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圖
【摘 要】現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在預算管理、資產管理、人員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和監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要從各方面入手,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
【關鍵詞】財務管理;成本控制;資產管理;財務監督
一、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不夠科學
1.基層事業單位往往對預算編制缺乏足夠的重視,直接表現為預算編制時間倉促,預算編制程序簡單,審批不嚴謹,程序缺乏規范性,預算編制不夠準確合理。
2.預算編制脫離實際,虛報冒報。預算編制數據脫離單位發展實際,造成執行與預算脫節。
(二)財務管理混亂,人員素質偏低
1.財務人員兼職太多太雜,任務重;財務人員往往疲于應付各項工作,出現財務問題在所難免。
2.財務人員本身素質偏低。具體表現為學歷層次不夠高,專業技能水平欠佳,沒有參加相關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并獲得相應資格證,知識缺乏及時更新等。
(三)未合理分解預算指標,支出控制不嚴,缺乏成本控制意識
1.預算在經過“兩上兩下”的審批程序后,事業單位并沒有圍繞事業計劃和行政任務,及時將收支指標分解到各部門、各科室,沒有讓各部門和各科室明白預算的總體概況。
2.某些事業單位財務支出未按支出預算和用款計劃執行,擅自擴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準,隨意改變資金用途和支出規模,常常出現決算超預算。
3.事業單位成本控制意識不強烈,注重任務遠甚于注重成本,不顧及總任務完成所形成的大量成本耗費,不能準確合理地界定節約的標準和衡量尺度,因此辦公經費的支出管理難度隨之加大。
(四)資產管理存在漏洞
固定資產的實有數與賬面結存數不相符,即“賬”、“卡”、“物”三者不符
(五)財務人員操作不規范,財務報告不全
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由財務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構成
多數事業單位只有財務報表而沒有財務情況說明書,且財務報表數字不準確、真實,內容不完整,財務人員往往用估計數、推算數填報,隱瞞收支情況,賬賬不符,賬實不符。財務人員未對本單位財務狀況進行財務分析,使得單位不能客觀地總結財務管理經驗,不能有效改進財務管理工作方法材。
(六)財務監督力度不夠
事業單位組織內外部監督機構沒有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對預算是否得到切實執行、超支或減支等情況進行全面深入地監督。致使某些事業單位亂支濫用、擅自擴大開支范圍、任意揮霍國有資產、假公濟私,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如何推動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和科學理財工作,以便從制度上規范預算管理,解決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政府財力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是當前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健全財務制度,規范單位財務行為。財務制度是財務管理的基本依據和行為規范。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是事業財務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財務制度主要包括預算、決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開支標準制度,資金管理制度,財務物資管理制度,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制度等。財務制度的制定必須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方針、政策為依據,緊密結合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客觀實際,按照國家關于制定財務制度的統一規定和要求進行。事業單位和主管部門制定的財務制度,不能違背財政部門制定的財務制度,下級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不能違背上級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
2.加強預算管理。每一個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都是國家財務預算的細胞,是國家財政預算的基礎。事業單位要嚴肅預算編制,嚴格執行預算。編制預算時要打破“基數”觀念,改變采取以前年度實際發生額為基礎,簡單的固定加增長的編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預算”的方法編制預算,即以單位的客觀情況為基礎,統籌兼顧,保證重點,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預算單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將預算編制與本單位事業發展計劃緊密結合,保證預算內容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3.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準控制、預算控制、實物控制、內部審計控制、電子控制等。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及其管理需要,主要有以下方法:(1)組織規劃控制:即對單位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的控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二是組織機構的互相控制。一定要針對各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規定和辦法。(2)批準控制:指對單位內部部門或職工處理經濟業務的控制。建立健全財務收支審批控制制度,是財務會計工作正常運轉的關鍵環節。主要內容包括:財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權限;財務收支審批程序;財務收支審批人員的責任。(3)實物控制:即對單位實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實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限制接近,嚴格控制對實物資產及實物資產有關文件的接觸,如限制接近現金、存貨等,以保護資產的安全;定期進行財產清查,保證財產實有量與有關記錄一致。(4)內部審計控制:內部審計監督為建立內部約束機制,為單位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通過審計,對存在問題進行揭示、查處、建議,促使各部門加強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為實現單位的經濟目標服務。
4.嚴格執行外部審計制度。借助獨立的財務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是保障財務管理有效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尤其是在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引資項目等問題上,各事業單位可以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實行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制,負責整個項目的立項、工程設施(設備采購)、竣工驗收等事宜。各項目工程(設備)全面實行預算管理,各項目工程(設備)預算由財務部門會同有關業務部門協商擬定同意后,聘請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后方可施工。
5.加強固定資產的機構管理。(1)確立以“錢物分離、互相牽制、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固定資產賬目由財務部門負責管理。(2)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在購置價值較大的固定資產之前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和效益評估,堅持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監督、執行三者有機結合,相互制約,以達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項資源,杜絕不必要的浪費。(3)落實政府采購的執行,大宗物品的采購宜采用招投標形式,增加設備采購的透明度,加強經濟核算,盡可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財務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事業單位應該盡快轉變觀念,重視財務管理活動,對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改革和優化。這樣,才能有力地促進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延波.高級財務管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6.
[2]劉玉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新思路[J].財務與會計,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