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泰東
論合理構建中國法務會計制度
柯泰東
隨著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司法會計在一定程度上已然難以滿足當今各個會計主體的需要,法務會計行業(yè)應運而生。然而由于缺乏合理制度的管理,我國的法務會計工作至今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法務會計的定義入手,分析我國法務會計工作現狀,最后從準入制度、報告制度、作證程序制度和收費制度四個方面,著重闡述如何構建合理的法務會計制度。
法務會計;法務會計制度;規(guī)范
(一)法務會計的定義
加拿大會計學家斯考特認為法務會計是一種特別的會計處理辦法,其專門處理企業(yè)經營活動中的各類財務交易所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他解釋說,“在這個會計新領域,有兩大類會計實踐:法律訴訟支持和調查與舞弊會計”。
中國人民大學的戴德明教授認為法務會計實質上包含于司法會計之中,當法務會計的目的是在為法律框架下規(guī)范和保護會計職業(yè)時,司法會計的內涵就縮小為法務會計,因為法務會計相比之下更關注于會計職業(yè)界如何更加有效地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同時又減輕由職業(yè)風險而產生的潛在法律責任。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李若山教授認為法務會計是由特定主體,運用專業(yè)的財會知識和技能,針對經濟糾紛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提出自己的專家性意見供法庭參考。他還認為,法務會計作為一種新興行業(yè),其業(yè)務主要分為法律支持和舞弊審計兩大部分。
綜合了關于法務會計的各家理論觀點之后,筆者對法務會計定義如下:法務會計是指在一定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財務制度下,某特定第三方機構接受委托或授權后,綜合運用會計學、審計學、法學和統(tǒng)計學等領域的知識,通過對涉及經濟糾紛的案件中涉及到的會計事項進行專業(yè)性的判別和鑒定,并向法庭提供專家鑒定意見的一種特殊會計服務。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依附于司法機關的司法會計和獨立的第三方法務會計實質上是有區(qū)別的。雖然法務會計在我國的前身是司法會計,但法務會計的法律內涵更偏向于英美法系的對抗制訴訟模式,這點與源于大陸法系法官職權制訴訟模式的司法會計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二)法務會計的基本職能
法務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舞弊調查、訴訟支持、損失計量和專家證人四個方面。舞弊調查是指法務會計人員利用對相關資料的調查,對可能發(fā)生的舞弊進行及早預防;訴訟支持是指在訴訟過程中,法務會計人員就案件所涉及到的會計事項發(fā)表意見并將其呈現給法官,以確保訴訟的順利進行;損失計量是指基于價值計量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法務會計人員就涉損事項的貨幣價值進行評價;專家證人是指法務會計人員受當事人委托,以當事人的專家證人身份出庭作證,幫助當事人獲得訴訟優(yōu)勢或最終勝訴。
法務會計的四大基本職能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法務會計是一項會計法律服務活動,主要提供用價值量信息表述的鑒定意見或證據信息給潛在使用者使用,其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與技術性。
(一)缺乏針對法務會計行業(yè)的制度和規(guī)范的約束
時至今日,我國仍然缺乏專門的制度和規(guī)范來對法務會計工作進行適當的管理,從而導致市場準入基本無門檻,以及相關業(yè)務的盲目擴張。從業(yè)人員職業(yè)素質參差不齊,各方惡性競爭。責任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了從業(yè)人員或機構風險意識淡薄、收費不合理等問題。隨著矛盾的日益尖銳,這些相類似的問題可能使法務會計整個行業(yè)面臨“訴訟井噴”的壓力與風險,并深刻的危害到法務會計這個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
