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晉耀
摘 要: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與其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及社會等因素有關。學校在管理層面上,可通過引導激勵、促進角色定位、搭建有效發展平臺以及管理安排等方法進行有效的改進和提高。
關鍵詞:中年教師;職業倦?。还芾硭悸罚唤鉀Q策略
中年是人生的一個時期,在我國一般指35~59歲這個年齡階段。中年人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各部門、各行業的主力,是生理與心理趨于穩定成熟的時期。中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學校承上啟下的有力鏈接,但由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階段特點及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中年教師在職業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遇到發展的高原期,職業倦怠,生理、心理疾病等,這些問題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中年教師的再成長。本文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就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進行探討,旨在從中找出解決的策略,以利于學校更好、更快地發展。
一、中年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
中年教師由于其生理、心理特點和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期許等原因,造成其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具體表現如下:
1.找不到工作的樂趣
中年教師在事業上,經過多年的成長,大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事業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之后卻很難再發展,漸漸地形成了“高原現象”。中年教師隨之也慢慢地失去了提升和發展自己的方向,面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開始失去樂趣,開始找不到樂趣,以至慢慢產生職業倦怠。
2.找不到發展的方向
中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社會、家庭關系的主角,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自身價值與實現不相符的現狀。與社會上大多數中年人一樣,教師在事業上也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希望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奮斗,最終實現??墒窃诂F實過程中,由于各種主觀、客觀因素的影響,人已到中年可目標卻不能得以實現,甚至失敗,如培養出金牌運動員、成為名師、成為學校管理者等,這些理想與實現之間的差距,在沒有得到很好的調整和平復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職業的倦怠。
3.生理、心理及環境的壓力
中年教師與其他階段的教師相比,在身體上與心理上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大,一方面在精力上、體力上,中年教師已不能如青年教師一樣奮力前進,另一方面中年教師在家庭、社會上也要承受許多壓力和責任,如子女的教育問題、家庭生活問題、社會關系處理問題等;此外,人到中年,疾病的困擾也隨之而來,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年人的工作及心理。各種壓力之下,中年教師更容易失去工作的樂趣、失去奮斗的動力和再成長的目標。
二、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解決策略
解決中年老師職業倦怠問題的關鍵在于,從問題的成因入手,結合教師本身的職業特點,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1.轉變思路,明確定位,重新獲得工作樂趣
學校在有效解決中年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上,首先要以“讓教師重新找回工作的樂趣”為第一出發點進行。如何找回教師的工作樂趣呢?首先學校要加強對中年教師的思想引導,不斷進行科學的激勵與引導,讓他們能明顯感覺到學校對其能力與作用的重視程度。其次,加強中年教師的角度定位問題。中年教師在教學上已有一定的成就和高度,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應該引導鼓勵他們從執行者過渡到指導者上來,學校同時要加強對指導者的激勵機制,可將其列入學??己酥贫戎衼?,通過制度的形式來保證和提高中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第三,要努力“走出去”,給中年教師不斷學習、培訓的機會,讓他們在與外界的交流、討論過程中,慢慢找到“突破高原現象”的辦法,促進他們更大的發展與提升。
2.科學計劃,有序培養,搭建理想平臺
從學校的管理層面來講,結合每個教師的特點,科學地、有計劃地培養人才是學校不斷發展、進步的有力保證。在解決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上,學校要做到“早入手,早發現、早解決”。學校在教師成長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教師的特點來進行引導和培養,如朝名師方向發展還是朝管理者方面發展。在做好定位后,學校就要開始有序地、有計劃地進行針對性培養,盡可能多地發揮學校這個大平臺的力量幫助教師成長,力求以最大的幫助不斷實現教師的自身價值,從而從源頭上解決中年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3.協調管理,人性化服務,實現勞逸結合
中年教師有其自身發展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如生理、心理的變化等,這是必然現象。在學校的管理和解決策略上,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實問題,也是解決職業倦怠的重要出發點,學校應正視這個問題,并能群策群力加以解決。在管理上,學??筛鶕心杲處焸€人的實際情況,對其工作內容、工作量等做一定的調整,比如一定程度上減少課時量、科學地安排搭班教師,如中青搭配等,適當地調整工作,如進入學校班子參與管理等。
中年教師的職業倦怠是一個由多方因素形成的綜合性問題,這也是現實存在的問題,學校應正視這個問題,不可避而不談。在解決職業倦怠問題上,學校要以發展的眼光進行問題的解決,要善于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要結合學校的實際,進行有建設性意義的內容與動作,有針對性、科學地進行引導和改進。在解決的策略中,要注意工作的方法、溝通的技巧、時間的投入,要注意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區別對待,努力防患和解決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
參考文獻:
[1]孫紅.職業倦怠[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05.
[2]林莉.中年職業女性的職業倦怠之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