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展
【摘要】項目化教學方法在工科類課程中應用比較廣泛,具備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等優點。本文在測量課堂中采用“三巧”項目化教學的方法,嘗試融入巧激學生學習興趣、巧借信息化輔助和巧用任務驅動等“三巧”的實踐;即巧建項目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巧借信息化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巧用任務驅動教學成為課堂常態。通過“三巧”項目化教學實踐,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建筑工程測量教學方法,提升項目教學做一體的實施效率,使得學生在項目中能夠真正鍛煉測量員應該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建筑工程測量 學習任務 信息化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36-01
一、巧建項目學習任務激發學習興趣
在建筑工程測量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刻體會到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所在。結合工程實際巧妙建立學習任務激發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教師把教材的總目標逐級分解,要做到盡量分解細致,以建筑工程實際項目為載體,巧妙設置學習任務。最好細到與學生實際水平相接近,這樣學生才能理解目標的要求,學生才能夠有可能克服困難,細致地、全面地、正解地學習,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例如水準測量教學內容,可以設置為:《籃球場地水準測量》和《建筑場地的水準抄平》兩個學習任務。
其中《籃球場地水準測量》是借助學生對籃球場地的熟悉,通過使用水準儀,按一定的測量水準路線進行測量,完成籃球場地的水準測量工作,重點考查學生的水準測量理論和水準儀的實踐操作。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在這節課中顯得很興奮,尤其平常比較調皮的學生更加突出,說明筆者的任務設計已經達到了激發學習興趣的效果,有利于課程的進一步推進。
工程實際項目教學學習任務而《建筑場地的水準抄平》任務內容:水準儀抄平建筑場地,根據已建立方格軸網,已知樁A±0.000m的標高點,欲在其他控制樁BCD上分別測出±0.000m標高線。本項目是根據施工場地平整中一項內容設置而成。通過工程模擬抄平建筑控制軸網點的項目,實施水準儀抄平的學習任務。啟發學生能舉一反三,根據抄平原理應用到建筑工程的其他項目中。本次任務以工程實際項目為載體進行實施,改變以往的從書本到實驗室再到書本的模式,讓學生真實參與項目。
兩個學習任務有機結合,前者重在操作原理,后者重在實際放線。通過這樣的學習任務,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比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任務中來,促進課堂教學和諧開展。
二、巧借信息化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
當學生求知欲望被點燃的時候,中職學生最怕什么?其實他們的火焰很小,一旦遇到困難,很多人輕易放棄,這對我們教學的重難點突破很不利。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通過巧借信息化教學,善于切換角度,更加直觀形象,把學生的興趣保鮮,使得他們的火焰越來越旺。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的特點巧借信息化教學手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甚至可以完成平常教學手段難以完成的教學任務,充分體現“做中教、做中學”。 以教學內容《建筑工程測量》第二章實習二《水準測量(兩次儀器高度法)》為例進行實踐嘗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DV找錯對比學習、FLASH動畫模擬操作、多媒體、視頻點播、QQ資源等),克服一般實訓課程講解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的困難,把信息化教學與實訓教學有機結合,趣味性與操作性更強,過程更具系列性和精細化,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技能,也是對測量學科實踐教學的一次創新探索。并自主開發《兩次儀器高度法模擬實訓》動畫軟件。動畫基于FLASH為平臺,根據真實操作步驟制作而成,有7個步驟,安置儀器、粗略整平、瞄水準尺、精確整平、讀數記錄、變動儀高、檢驗計算,即可以連貫播放也可以分步點播,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容易掌握教學的重難點,提高實訓課堂的學習效率。
與此同時,在信息化手段應用中需要把握兩個原則:(1)信息化手段應符合課程實際需求,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能清晰、準確解決教學目標;(2)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在教學中應用恰當;圖、文、音、視、動畫等多媒體形式運用合理,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通過信息化在實訓課堂中的的應用,改變以往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被動和低效學習的不良局面;走進了信息化的形象直觀,手段豐富,學生主動高效的學習場景。通過實踐發現,未采用信息化教學的學生,操作準確率、數據正確性都遠不如采用信息化的學生,而且學生學習的時間卻要多一倍。
三、巧用任務驅動教學成為課堂常態
建筑工程測量本身就是以項目的實踐來體現的,所以當興趣點燃和技能掌握之后,需要讓學生形成解決項目任務的能力,所以巧用任務驅動教學成為課堂常態是建筑工程測量課堂的內在需要。
以“籃球場地水準測量”課堂教學為例,引領本節實踐課程的開展形式,巧用任務驅動教學逐漸成為課堂常態。本節課教學堅持以發展學生能力為原則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實踐內容,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線,任務引領環節式實踐教學,著力提升學生水準測量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的測量實踐課程學習方法;課程過程嘗試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多樣性教學評價方式幫助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將課程內容分成六個基本環節,每個環節以學生真正成為實踐課程的主體而設置,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分析,相互探討,提升能力,體驗建筑測量活動過程。
課堂實施過程中有以下四個亮點:
第一、在實施工程中能夠鍛煉以學生水準測量綜合能力為本位。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以水準測量綜合能力為中心,達到提高學生的建筑測量綜合能力的目的。其中包括:溝通能力、工作態度、團隊協作、規范程度、誤差分析等各個方面。最后環節中學生能力自我鑒定,使學生主題性得到充分體現,并以快速、直觀的方式反饋給學生。
第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在環節任務引領、實踐探究、情境學習等師生多種互動中,創設主題整合型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并結合建筑專業學生的專業特色,嘗試運用“DV展示”、“工程競標”、“建筑職業情景模擬法”、“卡片法”等手段,豐富了各個環節的實施。
第三、嘗試新型的教師配備與分組形式。本次課程分組嘗試角色扮演與角色互換方式相結合,擬施工測量與工程監理兩大組別,分別擔任抄平與質檢任務,并由兩位專業教師(其中一位是實習指導教師)進行指導,且學生之間任務相互交換。這樣的教師配制在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加強針對性,擴大輔導面,提高項目執行力,克服常規教學中撒大網捕小魚的現象,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任務容易落實與執行,能夠增加他們學習積極性,有益于教學活動開展。角色互換,多角度體驗建筑活動,使學生實踐面更寬,了解更廣的專業知識。
第四、教學評價的多樣性。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多樣性教學評價方式貫穿課堂過程。
學生自評通過能力★級量化自評結果反饋的形式,使得學生及時正確的認知評價。學生互評是在糾錯與監理等實踐情景中同學間相互評價的方式,推動集體實踐課程的目標實現。教師點評豐富,每個環節的環節寄語、實踐操作的照片評價與即時點評等方式組成,努力嘗試新的評價方式。學生通過主動參與項目實施過程,從接手項目到最后成果檢驗與討論,做到一個測量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與能力,真正親身體驗建筑活動并且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雙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學鋒等編著.《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張建榮主編.《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教學法》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