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淺論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李燕
隨著經濟持續發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日趨龐大,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全球經濟放緩和我國經濟轉型的新格局下,市場經濟競爭愈發激烈,眾多中小企業處于生死存亡關口。本文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其融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些許幫助。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融資
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國外乃至一些發達國家都比較普遍,我國尤其突出。針對該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雖有一定的緩解,但是還沒有取得顯著成效。不斷縱深推進的金融體制改革,貨幣政策的收緊收嚴,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眾多中小企業因資金問題倒閉,引起了國內各界的關注和議論。我國政府積極采取宏觀調控和微觀舉措,如減免稅收、加速折舊,全面推行“營改增”等措施,以期降低中小企業負擔。除了依賴國家扶持等外部因素外,中小企業還要從自身財務管理方面找原因,不斷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才是自身長期發展的根本。
1.融資難、融資貴、渠道少
雖然我國已設立創業板、“新三板”、區域股權中心等資本市場,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但因參與市場主體自設門檻,高中介費,交易所交易不活躍、市場流動性不足,產品單一,高監管成本等因素,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小額、便捷、靈活、多元”融資需求。
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機制不匹配,造成融資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相關融資政策缺位,如抵押品的要求,大多中小企業尤其是服務業難以滿足抵押的標準;銀行為把控風險,不愿意放貸給規模小、經營不規范、信用等級低、資質低的中小企業,更傾向于服務大客戶、大企業,從研究數據看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占比與其在總企業數量規模占比背離;銀行貸款程序復雜,中小企業因融資時間緊、頻率高,易錯失良機。不樂觀的外部融資環境,迫使不少中小企業為了謀求發展,不惜從“影子銀行”等組織處取得資金,承擔高昂的資金成本。
2.財務管理意識差,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
作為投資者、管理者的業主們,大多數財務管理知識匱乏,缺乏系統的財務管理理念,經常根據業務需要和直觀感覺隨意更改財務決策,財務管理意識極為薄弱。為了眼前利益,中小企業重技術和產品,輕財務管理;重生產和銷售,輕公司理財;重現金回流,輕資金科學管理。淡薄的財務管理意識,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天花板,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絆腳石。
3.缺少戰略規劃,投資決策盲目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缺少長遠的發展理念,企業發展戰略模糊,對企業發展大局判斷不明確,依賴經驗盲目投資,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使得其歷盡艱難籌集的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據新三板消息,絕大多數企業不愿意披露募集資金的實際使用方向,更有專家指出,不少中小微企業把募集到的資金用于金融和理財資產投資,如炒股等,并非切實有效用于企業轉型、發展創新和業務需求。
4.專業人才缺乏,財務人員素質低下
中小企業因自身原因,難以吸引高水平專業財務人才,影響其財務管理水準,導致投融資工作效率低,制約其發展。不少中小企業采取財務外包,或財務崗位限制,一個財務崗位兼管報稅、工資核算等多項工作,分工不夠精細、明確,內控監督不足。財務人員專業素養不足,工作停留在收付賬款、財務核算等基礎層面,難以滿足財務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專業性和特殊性要求。另外,大多中小企業為了保證資金安全,用人唯親,達不到專業要求。
1.拓寬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可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拓寬融資渠道,使其渠道多元化,才能有效的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內源融資主要包括初始投資形成的股本、盈余留存等,是首選融資方式。通過以下方式加強內源融資:一是引進戰略投資者,通過增加合伙人或投資人的方式融資;二是加強盈余管理,減少分紅,提高留存比;三是加強流動資金管理,賬面資金理財管理,提高資產周轉率,如早收晚付、嘗試零庫存管理、減少資金占用等。
外源融資是企業從外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包括證券交易所、銀行貸款、非銀行金融機構等。通過以下方式加強外源融資:一是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爭取在區域股權市場、新三板、創業板等證券交易場所上市或掛牌,直接發行股票融資;二是加強與銀行合作關系,多溝通和交流,在爭取直接貸款的同時,開拓股權質押等創新產品,建設信用融資渠道;三是與券商、信托、基金、私募股權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改變傳統融資模式,如采取資產證券化模式,融資融券等創新形式融資;四是嘗試風險可控的民間借貸等。
2.樹立財務管理理念,健全財務管理機制
完善的企業管理機制是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和轉變為大型企業的基石,而財務管理機制是企業管理機制的鑰匙。廣大中小企業業主轉變觀念是關鍵,改變以往粗獷、單一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向科學、精細的財務管理模式,只有從思想上牢固樹立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才可能迎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繁榮景象。
健全財務管理機制也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一環,也是吸引外部投資人的重要舉措。健全的財務管理機制,有利于規范內部投融資環境,有利于保障投融資的順利進行,對不參與中小企業經營的投資人來說,也是其控制資金風險的主要抓手。
3.加強調研,提高投資質量
中小企業怎么把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至關重要。中小企業既可依托專業的咨詢機構,梳理業務線條,建立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可充分進行市場調研,有目的、有目標的選取投資項目。可以利用財務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和現代化財務管理工具等,分析投資現金流,預測盈利狀況,合理科學的投放投資預算,做到風險可控可量化。
4.管理和培訓財務管理人員
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是加強中小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培養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財務人員聘用要慎重,不能任人唯親。二是加強財務管理人員培訓,不僅要加強財務知識的培訓,還要加強員工自身素質、理財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理念。三是財務管理績效與考核掛鉤,提高財務人員的積極性。
綜上可知,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和中國經濟發展轉型,中小企業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如何解決融資難和財務管理問題成為企業首要目標。企業需要解放思想,拓寬思路,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樹立先進理念、將有效的融資方式引入中小企業當中,著力建設培養出一支高素質財務管理團隊。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小企業的長久穩步發展打下基礎。
[1]王君毅.對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討論[J].廣東審計,2005,(03).
[2]李惠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7).
[3]楊桂娟.小公司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J].集團經濟研究,2007(1).
[4]王信玉、張玉芳.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金融理論與實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3(10).
(作者單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