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洪
摘 要:語文教育不僅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文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根據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教師應該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要想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發現美、欣賞美、展示美,教師就應注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更多地感受美。對審美教育展開研究,就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給出了具體方法。
關鍵詞:審美教育;審美教育;鑒賞能力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行中等職業教育,將培養一大批能夠在生產一線進行工作管理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在中職院校的教育中,同樣也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是有效實施人文教學的重要措施。語文課不僅有著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加強中職語文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許多語文教師無法將美學體現傳遞給學生,學生很難形象地感悟課文中的人文美、自然美、道德美。這是因為中職語文教育和美學教育相互分離,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失去了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的機會。
正因如此,對中職生加強審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多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美學鑒賞能力,使學生的情操能在美學體驗中得到陶冶。
二、在語文教學中加強中職學生審美教育的具體方法
1.以自然美為重點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自然美指大自然中具有美感的一切事物,這些美麗景色能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感知力。通過感知自然美,能夠讓學生對自然和生命產生敬畏,讓學生熱愛生活,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比如在李白的古詩《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這句詩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山勢的陡峭,進而讓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敬畏與喜愛之情。
2.以藝術美為重點來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學生在感受藝術美的時候,能夠加深對藝術的感悟和認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比如在《石縫間的生命》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懸崖松柏的圖片,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受到松柏所具有的藝術美,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對于學生的文化素質、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加深學生對美的領悟。良好的審美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更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態度。藝術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創造力,讓學生能夠具備更高的美學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費明磊.中職語文教育中審美教育實施初探[J].職業,2011(0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