(二)相關法律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要法系,兩者涵蓋了大多數的國家。我國由于深受大陸法系的影響,在法學淵源、法學思維方法等方面都有別于英美法系的國家,這種影響深刻的體現在我國的司法體制上,進而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我國的訴訟機制和證據采信規(guī)則。事實上,在我國現行法律下,法務會計提供的“專家意見”并不包括在我國法定證據形式內,而在“內外意見”、“多方意見”的情況下,其發(fā)揮效用就更依賴公權利的判斷和采信。而且我國目前對于提供法務會計鑒定責任中的職業(yè)責任和法律責任界定也不夠完善。
(一)準入制度
在法務會計鑒定的準入制度上,英美法系國家與大陸法系國家是有相當差別的。專家證人是英美法系國家的概念,專家證人作為鑒定主體,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其的準入資格,只是抽象地規(guī)定專家證人應該在一定專業(yè)領域內具有優(yōu)于常人的水平。但相對于一般專家證人,英美法系國家則明確限定了法務會計專家證人的資格,比如在美國,從事法務會計工作必須擁有注冊舞弊審查師、注冊會計師、注冊法務會計師和注冊破產與重組會計師這四種資格的其中之一;如果不具備,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從事法務會計工作的,除非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其已經具備了被授予資格的知識基礎。在英美法系國家,法庭上當事人雙方的對抗通常是檢驗專家證人優(yōu)于常人能力的方法,而某一專家證人是否具備相應的專家證人資格則有法官來最后決定,即采取事后審查的方法。鑒定人是大陸法系國家的概念,鑒定人作為鑒定主體,有專門的成文法來強制規(guī)定其的準入資格,如我國《決定》第四條規(guī)定,具備相關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相關專業(yè)執(zhí)業(yè)資格或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本科以上學歷、從事相關工作五年以上具有較強專業(yè)技能的人員,可以申請登記從事司法鑒定業(yè)務。至于鑒定人優(yōu)于常人的能力在大陸法系國家則是通過事前審查的辦法。
綜合各方面情況考慮,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建立獨立的法務會計行業(yè)管理機構,實施專門的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考慮到一名合格的法務會計人員除了需要具備豐富的會計實務經驗之外,還需要具備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如熟知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掌握訴訟程序和證據規(guī)則等。因此建立中國注冊法務會計師協會不失為一條可行之策,協會可對注冊法務會計師職業(yè)資格的取得和授予實行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試內容應包含法務會計所涉及到的會計和法律等知識,對于通過考試的人員,由中國注冊法務會計師協會統(tǒng)一頒發(fā)職業(yè)資格證書,在其從事法務會計鑒定業(yè)務工作兩年后,由中國注冊法務會計師協會統(tǒng)一頒發(fā)執(zhí)業(yè)證書。
(二)報告制度
即便是不同法系的國家,在報告制度規(guī)范上都有各自統(tǒng)一的格式和標準,只是英美法系國家報告制度規(guī)范是在法務會計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后形成的,具有“俗成性”的特點,而大陸法系國家的報告制度則是由相關司法機構直接制定和應用的,其更加偏向于“強制性”。
因此,法務會計鑒定報告的制度規(guī)范應該由相關司法機構指導,在市場制度下運作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科學和易懂的相對固定的形式。如法務會計鑒定報告應該包含下述內容:法務會計鑒定的委托人名稱、委托鑒定內容和目的、法務會計鑒定委托人和受托人各自的責任;法務會計鑒定的原則和依據;法務會計鑒定的方法和過程;法務會計鑒定結論以及該結論的法律效力和適用范圍;法務會計鑒定人的簽章及鑒定日期。法務會計鑒定報告應附上法務會計人員與形成鑒定意見有關的一切法律證據作為附注以備使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注冊法務會計師在進行法務會計鑒定的過程中,不能就法律性質和會計事實與本案的關系下定義,只能基于對財務會計資料的分析,以此對所涉及到的會計事項發(fā)表鑒定意見,即注冊法務會計師通過法務會計鑒定報告幫助法官理解相關會計事實和關系,最終定性意見由法官而不是由注冊法務會計師作出。
(三)作證程序制度
