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璐(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鶴壁458030)
體育課程對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夏璐(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鶴壁458030)
女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對其融入社會,以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體育課程對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途徑:(1)創造課堂氛圍;(2)關注差異;(3)利用挫折教育;(4)科學選擇教學內容;(5)加強競爭和合作學習;(6)多組織活動;(7)重視心理訓練等。體育課程貫穿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教育,對于女大學生創新能力、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應變能力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體育課程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女大學生又是社會中具有較高文化層次和修養的群體,她們大多積極上進,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富有理性。但由于她們還處于一個逐漸成熟的階段,以及受長期社會性別角色期待的影響,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相對較差,主要表現在女大學生在成才上形成了自卑心理,不善于處理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動手能力差、創造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等。
而體育課程對女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途徑。這是因為在體育活動環境中,學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動和集中的方式接觸、體驗近似社會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種情景,例如競爭、沖突、分享、合作、共處、避讓、包容、角色和角色轉變、贊揚、批評、成功、失敗、規范、處罰等等,從而不斷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意識。
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營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同學關系,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發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一般都性格開朗,舉止大方,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他們,學生愿意與體育教師交朋友,體育教師要多和學生們接觸,多組織一些體育游戲,如拔河、接力比賽、球賽、競舞等,創造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機會,要鼓勵學生多交朋友,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同他們一同游戲活動、一同比賽,一同享受成功,師生結伴同行,一同成長,共同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進步或行為中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如武術動作技巧掌握不好,教師應及時給予正面的鼓勵,“做的不錯,加油!”肯定她們做得好的一面,再指出改進的方法,使學生越做越好,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育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條件,給她們展示的機會,如健美操中的個人展示、小組展示等,讓她們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幫助她們克服膽怯心理。對女大學生多進行健美操、形體訓練、舞蹈等方面的學習,通過形體方面的訓練提高她們的形體美、姿態美及氣質美,也有助于提高女大學生的自信心。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的不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認識、理解和各種能力所表現出的差異性,并根據差異水平實施教育,區別對待,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分類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參與和競爭的機會,都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獲得成功的體驗。
由于男女性別不同,身體素質不同,對體育項目的偏好也不同,在教學中應該男女分班,安排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女生授課內容強度可以稍微小一點。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學習喜歡的教學內容,如:女生普遍喜歡健美操、啦啦操、舞蹈、形體訓練等項目。那就多開展這樣的課程,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鍛煉的主動性。另外,女生之間的身體也存在差異性,可以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學難度,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定點投籃”時,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遠度的練習場地,使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練習,讓她們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這樣的授課形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喚醒他們自覺、主動選擇練習項目的意識。
體育運動中的成功和失敗,競爭和拼搏,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激發人的斗志。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講究教學藝術。當學習方法不當時,教給技巧;當學生體力不支時,給以鼓勵;當學生怯懦時,督促其前進;當學生困惑時,給以解惑,鼓舞他們鍥而不舍,直到最終取得成功。學生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戰勝困難和挫折,磨礪了自身的個性。
在體育課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挫折教育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環境磨性法”,在寒風、烈日下,堅持在室外上課,冬天堅持上游泳課,磨練學生的意志;“比賽勝負法”,讓敗者承受心靈的創傷,經受打擊,總結經驗,迎難而上;“困難設置法”,增加動作的難度,器械的高度,使其付出更大的努力;“批評教育法”,在地擲球課中進行拋擊練習時,對個別不聽指揮的學生碰碰“釘子”當眾進行嚴厲的批評;“模擬‘下崗’法”,在教學中對不按要求練習或愛打“英雄”球的學生,采取換人,“紅牌罰下”的辦法,改變學生的傲慢霸道的作風。還可以利用競賽、評比、測驗等形式,引導學生向難題、障礙、對手挑戰。教育女大學生勇于面對失敗,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要善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心態,要有敢于拼搏、積極進取、永不放棄的精神,接受新的挑戰。
