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輝
傳統的化學課堂多是通過照本宣科的講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來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激活學生主動學習化學的能動性,往往導致課堂萎靡不振。針對這種情況,新課改要求我們注意還原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善對細節知識的學習。所以,一線教學中我們要從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出發來設置生本課堂操作方案。下面,我們就從一線實踐角度,從幾個方面分析高中化學怎樣實踐生本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一、以導案指導預習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它能有效提升課堂聽課的針對性,是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的必由之路。當然,學生面對新知識,預習過程可能有點艱難,我們為了減弱學生預習的盲目性,可以設置預習導案。例如,我們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之前,可以這樣設置預習導案:(1)先回顧初中階段涉及的氧化還原反應;(2)然后閱讀文本,根據教材中給出的案例逐步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3)根據預習所掌握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如此設置預習導案,給學生提供了由淺入深的啟發和指導,有效提升了預習效率。
二、以反饋開展教學
課堂教學不是盲目進行的。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掌握學生的預習狀況。這就需要我們留下幾分鐘作為預習反饋環節,通過該環節,我們弄清楚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是模糊的,對重難點理解到了怎樣的程度。這樣我們就能進行針對性引導和講解。
這里還以“氧化還原反應”學習為例。開課后我先給學生三分鐘來反饋預習情況。然后對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總結,發現存在以下幾種情況:(1)部分學生尚未從初中的氧化還原理解角度走出來,總從得氧失氧的角度進行思考;(2)對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理解不透徹;(3)不能對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反應區分聯系,分不清生活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們要指導學生走出狹隘的“氧化”范疇,讓他們從電子轉移的角度進行逐步分析;第二種情況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形象直觀的演示,輔助以重難點講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由此可見,通過捕捉預習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便于學生及時彌補知識漏洞,形象理解和掌握重難點,達成教學目的。
三、以互動升華知識
高中化學課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許多知識點是相對開放的,需要掌握科學的思考方式和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在互動中完成對知識的分解與內化。具體操作中,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知識背景的不同,其學習進度也大相徑庭,如果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提升,我們就可以設置合作小組,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集思廣益,在短時間內完成知識擴散,實現優差互補,提升認知速率。
譬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筆者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將他們搭配成5人左右的學習小組。小組內各成員根據自己的優勢分擔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后在一起整合探索成果:善于分析的學生結合課堂知識用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幫其他組員轉變初中化學認知;善于理解的學生可以通過示意圖等方式來幫其他組員完成抽象知識的形象認知……這樣最大限度調動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知識互動中來,讓每位學生都有收獲和提升,有效達成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結合這些年的課堂經驗對高中化學生本課堂的幾點分析。概括來講,學生是課堂的根本,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教學設置,鼓勵學生參與“預習—回饋—討論”的認知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來,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