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而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也使得傳統行業的生產、經營模式發生重大的變革。近年來,金融行業也逐漸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隨之推出多種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模式產品,轉變了傳統金融業的價值實現方式,建立起新的金融業競爭格局,對金融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主要對互聯網金融的現實意義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現實意義;未來趨勢
從阿里巴巴與天弘基金通過余額寶推出的互聯網基金模式開始,僅經歷了9個月的時間就積累了5400多億的資金規模,這與已經經營十年的浙商銀行資金總數相當,從而使得天弘基金成為了我國最大的基金公司。這也拉開了互聯網與金融深度合作的序幕,顛覆了傳統的金融價值理念、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互聯網金融以開放、分享、合作、平等的原則為基礎,打破了傳統金融行業的高門檻限制,以低成本、靈活的方式為中小客戶群服務,體現出了普惠金融的價值,從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1.互聯網金融發展中政府的態度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政府一直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在2013年國務院部署的金融領域19個重點研究課題中就包括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監管。之后國務院辦公廳又下達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對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工具、服務模式等進行進一步的強調。在2013年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對互聯網金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互聯網金融具有參與廣、成本低、支付便捷、透明度高、數據豐富等多重優勢,這也是互聯網金融在金融發展方面的第一份權威文件。不僅國家將互聯網金融作為一項重要的新興產業給予大力的支持,同時各地方政府也紛紛表達出對互聯網金融的高度熱情,比如北京中關村、上海黃浦區等都將金融互聯網作為一個重要的產業在大力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
2.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企業的態度
隨著互聯網金融優勢的凸顯,大部分企業都開始向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商業銀行也針對互聯網金融搭建了P2P平臺。比如民生銀行建立了善融商務、工行建立了支付+融資的綜合性電商平臺等。同時由騰訊馬化騰、阿里巴巴馬云以及中國平安馬明哲三個企業聯手建立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也建立起來,并得到了保監會的執照。而太平洋保險以及新華保險等大型的保險企業也分別設立了自己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3.互聯網金融中IT企業和移動運營商的態度
從互聯網金融開始出現后,主流IT運營商就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態度,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貸以及阿里金融,京東的京東互聯網金融、京保貝,百度推出了百度百發,騰訊推出的微信支付,國美的在線金融產品等。同時三大移動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等也獲得了第三方支付執照。利用網絡終端就可以實現支付。此外,學術界對互聯網金融的重視度也不斷的提高,研究的方向呈現多元化發展,很多金融機構開展了與互聯金融研究的合作,比如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等。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展望
1.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巨大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彈性、想象空間巨大的概念和產業,從當前其發展的情況來看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新的模式將會不斷的被開發出來。首先,信息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也在不斷的被突破,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奠定了技術基礎。比如人臉識別技術,有效的改善了金融身份認證中的難題;其次,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市場將會不斷的被細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大規模發展后,傳統的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都開始將觸角伸向互聯網金融市場,并利用自身的優勢,對市場進行細分,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比如阿里小微的招財寶、團貸網的房寶寶等;最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不斷挖掘客戶的需求,并針對客戶的需求開發滿足個人或者企業的個性化服務。我國傳統的金融體系結構無法實現對個人以及中小企業的全面覆蓋,而互聯網卻能夠通過快速的創新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這也將促使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不斷的研發。
2.大數據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手段
無論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其本質都是金融,而金融信用是其根本和生命,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主要在于能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進而能夠對信用評估和風險定價進行準確的分析。但是我國的征信體系一直不夠完善,唯一比較完善的央行征信系統也不向互聯網金融企業開放。這種缺乏可靠數據的情況,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只能通過線下征信獲得更多的數據資料,從而導致運營的成本升高,無法發揮出互聯金融的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急需數據共享,以此來消除投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進而增大投融資雙方的風險,但是由于缺乏數據共享的平臺,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數據共享陷入到困境之中。同時,監管層面也認識到了互聯網金融中征信難的發展障礙,開始積極準備將互聯網金融信息與央行征信系統進行連接,進而實現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數據共享,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將競爭聚焦在產品、用戶體驗、風險控制等方面,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透明化、健全化和完善化的信用數據發展。
3.互聯網金融將受到法規的監管
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在市場準入以及市場的監管上都缺乏有效的依據,監管的成本較低。這種情況導致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鉆法律政策空子,采用“用戶體驗”的方式來打破傳統的行業準則,從而實現監管套利的目的。缺乏規則的互聯網金融過于注重互聯網精神,導致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加劇。針對互聯網金融這些風險問題,我國政府也開始積極的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在2014年出臺了《國十條》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等進行強調。由此可見,當前互聯網金融中可預見的金融問題將受到法律法規的規范和監管,其套利的空間被逐漸縮小,形成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的局面。此外,在監管方式上,互聯網金融企業監管機構的數量在不斷的發展、業務以及風險傳播也在向多元化發展,因此只有對互聯網金融交易的信息進行實時的把握,才能夠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因此大數據的科技化監管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的主要發展趨勢。
4.互聯網金融提升了金融行業的虛擬化
互聯網金融企業不但使傳統的金融行業的經濟損失受到影響,同時也使其精神層面造成嚴重的創傷。傳統金融的小客戶價值意識淡薄以及缺乏人文關懷等弊端引起了人們的反感,而傳統金融行業也開始認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并開始打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向互聯網金融進行發展,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實現共享經濟。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在近幾年期間必須要對金融業的形態進行重構,使金融行業以新的姿態展現在大眾的面前。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將來商業銀行的概念會保持下來,但是其為客戶的服務將逐漸向“云”服務形式轉化,而實體將會逐漸減少或者消失。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金融行業開始認識到了其發展中的瓶頸,因此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金融行業的運行和經營中。同時其他行業也開始認識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并利用互聯網涉足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中,這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但是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形式還不夠明朗,存在很多的監管漏洞也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在提升監管力度的同時,還需要能夠正確認識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完善金融業態的重構。
參考文獻:
[1]向思遇.互聯網金融業態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賀任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低碳世界,2016(1):94-95.
[3]邱勛,郭福春,陳月波等.互聯網金融的現實與未來展望[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5,32(1):34-38.
作者簡介:王瑩(1996.06- ),女,籍貫:河南省永城市,學校學院專業: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