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光(大連民族學院體育教研部 遼寧 大連 116600)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民族區域經濟中的作用分析
□賈瑞光(大連民族學院體育教研部 遼寧 大連 116600)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體育文化發展也在不斷進步,尤其是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繼承我國少數民族優秀特色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同時,在體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結合下,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區域經濟的發展。文章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定義、經濟地位和發展進行論述,分析其對民族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少數民族 體育文化 民族區域 經濟發展
我國發展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少數民族多達五十多個,各個民族獨具特色。在其獨特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各民族都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傳統體育文化,不但表現出了民族文化特色,還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大大地促進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各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也得到了質的飛躍。在這種前提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不斷帶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定義: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對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體現,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它還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們業余活動的總稱,而且還包括一些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失的傳統體育文化。
隨著人們對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視和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差異,使得各具特色的體育文化相繼出現,但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體育活動都是各民族文化的象征。
(2)“區域”是對某一范圍的總稱,它代表了某一個地區或者某一個省份,而區域經濟則是對某一地區經濟發展的描述。
“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部地區,其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旅游景點,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少數民族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的進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逐漸被衍生出來,并帶動了整個民族的發展。它是“民族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在促進民族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各個少數民族都有獨具特色的體育項目,根據其民族文化特色,按照其代表性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蒙古族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其被人們喜愛的體育項目有賽馬、走馬等等,而且賽馬還是新疆、云南、甘肅等地逐漸開展的體育項目之一;
(2)“射箭”是許多民族愛好的一項運動,在其比賽時,各個隊員身著自身民族服裝,一比高下,場面非常壯觀,并且“射箭”還分為騎射和靜射兩種;
(3)除了競技類的體育項目,還有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的武術,它是我國文化遺產的瑰寶,分為摔、打、踢等各種技術,還有按照比賽形式形成的劍術、刀術和棍術等等;
(4)我國少數民族具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文化節日,屆時會有很多諸如舞獅表演、踩高蹺、二龍戲珠等獨具特色的體育活動;
(5)西雙版納獨具特色的“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節日,各地游客可以積極參與,促進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多,并具有競技、健身和文化交流等諸多含義。因此,其在民族區域經濟發展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按照我國地理分布,大部分少數民族都居住在我國西部地區,當地擁有豐富的可開發資源,但是由于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使得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而隨著我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的提出,使得當地很多體育文化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成為我國優先發展的主要目標,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根據我國三次產業劃分標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屬于西部區域經濟中的第三產業。而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和進步,也將會帶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使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著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由于很多少數民族都擁有各自特色的民族服飾和飲食習慣,并且少數民族區域憑借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項目,吸引了國內外大量的游客,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并且在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上,也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的餐飲、服飾以及酒店等服務業的發展,實現了“一贏共贏”的新局面。
綜上所述,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發展迅速,已經達到百余種,是帶動民族區域經濟的“領頭羊”。但是,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迅速發展的腳步下,人們對其存在的真正意義卻逐漸淡化,使得人們的思想水平僅僅停留在經濟發展上,抑制了其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
3.1、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現狀
通過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分析可以發現,它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區域經濟的發展,并且代表了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和民族特色。但是,很多少數民族居民對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解和其存在的意義還存在誤區,他們把眼光僅僅放在了當前的經濟發展上,錯誤地把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傳統體育文化當成一種“商品”,嚴重影響了它的發展。
除此之外,按照我國旅游行業的分析,旅游并不是每天都處于旺季,它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時間。在旅游旺季,這些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促進了民族區域的發展;而在旅游淡季,這些傳統體育文化則猶如“蟒蛇”一般,進入了自己的冬眠期,降低了其存在的意義。
3.2、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1)少數民族居民對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解存在誤區,它不僅僅是我國需要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特色的象征;同時,它還是我們對古文明和歷史研究的一個參考對象,幫助我們探尋我國深遠的歷史起源,加強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2)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設機制不完善,它在帶動我國民族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促進了各地旅游產業的發展,但是,我國缺乏與之平衡的發展機制,對其管理制度不完善,影響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市場的拓展。
(3)少數民族有關部門對其開發缺乏主導性,“人盡其力,物盡其用”,顧名思義就是對待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事物,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同樣,面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關部門也應該以身作則,加速對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為促進民族區域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還有待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其發展步伐,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項新措施:
4.1、合理分類,加大宣傳力度
根據上述可知,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數量相對較多,無法完成對所有體育項目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少數民族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工作力度,根據各個項目的特色和功能對其合理分類,提高利用率。同時,在可開發利用允許范圍內,可以將具有競技特點的項目定期舉辦比賽,提高全民參與機會,進一步拓展其發展渠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響應,抓住合作機會,加大宣傳力度,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合理推廣過程的同時,還應該全力開發各個項目的功能,進一步將其健身、競技等功能進行轉化,發揮自身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2、積極對外合作,促進自身發展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歷史發展的文明產物,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文化習俗的代表者。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體制下,我國也在積極鼓勵各個行業對外合作,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2013年9月,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這預示著我國將要進一步實施對外開放政策,提高了我國民族特色體育文化對外合作的可能性。在對外開放政策下,我們應該積極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國外優勢,將國外優秀資源引進來,同時將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向外推廣,加速內外合作,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在對外合作的過程中,我國應該利用自身民族特色吸引外資,開發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外的發展渠道,在促進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帶動民族區域經濟發展,提高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競爭力,使其在國際市場占領主要地位。
4.3、開發國內市場,促進民族區域經濟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其發展之快,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在逐步追求豐富的業余生活。在新的經濟水平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應該積極參與,努力開發國內市場,在促進民族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幫助沿海人們豐富了自己的業余生活,加速了城市娛樂行業和健身行業的發展,進一步響應了全民健身的口號,提高了人們整體身體素質。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體制下,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已經成為人民追求的目標和生活的標準,其主要表現在休閑、娛樂、健身等各個方面。積極參與傳統體育文化是目前人們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同時還反向帶動了民族區域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外合作、加大宣傳力度和開發國內市場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民族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
[1]吳玉姝.鄂西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變遷[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2]劉衛華,姚世慶,許燕明.淺談赫哲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法律保護[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01).
[3]郭玉蓮,陳鋼,王悅.基于莫里斯符號學理論的滿族傳統體育文化解讀[J].體育學刊,2016(01).
[4]郭亮.中原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5]吳強,余貞凱.新農村建設中的仫佬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5(11).
[6]張建,網絡背景下重慶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校傳承探討[J].智富時代,2016(02).
2014年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編號:14DLZ024,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助,項目編號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