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新(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
□尹建新(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創新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崗位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當前國內高職院校體育職業技能教學還相對落后,與職業崗位的連接還不夠緊密,因此更加需要教學創新,以保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職業體能教學體系創新策略
在我國素質化教育的背景下,為了提升我國體育專業的整體教學水平,需要立足于體能創新教學,以此來推動我國整體體育事業的進步,實現體育人才的高效化、集約化和創新化發展。高職院校職業體育體能教學是為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提升而設置的課程,是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重要基礎和準則,它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校的體育教育,更多的強調培養學生崗位工作所必須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為應對職業崗位的種種挑戰而做好的能力準備。因此,保證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的創新發展,不僅是本次文章研究的課題,亦是優化體育職業專業人才綜合素養的關鍵所在。
1.1、教學觀念落后
過去的高職院校教學,更多的強調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和培養,把學生作為機械的職業人去培養。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多元理念的廣泛傳播,職業綜合素養的內涵進一步擴展,體育職業技能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由于教育改革思維踐行時日尚淺,現有教學觀念比較落后,高職體育職業教學還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需要。細致剖析現階段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因思想觀念而產生的問題不難發現,職業技術人員的精神面貌消沉、身體狀態難以滿足工作需要,以及職業病的普遍存在都時刻影響著高職體育職業人才的科學培養。例如,沒有良好身體素質的教育者普遍患有肩周炎、頸椎病等職業性疾病;而做工程建設、車輛駕駛等人員則常患有腰間盤突出等疾病。
1.2、教學設施陳舊
在教育觀念較為落后的前提下,以往高職院校對于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并與本科院校體育職業體能訓練相區分,使得高職院校的體育職業技能教學設施更新換代慢、設施水平低,無法滿足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現代化的需要。具體來看,現階段告知體育職業體能教學并未有良好的設備支持,普遍仍然沿用陳舊的籃球架、露天運動場及沙土跑到等。環境惡劣,受天氣制約大的陳舊設備不但無法引起學生的體能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體能教學的科學開展。
1.3、缺乏科學體系
沒有良好的教學理念,沒有優良的設備支持,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在教育體系構架上也缺乏科學性與嚴密性,長期偏重于競技體育的訓練和技能培養,將教學時間過多的浪費到基本訓練上,并未根據不同職業的不同需求鍛煉不同的體能項目。此外,教學形式化促使體育教育偏向于簡單帶過,形同虛設的體育課程難以形成完整的職業體能訓練課程體系,更不能形成科學系統的體育職業體能教學體系。
當前,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然而要扭轉體能教學現存問題,確保體能創新教學發展,應先了解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發展創新的重要意義。實行細致化、全面化和較為深入的體能創新教學能夠推動我國高職體育事業的總體教學水平,對實現高職體育教學事業、推動我國高職體育教育質量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下面便站在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的意義進行展開分析:
2.1、滿足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要求
素質教育改革促使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成為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所謂素質教育改革并非僅正對小、初、高中而已,以中職、高職、大學在內的職業院校與高等學府都囊括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軍之中。在此其中,有別于精神素質提升,身體素質提升是現階段校園教育關注的又一重點,就高職院校而言,保證受教者的身體素養,有助于其更全面、科學、用心的投入到今后的職業生涯之中,為祖國發展,社會建設盡自己一份心力。因此,高職體育職業技能創新教學,勢必要順應高職院校新課程改革對于人才培養新要求的趨勢,更要確保職業人才發展的現實需求。綜合而論,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人才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深入,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進一步提升,相對應的對于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課程改革,把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提上了新的高度。
2.2、豐富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
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以往的高職學校只注重就業率,把學生推銷出去就是他們制勝的法寶,對于學生在就業后能否適應新的崗位、能否滿足崗位體能技能要求缺乏針對性的干預與幫助,這都無法實現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更難以形成其辦學特色。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就是要把不同職業需要的體育技能交給學生,長期坐立的腦力勞動者就該掌握規避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的技巧,空乘人員就應該懂得如何在保持標準站姿的基礎上還要調節下肢關節、肌肉組織等,經常需要直立行走的銷售人員就應該懂得身體調節和放松。
2.3、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素養的提升
