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淳(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 畢節 551700)
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探討
□王林淳(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 畢節 551700)
大學體育課程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切身需要來制定教學內容、形式、方法等等,因為大學體育是學生階段最后學習體育的機會,應該與社會運動、健身等相結合,制定能夠真正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大綱,同時將傳授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相結合,以“終身體育”為目標來推動當代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讓學生們在走出校門后仍然受益。本文就針對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終身體育 目標 大學體育 教學改革 探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提高競技水平,以此來達到鍛煉學生體質的水平,然而這樣卻并不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觀意識、生活習慣來培養學生,不能達到終身體育的目標,不能夠使學生全面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對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進行改革,使大學體育教學能夠以“終身體育”為目標,根據學生們的自身體質差異、自身興趣差異來開展教學,這樣能使大學生更夠更加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將會成為當今社會高等學校的體育改的的主要改革趨勢。
隨著當代科學和教育的不斷發展,法國最早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隨后聯合國就針對“終身教育”進行 和批準,接著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吧“終身教育”思想作為發展中國家體育教育的主要發展思想,然而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終身體育的思想也隨之產生,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所以我們要終身培養體育,把“終身體育”作為目標,過健康的生活,所以說當代的大學體育教育應該重視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和習慣,把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作為當代大學體育改革的重要目標和方向。大學又是學生階段最后學習體育的機會,它是和社會運動的重要連接點,如果能夠把“終身體育”運動作為大學的培養目標,就能夠是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在結束學生生涯踏入社會時也能夠繼續進行鍛煉健身,保持良好的體魄,應對生活的的挑戰,一個國家國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我國的大學體育改革應該以“終身體育”為主要目標。
在以往的大學體育教學中主要是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提高競技水平來得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并且以往的體育教學課時較少,以老師的觀念和思想為主導來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并且還硬性安排身體素質達標測驗,這一切并沒有按照學生思想、興趣、能力、習慣去培養學生,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去上體育課,即使去了也是在敷衍了事,這樣就沒有達到體育教育的效果,也沒有體現出“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這一切在理論上體現了“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但并沒有在實踐和實際教學中體現這些思想,導致大學體育教學的真正作用逐漸減退。
3.1、現在大學生走出宿舍鍛煉的情況
針對某大學學生鍛煉情況進行調查得到:男生不到60%,女生不到45%,還有24%女生和20%的男生壓根就沒有走出宿舍進行體育鍛煉,并且大部分學生鍛煉的時間都非常短,這就和國家提出的“健康第一”、“每天鍛煉1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要求相差非常之遠。
3.2、當代大學生參加的體育活動的種類
根據對當今大學的調查得到,絕大部門學生選擇的運動是慢跑,除了慢跑還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等等。這些運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運動強度小最主要的是對運動器材的要求很簡單。所以說在當代大學體育教學中應該選擇大學生都感興趣的運動,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多種運動興趣,塑造學生的靈魂,提高學生的修養,為大學生的終身體育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走出學校后仍然能夠繼續進行體育鍛煉。
3.3、當代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
在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是愿意通過自主選課的形式,按照他們自身習慣、愛好等方面來選擇合適自己的體育課從而達到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的效果,還有一部分同學他們持著無所謂的態度,對體育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從這來看我們還需要把“終身體育”的這種思想繼續深入、切實的運用到當代的體育教學中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更加注重體育鍛煉,大學也是最后的學習階段也是和生活相聯系的銜接點,就要針對傳統的體育教學進行改革,近年來大學體育教育逐漸以“終身健身”為把目標,“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進行改革,這一改革的進行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這也是一個長期、緩慢的、艱難的過程,因為這一改革要實現終身健康的目標,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和身體素養,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滿足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和興趣愛好,這也是這一改革變得更加艱難。總的來說,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改革是要克服傳統體育教學的思維影響的困難,還要不斷拓展和增加課程所需要的器材等資源,還要注重課程的實際效果和長久性發展以及大學體育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等問題。
在當代大學體育改革中,我們要想進一步更加實際的以“終身體育”為目標進行大學體育改革我們就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構建“終身體育“教育的課程體系、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改變當代教育的觀念、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多樣化、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5.1、構建“終身體育”教育的課程體系
為了將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能夠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我們應該建立適合現代教學的課程體系,如下:
(1)實施特色課程。
