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濤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工具,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就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的內容
審美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校、社會和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特點對人進行塑造的一種教育方式,也是同德育智育和體育并列的一種獨特教育方式。是通過對審美對象豐富價值的展示,對學生的情感世界起到直接的教育作用,從而實現對學習者心理結構和性格塑造的影響,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二、高中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措施
1.通過創設情景,形成審美教育的氛圍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對教學情景進行創設,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語言的魅力,得到美感的體驗。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尤其是那些詩詞散文所描繪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馳神往,但這些內容大都是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此就更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文中的畫面。
2.采用互動教學,幫助學生發現美、鑒賞美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師還應當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互動式教學的形式,在師生互動中幫助學生去發現美和鑒賞美。語文教學的審美活動是體現在教學中,教與學本身就是一種互動行為,因此教師要充分顧及學生在整個審美過程中的具體感受,要充分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真正讓學生參與到發現美和鑒賞美的過程中,推動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師還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審美與個人的知識積累以及經驗等有關,因此學生在面對同樣的事物時也會有不同的審美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認識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審美差異,要對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進行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的過程上加深對文章審美的體會和揣摩,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觀,真正做好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