高職體育職業技能創新教學把職業技能培養與體能培養相結合,力求在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打造滿足崗位需求的體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特別是對于特殊崗位的職業技術人員,例如野外勘探作業人員,職業體能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高強度勞動工作人員來說,良好的職業體能訓練能夠讓他們適應多變的工作環境,發揮崗位力量,展現過硬的綜合素質。因此,站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素養的高度之上,確保告知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的優化發展,將是職業技術學校發展科學的當務之急,亦是保證職業技能人才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前,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作為踐行素質教育深化改革,打造高職院校半血特色,促進學生職業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已然是校園教學管理完善的中點內容。對此,站在生本角度去擬定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措施,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3.1、樹立先進的體育教學思想
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的關鍵雖在是樹立先進的體育教學思想,堅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宗旨,把職業技術培養與體能培養相結合。可以說,科學樹立體能教學思維,才能保證體能教學開展科學,真正培養出職業人才的職業體能。對此,明確先進的體育教學思想是指引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的重要標桿這一思想,將教學理念貫徹于所有高職教職員工心中,通過理念灌輸、課堂觀摩與思政學習,令高職教職員工了解體能教學對職業院校人才的重要性,以便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注重體能教學的模式構建,保證體能教學科學開展。另外,敦促教師向學生傳遞出一種熱愛生活、積極工作的健康心態,把健身當作終身的事業,為擁有升高品質的生活而培養職業體能。比如,日常教學中融匯生命教育,不僅在體育教學中注重體能鍛煉,也鼓勵其他教師在日常的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德育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從而使其更愛惜自己的身體,更懂得管理自己。
3.2、科學安排教學課程體系
在科學有效的樹立起先進的體能教學思想基礎上,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在教學課程體系上應將進行前所未有的革新變革。具體來說,高職體育教育者應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目標就業領域、崗位要求、個人意愿等方面做出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以便體能教學體系可有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改變科目,提升不同學生不同部位的身體機能,以便應對相應職業帶來的身體壓力與身體疲勞。在此基礎上,吸收多方體能教學開展的科學成果,并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保證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擁有足夠的調整空間,既能保證課程開展培養身體素質,又能使教學張弛有度,科學系統。例如,類似銷售行業的工作人員他們需要長時間的站立行走還有彎腰鞠躬,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師就可以為這一類專業的學生設計強化下肢和腰部訓練的項目,以便保障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夠游刃有余。與此同時,結合體能訓練進行相應的注意力培訓與應變能力培訓,將可保證受教者提升體能的同時掌握良好的應變技巧,并在應變過程中適時地調整心態,不至于因為心里失衡產生精神疲勞。可以說,科學的體能課程體系需包含身體訓練與精神培養兩個方面,確保身體不會成為精神負擔的同時,也保證精神不會影響身體狀況,才能真正達到體能教學的目的,實現體能教學開展的價值。
3.3、健全體育教學評估體系
積極優化教育思維,科學構筑教學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職業體能教育創新,需要改變以往只注重體育技能和技術競技的評定,全面看待學生的競技成績、課程參與程度、身體素質和與職業相關的體能素質。只有如此,才能敦促教學評估體系作為教學課程體系的輔助項與驗收項,促使教學課程體系不斷發展與完善。對此,科學構架教學評估體系,應從綜合評估學生的職業體能素養、體育活動參與程度、體育技術水平等多維角度出發,真正發揮評估體系對學生體能訓練的積極影響作用,確保評估體系不會只注重分數而輕視了訓練根本的素質培養。舉例來說,例如,部分高職院校在構筑自身評估體系的過程中,將學生野外體能訓練的表現放入了體育教學評估體系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身體素質、野外生存技能、應變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來評定學生的綜合體育成績,從而從更全面的角度了解了學生體能素養情況,以及今后應側重于哪一方面來培養訓練學生。
綜上所述,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是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的產物,也是新時期適應社會對人才高標準要求的重要舉措,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極佳的效果。與此同時,結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不難看出,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培養在培養學生身體素養的同時,也保證了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精神與體育參與熱情,這對我國社會健康、良性、積極發展而言意義重大。對此,作為無數教學實踐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果,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作為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雖然在現階段發展過程中還尚存在欠缺和不足之處,并需要任課教師根據本校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需要作出調整和創新,但就其發展未來而言,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將作為推動新世紀人才發展進步的關鍵手段,時刻被現代教學探究與完善。
[1]姜威,趙相春.高職體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思考[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2).
[2]王鳳仙.健康教育觀念下高職體育新體系的構建研究[J].運動,2014,(01).
[3]蔡艷子.基于職業素質養成的高職體育教學實踐研究[J].運動,2014,(03).
G807
A
1006-8902-(2016)-08-CY
尹建新(1985-)男,彝族,籍貫:云南玉溪,畢業院校:三峽大學,研究方向:社會體育,學歷:本科,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