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搏(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 湖北 武漢 430080)
我國高校散打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張搏(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 湖北 武漢 430080)
散打項目是中國武術的分支,目前,我國很大高校開展散打項目教學訓練,本文通過文獻綜述的方法來分析我國該校散打項目的發展近況,學生參與散打項目的動機和認識,以及項目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散打項目在高校發展提供理論借鑒與參考。
散打 可持續發展 思考
散打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相搏、手搏、技擊等。散打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并且涵蓋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散打由中國傳統武術的實戰技擊項目逐漸發展起來稱為現代武術技擊項目。在對抗過程中,選手不僅可以用手、腳進行攻擊和防守,還可以利用各種摔跤方法將對手摔倒。尤其是近些年來,散打與泰拳等項目進行交流切磋時,也放寬了對膝、肘擊打的限制,引進了更多進攻手段。現如今,武術散打不僅成為教學訓練的項目,也成為了娛樂電視比賽的新寵,散打比賽越激烈,觀眾越喜愛,因此散打項目也廣為武術愛好者的喜愛。我國武術散打在全國高校的普及率并不高,由于該項目需要大型武術場館,并且比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散打項目在小高校的發展還需要探索。雖然散打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在我國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散打項目開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皮散打運動作為一門課程在高校得到初步的嘗試,對于散打在高校的普及進行一定的嘗試,也為該項目的推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散打項目經過不斷發展和改革,已經逐漸成為具有我國特色的武術項目,它不僅借鑒拳擊、摔跤等項目競賽形式和技術,比賽規則也不斷與國際比賽標準接軌。近些年,散打與國際上其它對抗格斗型項目進行了交流,切磋技藝,取長補短。研究顯示,僅在2002年,中國散打與泰國泰拳就在北京、廣州、澳門、曼谷舉行了四場爭霸賽。中國散打運動員還與美國職業拳擊選手進行了多次技術切磋。散打已經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世界上已有80多個國家開展了散打運動。
3.1、散打運動經過20多年的試點、改革、創新和發展,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戰術體系和理論框架
近幾年來,散打項目不僅規范了戰術技術、并改革了競賽規則和競賽制度,使散打項目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散打項目雖然已經已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但是與柔道、跆拳道、拳擊這些項目相比,仍存在許多不足。
3.2、散打項目在發展中的問題
散打運動技術體系還在不斷發展,技術體系并不完善。散打項目體系并不能充分展現中華武術內涵。散打在訓練中格外注重外練筋骨皮,而對內練一口氣的內功修為卻往往被忽視。內功勁道的貧乏導致運動員的水平不能更還發揮,這個弱點在散打比賽中已逐漸顯現出來。從發展的角度來講,這也可能是中國散打項目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所遭遇的瓶頸期,項目難以向深層次發展的根本原因。縱觀中國武林,凡是在武學上有所造詣的名家,往往都具備深厚內功。所以必須加強散打項目的內外兼修,這也是完善和發展散打項目的必經之路。
3.3、散打競賽規則的不足
散打項目競賽規則的變更是項目不斷完善和發展的直接動力。它是一方面可以展現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高低,同時也決定著散打項目運動技戰術的發展方向。散打競賽規則從1990年正式出臺,經過了幾次修改,到1998年《武術散打競賽規則》的實施,不僅增加了散打運動的觀賞性、娛樂性、激烈性,更使散打項目發展進入全新的階段。雖然目前現行的規則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散打技術的創新仍發展緩慢或停滯不前,但是我國的規則仍不斷從比賽和其他項目中取經,散打項目除規則本身的限制外,也可以行側面反映出當前我國散打技術訓練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間。散打技術的現如今的發展方向不僅需要吸收和傳承中國傳統武術中的精華部分,還需擴大視野,吸取當今世界同類項目的長處,洋為中用。
4.1、散打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散打項目是我國武術的瑰寶,它不僅具有獨特的項目特點,還可以強身健體、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有一技之長防身,通過對散打項目的學習和實踐,可以增強身體肌肉力量,并充分增強生理和心理的適應力;尤其在心理方面,學生學習散打后,會不氣餒,努力拼搏,意志品質得到很好的鍛煉。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肺活量下降、跑步和跳遠成績下降、體重過重或過輕、近視率劇增。部分大學生生活散漫無規律,周末和節假日也很少參加體育活動,導致身體素質下降,現狀堪憂,國家要求高校必須重視大學身體素質的訓練。當前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大多數學生嬌生慣養,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堪一擊,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大學生容易自暴自棄,各大學學生自殺事件屢屢發生,已經發出了警告,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刻不容緩,而高校開展戶外拓展項目,旨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并完善個人人格,鍛煉心理素質。散打項目中智慧和體能相結合,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嚴峻的考驗,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我。學生在機體的鼓勵下,在戰勝自我的信念驅使下,會體會失敗和成功,也會激發自身潛能。
4.2、高校開展散打課程的有利條件
首先,高校有專業的散打教師進行授課,這些教師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專業素質過硬,他們可以很好的指導教學,學生通過科學的教學,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和基礎技戰術基礎;其次;高校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散打專項課程進行學習,也可以在業余時間,每周抽出1-2小時進行散打練習,不僅豐富了文化生活,還鍛煉了身體;第三,大學生身體已發育成熟,心理素質也較好,他們通過散打的學習和訓練,不僅掌握了技術,還培養了用于拼搏的品質;最后,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都很齊備,尤其是體育院校,散打項目有著優勢,學生可以專選和選修散打課,并通過高校的武術散打比賽,不斷提高技術自身水平。散打項目在校園內開展是項目發展的必經之路,好的項目可以促進高校散打課程的快速普及,因此加強散打運動代表隊建設對于散打課程進一步在高校普及和推廣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幾年散打課程的普遍開展也為運動隊的建設奠定了一定的氛圍。因此從學校層面上來說,應提供建立散打高水平運動隊的平臺,通過高水平隊伍的建設,促進項目的進一步發展。
