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紅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05-01
班主任工作是神圣的,作為班級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班主任猶如嚴父慈母般時刻關注著孩子們的成長,可以說,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無不融入班主任深切的責任與濃濃的關愛。而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決定著一個班集體的精神面貌,因而也就成為班主任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以下是筆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擷取的一兩個故事,是筆者對營造和諧師生關系的一些探討與反思。
一、“打招呼”消除隔閡
新學期開始了,又接了一個新班,在與學生相處一段時期后,我不由皺起眉頭:這一班的孩子很聰明,接受能力也挺快,可跟我這新班主任似乎還存在較深的隔閡,是不適應我的教育教學方式,抑或是還留戀著原班主任呢?我一時不得而知。
日子在繁忙的工作中悄然而去,開學一晃已過了一個多月,可我發覺學生跟我的關系依舊不咸不淡,他們看起來很敬畏我,課堂上畢恭畢敬地聽講,作業也令老師滿意,按理說我應該認可他們的表現,可我總覺得師生間缺少了什么,對,缺的是一份融洽,缺的是師生間心靈的碰撞交融。
我決定尋找突破口,因為那樣的狀態是我所不愿接受的,畢竟這與我以往所帶班級相差太大。一個文娛節,我找來了兩名女生,與她們進行了溝通,兩個孩子原先很是拘謹,在我慢慢地引導下,逐漸放松下來,展開了燦爛的笑容,一個女孩說:“老師,您上課的時候很投入,我們都很喜歡聽,可覺得你管紀律太嚴了。”另一個女孩說:“老師,您來到我們班后連調皮的同學都乖了很多,其實我們都很佩服您,但您有時太嚴肅了,所以……”兩個女孩沒說完,抬起頭偷偷瞄著我。我笑了,在表揚并感謝她們之后,我進入了沉思,很快找到問題的癥結,原來,為給這個較“調皮”的班級一個下馬威,我選擇了較嚴厲的制班方法,“亂”是扭轉過來了,可師生間卻架起一道無形的隔閡,該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呢?
我逐漸改變自己的授課風格,盡量和學生融合在一起,后來,我發現最有效的一個方法,竟是和孩子們打招呼,走廊上,樓梯口,操場上,見到孩子們,我便會微笑著跟他們點點頭,說聲“同學好!”或是親切地呼喚他們的名字,孩子們起初覺得很驚奇,慢慢地,他們漸漸習以為常,每回見到我,老遠就開心地打招呼,師生間的隔閡漸漸瓦解,課堂效果大大提高。
熱情的一聲“你好”,不僅培養了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而且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既如此,何樂而不為?
二、新轉入生
初考結束后的二十天左右,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了,教育局在內部局域網公布了全縣畢業生的成績,看到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考出了較好的成績,我的內心充溢著滿滿的喜悅,那種感覺真如魏書生老師說的話:就像農民在付出辛勞后收獲了豐收的碩果,總之一個字“爽”。
初見分數的那份興奮還未消退,一個新的喜悅又冒出來:“春妮”,那個靦腆、文靜的小姑娘,總分竟排在了全班第三,位列全縣第六!雖說按她的實力,取得好成績在意料之中,但這樣的超常發揮,的確令人高興,欣慰之余,腦海里不由浮現出一年前她剛轉學來的情景。
“老師”剛走出教室門口幾步,身后便傳來了怯生生的叫聲,回頭一看,是那個剛轉學來的小姑娘“黃春妮”,此刻,她那稚嫩的小臉蛋上愁眉緊蹙,清澈的眼睛里涌出淚水,我趕緊停下腳步,關切的詢問她怎么回事,話未開口,她的眼淚就一大滴一大滴的滾落下來,“老師,我可以退學嗎?學費能退嗎?”我很快明白了,小姑娘第一次遠離父母寄居親戚家求學,現在是想家了,這也難怪,來到新的環境,一切都很陌生,何況她比其他同學要小很多,適應起來肯定很困難,都怪我太疏忽,只顧著對這個新接任班級的管理,竟忽略了對新轉入生的關心。我心疼地摟住她的雙肩,輕聲細語地開導、安慰她,花了較長的時間,她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停止了掉淚,答應我不做逃兵,堅持下去。我這才松了一口氣。
過后,我及時地聯系了她的父母,讓他們多打電話與孩子溝通,又給春妮換了個同桌,讓班里一個熱情的女孩跟她坐一塊,慢慢地,春妮臉上開始綻放出笑容,我知道,在大家的幫助下,她已經戰勝了自己,加之她聰明好學,成績很快進入班級前十名。
這次的初考成績,令我喜悅,同時也讓我想了很多很多,特別是關于轉入不適應生的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重在真誠。師生之間的相處,同樣離不開“真誠”二字,我們每位教師只要真心地關愛孩子們,就一定能收獲孩子們更多的熱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