產品、產業鏈,還是商業模式或者騎行氛圍,都需要接受來自行業和市場的多重考驗。

輕客自主研發的智慧動力系統,能監測人的發力情況,提供助力
真偽智能
什么是智能自行車?
在市場中,將智能防盜、智能照明、智能傳感、智能操作系統,把這些智能配件都集成到自行車身上,往往就被冠以“智能自行車”之名。
這在包括700Bike創始人張向東看來,并非真正的智能。
“現在更多的只是聯網自行車,而非智能自行車?!睆埾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盡管700Bike推出的“后街”也集成了數據顯示、聯網防盜等功能,但卻從未把重點放在智能化上。
樂視體育智能化業務副總裁李大龍卻不這么看。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只是智能化路徑的不同而已:“比如手機,最初只是打電話,現在發展到拍照、上網等等功能,把這些東西都裝進去,集成一體,也是智能化的一種路徑?!?/p>
在眾人的想象里,或許輕客電單車更加智能。
杜磊設計的電單車,在上坡、逆風、起步等騎行場景中給予自行車相應的動力助推。其中關鍵部分是智慧動力系統,腳踏板上的傳感器會監測腳踩的力量,反饋到主控制器,由電機輸出助力:腳踩的力量越大,電機給的助力越大,從而讓騎車人更輕松。
“能讀懂人的心思,這才是智能?!倍爬诟嬖V《瞭望東方周刊》。
在杜磊看來,輕客團隊與其他“互聯網+自行車”團隊不一樣的一點在于,他們是從汽車行業下沉做自行車的,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做硬件,不掌握核心科技,是做不出來花樣的?!?/p>
而另一個突出的質疑聲音,則來自傳統自行車行業。
“簡而言之,就是不專業。一輛自行車的架構和設計,是有它的專業技術的,但現在推出的很多新車都是愛好者設計研發的,行內人一看就不專業?!北本┦凶孕熊囯妱榆囆袠I協會會長郭金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這或許是“互聯網+”的“原罪”。
即便如樂視,為得到專業指導,找國產老字號飛鴿合作,可在推出超級自行車“鵟”后,仍飽受質疑。
“他們說我們的車架構是流線型的,車架只有均碼,還說沒有避震器,等等。對于專業的建設性意見,我們會接受,但我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何平衡破壞式創新和自行車本身的專業性之間的矛盾,我們也在摸索。”李大龍說。

2015 年9 月22 日, 樂視體育的工程師在調試由樂視體育和天津飛鴿自行車廠合作研發生產的“超級自行車”
從1輛到1萬輛
“做一輛讓人眼前一亮的樣品車是容易的,但是做一萬輛就是個問題了?!边@句話張向東在很多場合都說過。他告訴本刊記者,原因在于,自行車上百個零部件要分別找供應商談,整條供應鏈非常長,整合起來非常困難。
更何況,傳統自行車企業對于新進闖入者的合作請求,并沒有太多熱情。
在達成與飛鴿的合作之前,李大龍考察過多家傳統自行車企業,發現整個行業的觀念和節奏都無法跟上互聯網思維?!拔覀兡贸龇桨竵砣フ?,好多企業根本不理解你的想法,也不想費力氣去創新?!边@令他非常失望。
杜磊也感受到了這種艱難,40多家供應商找下來花了好幾個月?!岸伊鞒毯荛L,要先交接圖紙,再打樣,進行小批量生產,通過質檢后,才能批量生產?!?/p>
2014年底就交付量產智能自行車的Bici基本概念,對此感受更深?!拔覀儍H優化和測試就磨合了3個月的時間。算上2015年新開放的200輛訂購名額,總共要交付700輛左右。我們今后主要是定量生產,限量發行?!盉ici基本概念創始人蔣旻宸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即便找到了供應商與合作方,量產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不小。飛鴿給樂視開辟了一條生產線,組裝超級自行車,但上百的零配件整合,問題就來了。
樂視目前面臨生產上的困難,主要是產能不夠。李大龍向本刊記者透露,因為樂視體育超級自行車嵌入了顯示屏,供應鏈就包括了手機和自行車兩大塊。
“單做手機或自行車本身就不容易了,這相當于把兩個產業鏈都要打通,加上我們的生產節奏又快,合作伙伴經常要趕進度,更難。”李大龍說。
一個現象是,經常有或大或小的公司宣稱即將推出智能自行車,卻屢次跳票爽約。諸多業內人士將原因歸結于過長的供應鏈。
而這在李大龍看來,并非供應鏈整合的問題:“因為它們還沒有進入生產階段,根本沒那么多消費者埋單,這才是無法量產的關鍵?!?/p>
不缺錢也未盈利
智能自行車,真的沒有人埋單嗎?至少在資金端,硬件創業的風口下,做起來的公司大都不缺錢。
