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明 劉艷平
十幾年的教師生涯猶如彈指一揮間,師德卻猶如一粒靈魂的種子始終深深地根植在內心深處,感悟它、呵護它,可謂幾經風雨,初見彩虹。下面兩位筆者結合彼此的中學教育教學實踐傾心談談為師路上的師德修養,以此共勉。
一、愛崗敬業,以身作則
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精神和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才能兢兢業業、立足崗位、恪盡職守,急學校之所急,想學校之所想,時刻把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銘記在心,腳踏實地、盡心盡責地做好自己應做的本職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讓學校領導放心,家長滿意,同事贊同,學生認可。這樣盡管會付出很多,承擔很多,但回想起學校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家長的贊譽,學生的信任與支持,這些就給了我們莫大的激勵與寬慰,我們把它當作為師收獲的全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辛勤耕耘,為學生負責,為我們所從事的光輝的教育事業負責,這便是師德——師魂的本質體現。
二、廉潔從教,無私奉獻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身為人師的我們想要潔身自好恐也是難事一件。有的教師收受學生家長的好處,事后為學生人為地創造優質的學習條件;有的在評三好學生或競選班干部時送人情。這樣的反面教育事件偶有發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愧為人師。
有的家長為給自己的孩子謀求一個“好座位”或是請老師“多關照”會輾轉地通過人際關系或到家登門拜訪等多種方式提出委婉的“請求”。這些誘人的“糖衣炮彈”都曾被我們婉言拒絕過。并非老師不識時務,而是我們深知:面對窗外的燈紅酒綠,我們要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廉潔從教,無私奉獻,默默無聞地工作在教學一線。相對他人的身居顯赫,我們有莘莘學子,相對他人的富甲一方,我們有桃李芬芳,我們悟在其中,樂在其中。
三、理解寬容,誨人不倦
中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只是成長過程中的錯誤,并非永恒,為此要采用穩妥的教育方法,誨人不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改正錯誤,吸取教訓,避免使之成為永恒,在感悟“對”與“錯”的過程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便是成功的教育。
用真誠、寬容的心去教誨每一位學生,不以老師的身份而自居,切忌置之不理、粗口以對,如此會抹殺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這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初衷。堅信今天的學困生是明天的優生,大事以嚴,小事以寬,學會“熱”問題“冷”處理,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