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雁杰
摘 要:在當下大數據與“互聯網+”的背景下,結合網絡化與數字化的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介紹了利用各種新媒體大規模制作人體解剖學網絡課程的方法與經驗。
關鍵詞:解剖學;教學方法;人體結構
時下,我國正處于大數據與“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期,諸多行業,例如購物、出行、家政、租房等,由于互聯網的介入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教育方面如果不能做出適應當下環境的自我改變,在教學方法與技術上做出自我革新,那么極有可能在將來的互聯網競爭格局中處于被動地位。
人體解剖學作為一門醫學基礎課程,其重要性與覆蓋面相當廣泛,幾乎一切醫學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人體解剖學,此外,一些其他專業,諸如體育學、藝術等學科也有學習人體解剖學的需求。但是就是這樣一門課程,一直以來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局限性非常突出。人體結構復雜而精密,專業名詞多且復雜,以往的以二維圖片為載體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將3D網絡技術以及一些其他的新媒體技術利用到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將傳統的二維圖片承載的教學模式改革為由3D模型支撐的教學模式,這將有利于學生對人體結構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教學效果無疑將會更加良好。
江漢大學醫學院正在嘗試利用3D模型以及一些其他多媒體技術大規模建設人體解剖學網絡課程,課程正在建設階段,課程建設主要包含三個模塊:3D人體結構講解,思維導圖與教學視頻資源共享。
3D人體結構講解利用現在的3D數字人體建模軟件,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并將講解的過程制作成視頻文件上傳至網絡。計劃將涵蓋系統解剖學與局部解剖學大部分重難知識點的講解視頻。
思維導圖旨在幫助學生理清復雜的人體結構網絡。將有關聯的知識點設計成思維導圖的形式,配上適當的講解,制作成視頻文件上傳至網絡。這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人體結構知識脈絡。
此外,對于一些日常所使用到的教學短視頻、教學紀錄片等資源都制作成視頻文件或者鏈接共享至網絡,學生可以隨時查看。
在當今大學生中移動設備普及率高于計算機普及率,所以制作的視頻文件都是可以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查看的格式,并且為了方便移動設備訪問,我們還專門為課程制作了導航二維碼,只需掃描即可迅速訪問。
目前課程建設仍處在探索與試驗階段,希望這樣的嘗試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人體解剖學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隋鴻錦.人體解剖學彩色圖譜[M].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02-0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