體育活動是具有一定的情境和任務性的活動,體育教師要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優勢,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激發和培養女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創設活動情境,在健美操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隊形的創編、動作的創編、造型的創編等;在籃球戰術教學中,教師設置對抗場境,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使其積極提問、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蛙泳完整配合時,用“動腿不動手,用手來抬頭,埋頭快蹬腿,蹬腿停一停”的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優美的動作示范,使學生通過語言的啟發和直觀的觀察,感知動作表象,便于展開聯想和想象。引導女大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激發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鍛煉方式與鍛煉環境,注重女大學生體育學習、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和參與性。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不斷探索和豐富教學方法和優化教學內容,對女大學生施以積極的教育和影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會并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事物、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的發散思維,為創新思維和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競爭學習和合作學習。體育教學比賽充滿著競爭,教師要提倡公平競爭,反對非法競爭,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采取“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實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綜合能力。在合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積極性,使他們部分擔當起指導或組織任務,使得合作順利進行并保證一定的效率。
體育課堂中注入競爭機制更顯活力與生命力,體育教師要多采用游戲、比賽等教學方式,合理的運用競爭學習,提倡學習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相互了解、幫助、鼓勵,充分調動小組合作的興趣。例如,在健美操、籃球、武術等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組織能力強,運動能力強,技能掌握好的優秀學生設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帶領者,充分發揮她們的組織和幫帶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效率,還可以使她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融洽的學習氛圍,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快樂。教師利用小組間的比賽,把個人目標轉化為群體目標,相互激勵,團結協作,為了小組的利益,積極競爭,努力拼搏,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取勝。通過比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在學習中交流,學習中競爭,在競爭中提高,團隊意識、全局觀念、強烈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等綜合素質都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無論是體育教學活動還是課余體育鍛煉活動都是在師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溝通中進行的,人際間的互動十分頻繁,要進行人際交往,就必須出面直接與他人對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直接面對他人侃侃而談。大多數學生雖然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但是心情緊張、心跳加速,說話語無倫次、聲音太小、結結巴巴。在體育課程中,老師要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大庭廣眾回答問題或表演動作,培養他們直言面對他人的膽量。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接觸,利用手拉手、肩碰肩、擁抱等;可以通過語言、眼神、手勢、點頭、微笑等形式交流。對于性格外向、直言快語的同學采用直來直去的語言交流方式,對于性格內向、不喜歡外露的同伴宜采用肢體語言方式與他溝通。
例如,籃球課中,學生投籃成功,教師帶頭為她們鼓掌,暗示其他學生也為這些同學鼓掌,用肢體語言向這些投進球的學生祝賀;游泳練習腿部動作時,讓一個學生拉著另一個學生的手進行練習,給予鼓勵,縮短她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利用選項課,不同班級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學習或練習,加強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營造氣氛融洽的課堂,設置好交流的步驟和環境,使學生心情放松,氣氛活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活動,發揮社團核心人物的積極作用,倡導團結友愛,使她們在活動中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利用比賽中的集體意識,同學的寬容、理解和尊重、及時的溝通、配合的默契、對隊友的信任,也是人際交往成功的法寶。
總之,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組織形式、方法,在非功利、平等、友好的情境下加強女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她們建立友誼和信任,逐漸形成和發展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通過體育活動不斷地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他人相處與合作的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女大學生進行心理訓練,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善于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例如在游泳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動作表象暗示訓練,學生練習時用:“你行,相信自己一定行”、“進步很大,加油!”等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進而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在健美操、舞蹈等教學中,配以優美的音樂,多用“你很美”、“做的非常好!”等語言誘導,使她們在音樂聲中獲得美的享受和自信心。
教師要多創設體育比賽情境,使學生體驗失敗和挫折,提高心理應激水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因為一時不能完成動作技術和要求時,情緒容易發生波動,甚至有可能引起過激行為。此時,體育教師應在指導動作時教給她們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比如冷靜思考法、轉移法、溝通法等,使她們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態,不斷增強自我調節能力。
長期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能提高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信心、自尊心,養成勇敢、果斷、堅韌的意志品質,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獨立人格和社會適應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不應只是把學校體育課單純地視為運動技能的傳授,還要把體育課作為一個提高女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活動場所和方式。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女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運用體育課程的優勢,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科學選擇教學方法,巧妙運用時機,培養女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課外,通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組織恰當的團隊活動、設計與社會相聯系的體育實踐活動等吸引女大學生的參與,使她們在無意識中,能自動、高效的提高交際、合作、創新等社會適應能力,在參與當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競爭,從而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和未來。
[1]楊俊娃.健美操課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對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14.
[2]冶明星.對培養女大學生的意志品質的探討[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2.
[3]胡德堂.探討高校體育對培養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1,36.
[4]劉海燕,童昭崗,顏軍.運動對女大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G807
A
1006-8902-(2016)-08-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