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勝
摘 要:任何一門學科,在迎考復習中收到好效果的關鍵是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初中政治課的“第一輪”復習相當重要。因而,要把學過的內容逐課、逐節、重新認真細致地“過一遍”。首先應該要求學生認真、完整地閱讀一遍所要復習的章節。,教師再逐節歸納、確定記憶的內容。每歸納完一課復習內容后,都要進行練習。練習的內容,一部分就是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的問題,另一部分是根據所學內容,自編或查尋其他資料上的一些試題。
關鍵詞:復習;認真;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63-01
任何一門學科,在教學中,特別是在迎考復習中,要收到好的效果,關鍵是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多年的初中政治課教學中,經過摸索和實踐,總結如下幾種方法:
一、引導閱讀,發現問題法
初中政治課的“第一輪”復習,相當重要,因而,要把學過的內容,必須逐課、逐節、重新認真細致地“過一遍”。這樣,首先應該要求學生認真、完整地閱讀一遍所要復習的章節。通過這次閱讀,學生就會找出課文中哪些適宜擬填空題,一般應該填哪幾個字,并用括號標在書;哪些適宜擬判斷改錯題,容易出錯的重點詞句在哪里,并用符號在書上標出;哪些是問答題,可能從哪些角度發問;哪些是判斷分析題,都在書上做出標記。如正在復習初二年級課本的第二課第一框時,“法律是惟一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準則;它具有普遍適用性.人人都必須遵守;它具有權威性,任何人都不得違紀“一句適宜命填空題,往往把“惟一”、“普遍適用性”、“權威性”作為填空內容。下段中的“法律由國家規定,并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使它能夠起到規范人們言行的作用”一句,適宜做改錯題,常把“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作改錯內容,如換作“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習量,保證實施”等這樣做,等于把教學內容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摳”出課文中的“題”,以加深印象。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設計、解答問題的能力,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又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生和自覺性。
二、逐步歸納,確定記憶法
就是學生用一節課時間完成上述“閱讀發現”后,教師再逐節歸納、確定記憶的內容。通過閱讀,學生的知識一般說來是零碎、單一的,還缺乏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另外,各自發現的問題也不一樣,因而教師很有必要把每框內容進行簡潔、明確的概括歸納,使學生在頭腦中對本課內容有一個清晰的連貫的印象。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性地記憶,減輕了其死記硬的負擔,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增強了記憶的效果。這一環節的教學,最適宜采用列表歸納法。在歸納的過程中,學生仍是主體,老師只起拋磚引玉、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在這個時候,最能體現“群眾力量”的偉大。另外經過這一歸納,幾乎把所有“重大發現”都統一了起來,以各種題型,自行確定了需要記憶的環節與內容。由于這些皆是出自學生“之口”,這樣,使課堂教學既不顯得枯燥無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節省了時間,減輕了負擔,培養了善于抓主要矛盾的學習方法。
三、同步練習,學會運用法
就是每歸納完一課復習內容后,都要進行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練習的內容,一部分就是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的問題,另一部分是根據所學內容,自編或查尋其他資料上的一些試題,其中著重找一些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這些練習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地、全部認真地完成,無論對與錯。然后抽查檢查、講評作答。在整個講評過程中,都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找一些幾年來我國經濟建設新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事例和數據,讓學生分析這些成就的取得靠哪些政策?為什么要實行這一政策“經過抽查,發現第一問基本能做對,它主要是得益于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這一政策的正確性。而做全第二問的同學基本沒有,但部分同學能分別抓住了其中的一個正確要點。在評講中,我就分別找三位各持其中一個觀點的同學作答,如第一位同學答:因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第二位同學答,“因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第三位同學則說,我認為還應該增加上一點,那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集中力量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然后逐一分析誰的答案有道理,通過討論,得出一致意見:三個答案分別作為三個要點,才是此題的最佳答案,但第三位同學觀點作為第一要點。我認為,這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復習效果的一個好方法。
四、檢查督促,強化記憶法
就是在復習下一課內容時,抽查學生對上一課復習過的內容的記憶情況以督促,加強學生的記憶。根據平時對學生的記憶力和學習成績的摸底,把學生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等,然后根據記憶內容的難易程度、量的大小,分別抽查提問。如遇大部分同學沒有記住的問題,根據其內容特點幫學生找出最佳的記憶方法。如:記憶各種社會形態、生產關系的特點時,可采取套用法,首先讓學生記住生產關系的含義和內容,根據生產關系的三點具體內容: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如何;產品如何分配,然后再講一個社會形態就分別分析、套用各個內容,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不易混淆。如記憶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可采用化整為零分散記憶法。即把整體內容依據層次分為四個部分:(1)現代化建設依靠誰?依靠全國各族人民;(2)這條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什么?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3)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當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進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4)現代化建設要實現的奮斗目標是什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樣的分散記憶容易,也有助于理解其內涵。通過這樣的指導,舉一反三,在以后的學習實踐中,學生往往能迅速記憶。
幾年來,堅持以上教學方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一是增強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改變了以前那種政治課枯燥無味,沒學頭的錯誤認識;二是使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