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镫H偵 劉 征
?
盛開在老司城里的藝術教育之花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藝術教育側記
田明海田際偵劉征
在全國師范教育調整布局的大背景下,湖南省永順民族師范學校轉軌改制,改辦成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這所學校是湘西自治州唯一由中師改制而來的全日制完全中學。改制伊始,學校為破除“千校一律,千人一面”的舊格局,用多把“尺子”評價學生,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在第一個《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發展規劃》中,確立了藝術教育的辦學方向。
辦學轉型15年來,學校依托師范厚重的藝術教育底蘊,憑借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和濃厚的藝術教育氛圍,探索了一個優質特色的藝術教育發展模式,走出了“藝術+”的藝益智、藝輔德、藝養性的新路子,取得了藝術教育良好的辦學成績。
課程設置由“少”變“多”。根據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專業導航課程的原則,藝術課程整合開發,分類設置。一是在普通班級,按照國家規定的藝術課程由齊到足。學校遵循藝術課程的基本規則,嚴格按國家計劃排課;教師落實課程標準,嚴格按學校課表上課。以課程全、課時足保全面、保普及,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在特長班級,藝術專業課程開設由一到多。學校開辦高考藝術類專業班,由最初音樂、美術班逐步增設了播音主持、影視傳媒、書法班,專業課程達到幾十個,特長班級達到7個。在這種“合格+特長”的成長模式里,特長生們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專業。三年的系統培育,特長生們基本上能成功地升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學。三是在特色班級,開設校本課程。課程以“鄉土”為本色,以湘西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厚的民族文化為精粹,編寫了《湘西民間文學》《湘西文史》等校本教材。校本課程的開發、開設,增強了教師發展的創造性,豐富了學生發展的多樣性。
課堂教學由“內”延“外”。學校藝術教學實行課內、課外“雙引擎”牽引助推,促進藝術教育提質提速。一是開放課堂教學。教師走出教學源于教材、忠于教材的“課本主義”的桎梏,把認知目標擴展到技能、德育、情感等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班班通”,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德國魯賓斯坦音樂學院,異地共享校友李婭的精湛演奏;走進國家會議中心“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的國際舞臺,實時觀看在中國音樂學院就讀的校友李小雷的精彩表演;走進中央電視臺“越戰越勇”大舞臺,實時欣賞校友吳周明的擂主風采;走進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大舞臺,實時分享自己的音樂老師龍騰海原生態的特色歌聲。二是開避第二課堂。學校結合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敞開藝術殿堂的大門,在專業老師指導下,組建了合唱團、舞蹈隊、管樂隊、書法小組、美術小組等20余個社團和課外活動小組,把一些“偏才”“怪才”吸收到社團中來,為藝術教育拓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三是開展多彩的藝術活動。學校每天組織大課間活動,表演土家擺手舞;每學期舉行書畫作品展、演講賽、古詩詞朗誦賽、主持人賽、歌詠賽;每年舉辦藝術節、班歌創作賽、班微班旗設計賽。這些活動,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地助推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
2002年,校班子及時調整了辦學目標,堅定了藝術教育的方向,藝術教育且行且壯,藝術教師由原來的6人壯大到現在的21人,打造出了一支有為、有位的藝術教師隊伍。一是推行教師“冠名制”。學校給每一個藝術教師建立了一個或幾個工作室,工作室由教師根據專業特點進行建設,并且冠名掛牌。學校教師工作室、畫室、形體訓練室、舞蹈室、寫字室、琴房全部冠上了教師的名字。另外,校園藝術長廊的學生作品除了學生的名字外,全部冠上指導教師的名字。這樣做有利于教師強化責任心,樹立形象意識,增強競爭意識。二是實行教師“首席制”。學校舉行演講賽、中華經典誦讀賽、“三獨”賽、書法賽等賽事活動均要推選優秀專業教師為首席評委,從而激勵藝術教師注重專業成長。三是實施教學評價“同考制”。學校在藝術教學評價方面,構建了專業理論知識與文化課理論知識同考試、與專業技能表演同考查、與校本教材知識同考核的體系,教學評價實現由“虛”向“實”轉變,由“一”向“多”轉化,從而實現了教與學的整體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