4.3、散打項目在高校中發展的缺陷
散打項目需要有發展構架,項目的理論體系包括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項目涉及的學科領域很多,如生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生物力學等等,而目前散打理論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是淺顯的、片面的,無法和心理生理的科研銜接起來,因此發展滯后。高校籃球公共課教學發展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公共課目的是讓學生健康體育,教師要采用適合的教學內容和手段,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目前高校的籃球教學之所以過于循規蹈矩、整齊劃一,是因為教師根據科學的理論指導,但實踐檢驗的缺乏,沒有因材施教,沒有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高校的散打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中,形式與效果、理論與實踐沒有得到統一,并不能改變散打教學中的問題,從而使學校散打教學改革的發展有所延誤。
(1)項目宣傳不到位。
通過文獻了解關于散打項目在高校中的開展的調查可知,大多數的大學生對散打項目認知很少,筆有的還沒聽說過或者沒見過,但是通過同學或者老師的介紹,便表現出比較濃厚的興趣。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都比較大,他們希望能通過某種方式來突破自己,來提升自己,他們希望能通過某種途徑和方法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由于種種原因,散打訓練課程在高校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這就直接影響到散打訓練課程在湖北高校中的發展。
(2)學校對項目特征有顧慮。
部分學校領導對高校開展散打教學并不贊同,主要原因是認為散打運動是拳打腳踢,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安全隱患。還部分認為當代學生性情浮躁,行為規范較差,散打運動可能誘發學生的暴力思想和行為,容易引發打架、斗毆,影響學校和個人安全。對散打的不了解和誤解,嚴重影響散打在高校的發展。高校匯總不做任何宣傳,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散打比賽,極大地打擊了師生的積極性。
(3)散打教材針對性差。
查閱27所高校所用的散打教材,都是高校武術教師根據多種競技散打教材內容拼湊而編寫的,目前我們還沒有具有普遍指導性意義的適用于高校的散打教材。自編的散打教材由于缺少仔細的調研和科學的論證,普遍沒能體現高校體育教學特點。高校散打教材應突出其教學對象為大學生的特殊性和針對性。教材的編寫應體現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體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實現高校體育教育目標。
(4)高校學術基礎差。
高校由于缺乏武術師資以及受升學率等因素的影響,散打課程開展的狀況很不理想。對高校進行散打教學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的專業基礎狀況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前提,是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以及實施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學生的基本功差,嚴重影響散打教學的效果,這是影響高校散打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
5.1、完善競賽模式
現代散打項目的發展應參考奧運會項目有關設項規定,將不適合的拳法和腿法等技術去除,限定技術范圍,簡化技術種類,鼓勵運動員創新千變萬化的拳、腿、快摔組合。散打是競技體育項目,相應的規則限度就越大。這是散打項目競賽的基礎,也是運動員比賽過程中的安全保障。借鑒已有的成功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可以豐富皮艇球的課堂形式。如把現行的體驗課分為接觸體驗課和深度體驗課,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打課程的魅力,由好奇變成喜歡,具體措施主要是原基礎上增加課時,讓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技術。與此同時還可以多開展校內各院系之間的比賽互動學習。用以賽代練的方式讓學生更快的了解這項運動,并積極的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5.2、加強武術散打文化控制
散打項目必須夯實基礎,學校教育中要注意加強武術散打文化教育,學生在校期間打牢武術散打理論基礎,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并形成向高水平運動隊輸送和培養的模式。同時,將武術散打項目納入到學校運動會中,學生踴躍參與,并且充分利用現代手段對散打項目進行廣泛宣傳。科學合理地制定散打模式和教學課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快教學的氛圍,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散打教學中側重以人為本,強調素質教育和健康意識,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有針對性的言傳身教是至關重要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健康第一”、作為其指導思想,作為一種文化普及推廣,貫穿散打教學的始終和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身體素質、行為意志、品德品質、思維方式全而教育的全過程。
5.3、加強散打設施投入
我國學校體育教育雖然全面發展,但是散打體育項目地位相對較低,許多學校把增強體質和傳授課程為目標,但是往往忽略培養學生的個性、培養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等目標。散打課程的投入也偏低,普遍器材簡陋,遠遠不能達到國家的標準,另外還存在教師數量不足,許多體育教師不是專職教師,侵占學校體育場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學校體育經費不足,都阻礙了學校散打項目的正常開展。
[1]黃璐.對我國競技健美操發展戰略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2).
[2]黃璐.對推廣籃球街舞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05,19(1).
[3]鄧明.高校開展大學生武術散打比賽的可行性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12).
[4]黃璐.具有中國特色的振興“三大球”之路——回應劉建和教授的問題[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5,(5).
[5]吳必強.重慶市大學生武術競賽發展戰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
[6]黃璐.美國籃球夢的輪廓與文化精神——高中籃球、種族與美國夢評析[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2).
[7]黃璐.權力漩渦與民主的價值——國際足聯腐敗丑聞的深層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10).
[8]曾恒輝.武術散打的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