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玲
【摘要】“興邦重教,教師為本”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需要一批高素質人才。企業實踐,可以發楊自我管理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職業技能,實行“工學結合”,了解行業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現狀與發展趨勢、企業運營模式,及時掌握市場需求,提高教師綜合能力,推進教學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企業實踐 提高 教師 能力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J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97-01
“人才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需要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教師隊伍,才能擔當起教學的重任。
為了適應社會,職業院校實施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依靠行業優勢,與企業緊密合作,尋求校企雙贏的結合點,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建設,可以歸納為:配套教材任務化、課程設置模塊化、實訓環境企業化、教師隊伍雙師化、質量評價社會化。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改革發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一、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維持這樣的“高大上”形象,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理論教師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實習教師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理論指導,對問題的分析不夠清晰,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隨著我國對教育的重視,技能型人才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的綜合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專業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專業技能運用能力、專業交流溝通能力;(2)方法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接受與處理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3)社會能力—與人交流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這些能力是人內在特性,是可衡量、可培養、可指導、可開發、可樹立、可加工的。
二、企業實踐,是職業院校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21世紀的職業院校,為了實現“質量更高、技術更新、成本更低、離客戶更近”的目標,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備工作崗位上的功能性能力,還要主動參與勞動組織架構。要具備解決問題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對新的、不可預見的情況做出獨立判斷和靈活反應。
企業實踐,是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是教師對專業知識形象的理解,是對經濟和發展現狀的認識,是了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有效途徑。
三、職業院校教師可以在企業實踐中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
本人在大伙房引水工程的企業實踐中,引進了3臺最先進的全斷面隧洞掘進機(TBM),在工作中,及時向外國專家請教,由先進的生產設備促進學習,提高使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的能力。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知識生產力已經成為企業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這種生產氛圍形成了持續學習的能力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能力。
1.機械維修方面的企業實踐
企業實踐,要深入生產第一線,比如軌道車,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出車前先檢查信號、剎車裝置、油料、壓力表、照明器具、緩沖裝置等重要器件,對安全閥定期校驗;在機車修理上,用到車、鉗、鉚、電、焊、汽油機、柴油機等專業知識,通過工作原理,找出故障點,學會對各種工量器具的保養、使用、維修。
在刀盤維修方面,主要有:下料、割除、打磨、焊接、刀具安裝五大項。為保證維修工作質量,避免因某個環節工作失誤造成返工,或者質量隱患存在,在維修過程中對各個環節的監控相當重要。
2.電氣方面的企業實踐
在TBM操作方面,有好多地方都是單片機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LC控制系統,PLC就象一臺工業電腦,輸入信息包含主控室操作開關,限位開關,壓力開關,液位開關,溫度開關,壓力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輸出開關包括了電磁閥、指示燈、繼電器、電機啟動器、各種儀表和報警喇叭,電子模塊、電源、CPU、遠程I/O模塊等,通過對這些電氣的操作,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生產實踐,使參與者掌握了施工現場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實際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
四、企業和學校實行“工學結合”,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學校實行“工學結合”,創建實驗或技能訓練環境,構建學習功能區,進行專業交流,發揮多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以學生為導向,實現教師與企業人員共組,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融合,以開放求實的心態進行互動,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踐,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制定典型工作任務,通過任務實現學習,真正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學校的創新能力、團隊執行能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形成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五、結束語
參與企業實踐,提高對各專業人才知識結構、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能力,了解行業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現狀與發展趨勢、企業運營模式,及時掌握市場需求,推進教學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 溝通與協調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