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述國內外醫藥行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并對醫藥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我國醫藥企業必須重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結合實際 ,采取相應對策 ,不斷加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共同維護我國醫藥行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國內外醫藥;未來趨勢;機遇
近幾年,全球醫藥行業整體仍然保持著平緩增長的狀態,剛性特征明顯。從醫藥消費結構來看,處方藥消費仍然占據著醫藥市場的主導地位。可以預見,隨著人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治療將有力的驅動非處方藥市場的發展,然而醫藥和醫療事關人身安全,醫生的權威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處方藥消費仍然是未來醫藥消費的重點,盡管處方藥的銷售額的增速可能會慢于非處方藥。不同的治療領域的藥物銷售額的增速也不盡相同,傳統的治療領域藥物銷售的基數大,增速慢,如抗腫瘤藥物,而原先重視程度不夠的“新興”疾病的治療藥物的銷售增速較快,如多發性硬化癥。
一、國內外醫藥行業基本情況分析
發達國家的醫藥消費占比較大,但增速趨于平緩;而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藥消費占比較小,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增速較快。根據2013年的數據,按照藥品銷售增速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依次是亞非澳、拉美、日本、歐洲和北美。
發展中國家醫藥行業的成長速度更快,由于發展中國家醫保政策的完善程度、醫藥市場的現代化程度、人均收入水平都處在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階段,因此隨著醫療需求的逐步釋放,發展中國家的醫藥市場成長的確定性更高。通過各個國家醫療開支的GDP占比,我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療開支的GDP占比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拉美國家為例,隨著政府對醫療衛生水平的重視程度提高,醫療開支轉移支付的數額將穩步增長,從而帶動醫藥行業的大發展;而發達國家的醫療開支的GDP占比多數高于平均水平,政府不堪重負,以美國為例,醫保費用的控制是未來發展的主題,因此行業大概率保持目前的平緩增長狀態。
盡管我國醫藥市場持續穩定的增長,但我國醫藥企業產品創新和研發能力還處于較低水平。首先是研發資金投入不足,根據工信部《中國醫藥統計年報》的數據顯示,2005 至2007 年,我國制藥工業的研發投入只占銷售額的1.07%左右,2008 年以后這一比例有所上升,國家統計局《第二次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資源清查主要數據公報》的數據顯示,2009 年制藥工業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上升到1.48%,總投入達到約120 億元。而以創新專利藥為主的跨國制藥企業研發投資占銷售額的比例高達15%以上,即使是以仿制藥為主的印度制藥企業,其研發投入的比例也接近銷售收入的10%。
其次是研發水平明顯偏低,據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統計,我國目前生產的藥品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不到3%,7%以上的國產藥品為仿制藥,原研藥基本由外資制藥企業以及合資制藥企業銷售。
二、醫藥行業未來趨勢分析
(一)醫藥產業快速增長,做大做強成為重要主題
現在有200多家家醫藥上市公司,“十二五”末估計可以達到400家;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能超過10萬億;幾千億規模的小行業,短短時間內就會到幾萬億,甚至十萬億。中小型醫藥企業將異常活躍,融資和上市成為戰略主題,這些企業都希望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大做強。
(二)醫藥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并購重組趨勢加強
長期以來,我國醫藥產業無論是制藥環節、流通環節還是零售市場,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呈現企業多、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特點。加入WTO后,市場競爭加劇,一些企業將被兼并、重組,一些企業將不得不退出市場,這種優勝劣汰導致醫藥企業數量逐年減少。
資本的介入是醫藥行業調整的催化劑,隨著行業的發展,政策逐步的放開,資本對醫藥行業的滲透越來越深入,一大批以上市公司為主體的大公司將通過聯合、兼并、重組實現資源整合、資產增值和資本擴張,促進企業跨越式發展,出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三)產品結構優化,企業競爭從產品價格轉向產品質量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醫藥產業發展由過去“生產絕對短缺”到目前“生產絕對過剩”,存在藥品結構不合理問題,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當前,醫藥市場上出現“破釜沉舟”式的惡性競爭,企業競爭從“講質量、講價格”后退到“拼回扣、拼成本”,產品結構性矛盾凸顯。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趨向規范化和理性化,加快產品結構性調整已成為諸多企業家重大的戰略投資,追求產品質量成為醫藥企業謀求快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反映在產品的高科技含量、高質量、先進工藝和使用價值上,產品結構調整將呈現個性化、特色化、門類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特點。
(四)市場開發趨向合理,創新型公司將優勢凸顯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
在目前藥價趨降形勢下,創新類產品無疑會獲得價格和審批等諸多優惠,這對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備研制國際前沿的一類新藥的企業帶來騰飛的機會。
三、我國醫藥行業未來發展機遇
(一)醫藥市場潛力大
大病醫保2014年已逐步鋪開,重大疾病用藥將享受醫保支付結構調整的絕對份額,2012年,全國參合人數達 8.05億,參合率98%;人均籌資水平提高至300元,籌資總額達2400億元。
(二)基層醫療市場潛力大
衛生部發布《2013年衛生工作要點》提出,基層醫療參合率達到95%、住院費用報銷75%、最低支付限額不低于8萬等。隨著基層建設的持續推進,基層市場尤其是縣級醫院市場增速將明顯高于城市醫院市場。
2015年新醫改進入深水區,改革重點開始轉向公立醫院改革和基層縣鄉市場。在醫療資源和醫療需求的下沉中,縣鄉醫療市場將成為醫藥企業競爭的主戰場。預計在醫療城鎮化帶來的 6.6萬億的醫療保健支出增量中,新農合覆蓋人員的提升將貢獻約 2萬億的增量。
(三)基藥市場潛力大
2013年衛生部要求全國范圍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二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額都應達到40%至50%,其中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的二級醫院應達到50%左右, 三級醫院基本藥物銷售額要達到25%至30%。由于基藥配備和配送的強制性,進入基藥目錄的藥品得以全面覆蓋縣域醫療市場,包括開發不充分的偏遠縣醫院及眾多基層醫院。基藥政策性利好,使企業無需做太多的品牌推廣,渠道推力可順利實現快速鋪貨,節省大量的渠道營銷費用。
2013年,我國再次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籌資標準,達到340元左右;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達到全國縣總數50%以上。基藥目錄擴容和二三級醫院聯動,藥品市場蛋糕重新切割,基藥市場將從2012年的700億擴容至2015年的4000億。
(四)國際化人才引進
隨著我國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企業走出去大力支持,重視對醫藥領域急需的科技創新、質量管理、國際化運作等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支持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依托重大項目、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發揮“千人計劃”的作用,引進國外優秀人才來華創業,這些政策會幫助吸引更多的國際化人才到中國尋求就業機會。
四、結束語
雖然我國醫藥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發展中仍然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在醫藥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自主知識產權,重視醫藥行業的研發和投入,重視藥品的創新。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重視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情況。醫藥行業在新的發展時期應該靈活變通。只有這樣,我國醫藥行業才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作者簡介:勾磊,三峽大學經管學院2014級工商管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