在現代以 “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實施“健康教育,終身有益”的特色課程,形成比較完整具有特色的大學體育課程體系,使大學生更喜歡上體育課,更喜歡運動。
(2)培養學生的意識和習慣。
在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建立能夠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終身健身的素質和能力的大學體育教育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明確健身的含義,長久的堅持下去。
(3)實施個性化全方位的教育方法。
在現在的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中應該建立適應學生不同的健康狀況不同的水平層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平臺的課程教育體系,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4)實施具有指導性、實用性的教育。
我們還應該在大學體育改革中建立能夠培養學生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運動能力的課程體系,是大學體育教育更加具有指導性和實用性。
5.2、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
在大學體育改革中讓學生具有“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思想意思才會去實踐,所以我們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鼓勵欣賞意識、自我監督意識、參與意識等等。體育教育就是想讓大家能夠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掌握自我鍛煉的方法,體育運動能夠陶冶情操美華人的心靈,所以學生還應該具有能夠欣賞體育的美感和魅力的意識,其次還需要學生有參與意識只有參與進去了才能夠真正的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效果,最后學生應該有著自我監督的意識,自己不停的督促自己進行體育鍛煉這樣無論是學生生涯還是走出學校踏入社會就會長久的進行體育運動,這就是我們“終身體育”的最終目標。
5.3、改變當代教育的觀念
在當代大學體育改革中還要改變教育的觀念,我們應該具有”以人為本、健康第一、自主快樂”的觀念,我們應該讓學生從體育教學中強化自身的體質,改變自身的素質,培養樂觀積極向上態度,這樣能夠使學生走出學校后更容易適應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不能按照老師的主觀意識去開展課程,這樣就喪失了體育教育的目的和快樂所在,我們應該在教學中關注不同學生的差異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收益。隨著大學教學資源的不斷提高,我們就應該改變我們傳統的教學觀念,利用新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以是體育運動終身受益。
5.4、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多樣化
在大學體育改革過程中,我們應該使教學內容全面化、課程內容豐富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運動。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是課程內容更加系統性和完整性,拓寬學生的四維空間,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能夠參加不同種類的體育運動像是球類、休閑類等等體育項目,使學生在州出學校后能夠在不同環境、不同年齡仍然能夠進行體育鍛煉,是體育運動是一種習慣,融入生活中,這就是我們終身體育教育的的最終目的,是體育教育具有娛樂性、針對性、健身性和終身性。因此,我們大學的體育教育內容應該更加全面性和豐富性,使其近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相結合,推動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的教學改革的發展與進行。
5.5、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雖然從體制、觀念等各方面進行改革和轉變,但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還在于大學體育教師,因為大學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實施者和主要培養人,大學體育教師只用站在科學的前沿,緊緊跟隨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地運用新的知識教學才能夠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大學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政治修養,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大學體育老師還應該具有厚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在教學中更加準確的更加流利的講解知識與技術,用規范的動作進行教學示范。大學體育老師還應該正確的面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良好的心態,理性的看待問題。除此之外我們大學體育教師更應該破除舊的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路子,為大學體育改革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樣就能夠使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更順利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要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快大學體育改革。
“終身體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課內體育鍛煉,課外體育鍛煉也起著很大的作用,課外體育鍛煉能夠對課內體育鍛煉進行鞏固和延續,能夠提高課內體育鍛煉的效果,能夠提高學生們進行鍛煉的意識和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全面的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和信心,從而保證了體育運動的長久性,也能夠促進“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學校應該抓緊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
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是一項復雜而又困難的工程,它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大學教育是學生最后學習體育的階段,更需要大學能夠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陶冶情操。總之這一切需要大學應該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而且是學生的終身健康,建立并實施適應學生需求的體育教學體系,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也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發達的互聯網手段對“終身體育“的思想進行傳播,不斷地對大學體育教學進行改革,使學生在走出學校踏入社會之后仍然能夠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繼續進行體育鍛煉,以保持良好的體魄,最佳的狀態,去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戰。本文就針對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為今后的改革提供參考。
[1]劉憶湘,張先義.以終身健康為目標的大學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歐陽萍.論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3(4).
[3]張華.從終身體育視角談大學體育教學改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6(12).
[4]趙日萍.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