樂視體育自不用說。700Bike的創始人張向東在互聯網成名已久,看好他的投資人不少。2015年3月,700Bike宣布A輪融資1500萬美元。較早量產智能自行車的Bici基本概念,也完成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而清華團隊輕客,憑借自主研發核心技術,A輪融資4000萬元。
不少采訪對象向本刊記者坦言,不管是用作開發和生產,還是用作運營和推廣,已獲得的投資都能滿足需求。
只是對于買車人而言,智能自行車比人們想象中的自行車價格,高出了幾個檔次。
比如樂視體育超級自行車“鵟”,最低配置定價為3999元;700Bike推出的“后街”,定價2499元;Bici基本概念的2015夏季版“啟孜”,售價3999元;輕客的智慧電單車TS01,預定價3580元。
高價對應的,便是較小的規模。本刊記者發現,目前頗受市場青睞的幾種智能自行車,如樂視超級自行車、輕客智能電單車、700Bike的“后街”等,量產規模均不足5萬輛。
這與成熟的傳統自行車相比,差別很大。杜磊曾了解到,售價千元以下的某款老牌自行車,僅“雙11”當天,網上銷售額高達1200萬元,更別提每月出貨量都在6000~7000輛之間。
“他們走量,我們做不到。”杜磊說。
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企。
杜磊說,輕客電單車核心助力系統,也有國際品牌在賣類似的產品:“光這個系統,就賣800美元一臺,國際上同類產品價格都在萬元左右,我們自己研發自己組裝,已經降低很多了。成本本身就很高,加上只是剛剛量產,形不成規模效應?!?/p>
蔣旻宸也表示,“啟孜”3999元的定價基本上是“裸價”:“全碳素車架造價就不菲,再加上各種智能硬件的研發生產,這個價格已經沒什么賺頭的。”
“可是這樣的高價位,都夠買一輛老牌專業山地車了。況且現在各種智能化都很初級,而且不成熟,普通消費者為什么會買?”郭金芝評論道。
張向東給出的答案是,精準定位目標消費者群體。他按對自行車的看法把消費者從上到下分為四個類別:盲訂、玩家、必需品以及交通工具。
“我們的目標消費者是前三個類別,僅僅把自行車當作交通工具的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限,并不是我們的目標?!彼f。
這群人在杜磊眼里更為具體:“約30歲左右,工作滿3~5年,年薪24萬元以上,對生活有追求的年輕人?!?/p>
被占用的自行車道
即便產業鏈、商業模式的問題解決了,智能自行車能否真正順利上路,還取決于路況:自行車道和停車場所的多少與安全。
一個好的趨勢是,自行車出行作為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補充的觀點,越來越受到肯定。早在2014年年初,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首次發布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導則》,要求設市城市要編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
而張向東觀察到,自行車道在中國越來越多,只是被占用的情況卻并未明顯改善:“自行車道被占用,騎車的人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會顧慮重重,不選擇自行車出行?!?/p>
“自行車道被占用,一直是老大難問題,這不是單個部門的問題,而是需要政府全面規劃整治?!惫鹬フf。近年來,上海、深圳、杭州、溫州等城市先后出臺了慢行系統專項規劃,但收效仍待觀察。
特別對于智能自行車而言,即便本身具備防盜追蹤功能,建設安全的停車場所仍十分重要。而在中國,專門的自行車停車場所并不多。擁有智能自行車的人,往往需要把車抬進公司,或是家里,并不方便。
輕客為此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智慧停車場。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封閉的圓形鐵屋,節省空間且安裝方便。杜磊還在與某知名地產商協商,實地建設一個。
除了硬件設施建設,來自政府的支持同樣重要。在北京,政府也開始補貼支持自行車出行。
或許西方國家的經驗也值得參考,比如“自行車王國”荷蘭。
荷蘭早在1989年就開始就實施了“雇主交通計劃”,比如有些公司執行“年度稅收積分計劃”,員工每騎1公里車可減免0.15歐元的稅收;或者員工通過公司購買免稅自行車,價錢直降一半。
依靠各種政策支持,荷蘭已建成近3.5萬公里的自行車道,連接起城市和鄉村的各種不同地方,自行車保有量甚至超過了人口數,安全、節能、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