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衛生職業學院 王冬杰 楊立彬
探析職業教育服務京津冀區域的發展對策
廊坊衛生職業學院 王冬杰 楊立彬
隨著我國京津冀地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職業教育的協同化,職業教育為京津冀地區經濟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服務平臺。本文主要研究職業教育服務在京津冀地區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相關對策。
職業教學 京津冀區域 發展對策
隨著政府經濟改革措施的不斷推進,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逐漸走向一體化,職業教育逐漸走向協同化。職業教育的協同化,形成了京津冀地區各方面的互補優勢,實現了京津冀地區資源的共享。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區域之間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經濟的轉型,以及優化和創新區域空間結構,為京津冀地區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1京津冀各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的教學設施,以及優秀的教育資源。由于受到政策的約束以及政治地位的影響,北京流動人口較多,沒有固定的生源;而天津由于過早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迅速,有著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風格;河北,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國家政策的影響,同天津與北京相比,經濟相對落后,教學設施相對不先進,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但是有著豐富的學生資源。由于經濟、地理、國家政策等因素,導致我國京津冀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極為不平衡。
1.2京津冀各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
天津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由于受到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天津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并獨具特色[1]。北京是我國的行政中心,也是多個朝代的首都,經濟發展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同天津相比,北京的經濟發展結構不夠優化,但經濟水平與天津相差不大。同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的經濟發展最是緩慢,由于河北既不是直轄市也不是行政中心,同前兩者相比,河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產業結構落后。由于政策和經濟發展早晚的因素,導致京津冀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極為不平衡。
1.3京津冀各地區國家支持力度的不平衡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所有的國家政策一旦推行,最早都由北京開始,然后慢慢實行到其他地區,而北京的職業教育獲得國家支持最多,改革政治也最早推行;天津的經濟發展條件最好,一旦推出行政措施,其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支持國家政治措施、教育措施的開展,所獲得的國家支持雖比北京少,但卻比河北多。同北京、天津相比,河北地區經濟既不發達,職業教育發展也不先進,相對而言所獲的國家支持較少。由于經濟發展、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國家對京津冀地區的支持力度也不平衡。
2.1建立科學合理的師資團隊,為京津冀各區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根據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和建立一支真正在各行企業都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師資團隊,注重各專業師資的完備、師資實力的層次和師資學歷的層次,以及職稱結構的合理化。與此同時,注重優秀專業教師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注重人才的選拔,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實力,追求更高的學位。采取相關激勵政策,鼓勵教師攻讀碩、博學位,積極參與優秀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從而建立高學歷、高水平、結構合理的師資源團隊,為京津冀各區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2優化教學模式、課程安排、考試制度,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職業教育機構的首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社會適應型專業人才,這要求職業教育相關機構不斷優化教學模式、課程安排,以及考試制度,明確學生的專業學習目標,落實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建設工作。堅持校園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理念,走工企結合的道路,建設校企共同發展的教育體系,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并為企業提供專業實踐能力較強的人才。
職業教育的目標應當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實踐測試能力的考核觀念,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建立科學的課程安排體系,建立正規考核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2]。
2.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拓寬人才市場
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的條件和實訓基地,要求職業教育院校積極爭取國家和企業資金的投入,不斷加大實踐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先進的師資團隊,以及專業的教學方式。不斷加大日常教學,實踐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為職業教育院校整體內涵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同時,不斷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完善學生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與企業建立親密友好的合作互惠關系,為企業提供實用型人才,為學校提供專業師資,實現人才的輸入和輸出,從而拓寬專業化的人才市場。
完善就業機構,提高學生就業率。學校應當連同國家和企業不斷為學生提供就業平臺,國家連同企業適當地放寬對學生的入行要求。同時,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不斷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從事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進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實力保障。
2.4準確定位科研方向,找準教育研究服務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職業院校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同時,科學技術也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職業院校是由國家和企業投資創辦的教育機構,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先進科研人才的重要場所。這要求國家應當不斷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投資力度,為職業院校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經濟支持,促使職業院校的科研實力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職業院校還應當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效率,以及科研水平。積極地參與到人才的培養工作當中去,為社會人才培養,聚焦科研優勢,對接地方戰略,建立起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一體化化體系。職業教育院校應當積極參加與企業的學術交流和技術研發,為企業解決生產發展問題,以及實際管理問題,承擔起為企業鋪平發展道路的責任。
2.5加強京津冀之間的整體聯系
京津冀地區之間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善的科學技術體系,優秀的科研師資團隊,以及科研機構密集,開發深度強等特點。各區域之間可以充分利用對方的優勢,增進彼此之間的聯系[3]。河北地區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行政力量,以及天津的經濟實力,推進本地區內經濟的發展和各項教育措施的落實;天津地區可以利用北京地區的行政力量,來推動本地區之間經濟措施的實施與落實;北京地區可利用自身的行政優勢和河北的學生資源,以及天津的經濟實力,推動本地區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與此同時,還可將區域之間的優勢最大化,充分將本區域的優勢與其他地區的優勢相結合,利用科學優勢、經濟優勢、行政優勢、教育優勢,促進京津冀各區域之間的一體化發展,協同化發展,以及利益優勢最大化發展。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在服務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過程當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職業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務于京津冀地區就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師資團隊,為京津冀各區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優化教學模式、課程安排、考試制度,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拓寬人才市場;準確定位科研方向,找準教育研究服務點;加強京津冀之間的整體聯系;從而更高效地服務于京津冀區域的發展。
[1] 郝瑛,王玉.職業教育服務京津冀區域發展對策探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
[2] 帥全鋒,高菲.高等教育與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對策分析[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
[3] 王晶.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F404.1
A
2096-0298(2016)07(a)-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