由于英美法系國家的訴訟模式是基于對抗制,其強調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權利和訴訟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擁有知曉和反駁對方提出證據的機會,不允許某一方利用證據來突然偷襲。因此,英美法系國家對專家證人出庭參與質證有強制性的要求,即只有出庭進行交叉詢問并由當事人質證后的專家證據才被法庭所采納。而且,當事人取得的專家證據還需依法定程序進行公示,未經公示鑒定結論的當事人不得傳喚相關專家證人出庭以證人證詞的方式作證。而大陸法系國家的訴訟模式是基于法官職權制,其強調了法官的中心地位。因此,鑒定人出庭主要是接受由法官而非當事人主導的詢問,在這一點上,弱化了當事人的質詢權。并且在特殊情況下,經法庭批準鑒定人可以書面聲明的方式作證。可以看出,兩大法系在作證程序上還是存在很大的區(qū)別。
相比大陸法系的法官職權制,筆者還是更傾向英美法系對抗制的訴訟模式。所以在法務會計的作證程序制度上,筆者認為應該更多的添加一些對抗制的成分,以配合《決定》的出臺。具體的說,當事人雙方都有權利委托和授權法務會計人員,但在最多不能超過兩位,并且對法務會計人員的出庭應該有強制性要求,其所提出的鑒定結論必須當庭宣讀和解釋,同時接受法官及當事人的詢問。值得指出的是,法務會計人員只能接受詢問,不能就詢問或其他方面提出質疑。法務會計人員在法庭上所作的一切稱述都應該被記錄,以作為其承擔相關責任的依據。
(四)收費制度
在英美法系國家,提供法務會計服務的機構和人員是接受法院或雙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參與到訴訟活動中來,提供相關的專業(yè)技術支持,這種服務活動具有營利性,因此其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均在市場機制下運行。而在大陸法系國家,司法會計機構和人員的配置是為了彌補法官財務會計知識的不足,協助以解決涉及到相關案件而存在,其履行的是行政職能,具有非盈利性,因此其收費均以國家規(guī)定統(tǒng)一征收。
正由前文所述,在我國法務會計新局面已經確立的背景下,筆者認為其收費制度規(guī)范也理應在市場機制下運作。就部分學者認為可以參照注冊會計師審計服務業(yè)務或審計鑒證服務業(yè)務的收費標準而言,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夠全面,還應考慮到以下因素:一方面法務會計人員的知識成本較高,因為法務會計人員除具備專業(yè)財務會計知識外,還需要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果出庭更是對文書功底、語言技巧和思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由此可見法務會計人員付出的智力和勞務程度較高;另一方面,法務會計人員提供的服務較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審計服務業(yè)務或審計鑒證服務所承擔的風險要高,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法務會計人員提供的服務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其所涉及到案件的判決結果。當然,法務會計服務勢必會增加訴訟成本,并有可能導致經濟基礎較好的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處于有利地位。因此,在考慮了上述因素后,筆者認為法務會計收費制度規(guī)范應由中國注冊法務會計師協會協調司法部門等,根據法務會計各項業(yè)務內容的復雜程度和所承擔風險的高低,制定統(tǒng)一合理的收費依據和收費標準,允許在一定范圍內的價格競爭,但必須設置上限和下限,以防止惡意壓價或坐地起價。
[1]戴德明,周華.法務會計若干基本問題研究.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1(3):1-5.
[2]張?zhí)K彤.法務會計的訴訟支持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86-88.
[3]張蕊,楊書懷.法務會計鑒定意見的采信機制研究.會計研究,2013(8):89-95.
[4]李若山.法務會計——二十一世紀會計的新領域.會計論壇,2000(1):10-11.
[5]熊磊,漆佳.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fā)展初探.會計之友,2012 (30):20-21.
[6]David D.Jarnigan,Lisa M.Shafer and Ronald M.Mano.Foren sics:The Hot job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New Accountant,Oct.1995:25-30.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