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如何加強政府資產的管理
張建軍
政府資產管理作為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財政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證政府正常運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時間以來,我國政府資產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在有關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政府資產管理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構建我國政府資產管理新模式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政府資產管理;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政府資產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理論研究不深、重資金管理輕實物管理、重資產采購輕資產管理、大量資產閑置、使用效率較低等問題,從根本上影響著政府資產作用的發揮。
政府資產具有平衡經費、保障運行的功能,是政府機關行政經費保障的延伸,作為國家行政經費的延伸,本質上是為國家管理服務。通過政府資產可以有效調節社會總需求,政府性資產的增長勢必增加社會總需求的增長,有效調解國民經濟運行,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政府資產的管理體現了政府的管理能力,通過管理好政府所控制的相關資產,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影響著其他資產的管理水平。
政府資產管理是國有資產管理和財政預算管理的延伸,也是政府機關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政府資產管理的研究,既是對政府自身運行規律的把握,更是對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機制的研究。
加強政府機關的行政管理,有助于政府機關提高行政運行效率,體現公有財產和公共財政的精神;有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保證政府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有助于節約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政府資產具體來說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為完成相關職能任務占用的全部資產中屬于國家所有的那部分資產。肖涵(2005)指出,我國政府資產大約占國有資產的25%,如此巨大的政府資產,在管理中卻存在著職責不清、管理長期缺位、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不健全的問題。張清華(2008)認為我國政府資產在管理和采購上存在預算約束不嚴格、政府資產隨意采購、處置報廢的問題,在資產的使用和處置上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石磊(2012)指出,我國政府資產管理主要存在“家底”不清、責任不明、管理不善等問題。羅軍祥(2013)指出,政府資產每年都存在潛在的流失,并且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方紅(2014)認為,我國政府資產存在產權不清,在配置和使用上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使用效率較低,資產浪費嚴重。郭瑞(2014)認為政府資產管理的相關法律落后于實踐,在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無法用法制的思維來應對,缺乏相關制度的約束。牛曉艷、黎靜、廖嫻萍等學者認為,要對政府資產管理進行改革,理順管理體制和機制,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探索建立依法治“產”、科學化管理、權責明晰、制度健全的管理體系,由原先的依靠行政手段實現政府資產管理,改為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來管理,探索新形勢下政府資產管理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注重政府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進行調查研究,努力摸清底數,各級政府先后組織精干力量對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后勤資產、國有土地進行了調查,并做了重要的統計工作。掌握了政府資產的總量、分布和使用情況。二是建立資產管理網絡平臺,對于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更加規范。三是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資產管理的現狀,建章立制,各地先后出臺相應的資產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政府資產的管理工作。四是強化機構和隊伍建設,各地紛紛建立資產管理機構,配備相關人員,加大對資產的統管力度,強化了資產管理機構的職能定位。
(一)資產配置不合理,閑置現象嚴重
在資產的配置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標準,經費充足的部門單位辦公資產配置相對豐富,導致了資產購置的隨意性,造成資產的閑置和浪費。
(二)資產管理重采購,輕日常管理
各單位熱衷于爭取資金和項目,有資金后就采購設備和辦公設施,對于如何使用好這些資產則重視程度不夠。部分資產僅使用了不到一年才八成新就要廢置,利用項目資金另行購買。資產購置資金的多元性導致了資產使用效率不高,權責不清晰,也就導致了寧可閑置也不調配或劃轉其他部門,資產管理和使用效益較低。
(三)資產管理與會計核算相分離
資產明細賬記錄不真實,歷史資產較多,無法清點清楚,也就導致了賬實不符,大部分政府資產不計提折舊,導致掛賬現象嚴重,有的資產已經報廢或處置,但仍掛在賬目上,資產管理缺乏準確的會計數據。有的將資產隨意調撥,擅自處置閑置資產,低價轉讓政府資產,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四)管理方式方法相對落后,改革創新力度不夠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資產管理相對滯后,數量巨大,真正盤活政府資產對于調控國民經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政府資產的管理大多數是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缺乏相應的經濟和市場手段,無法更新資產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理論成果,基本上是處于資產管理的低級階段,資產管理信息程度低、資產利用效率不高是當前資產管理改革的主攻方向。
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是政府機關對于資產管理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將重點工作放在了政府行政職能上,自身建設和自身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與政府預算管理銜接性較差。管理體制不健全,在管理中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無具體負責人和管理者。資產使用方面,缺乏績效評價體制,激勵與約束機制尚未建立。政府資產相關法律法規較為滯后,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是無法實現政府資產的優化管理,必須借助法律手段和市場的作用。
(一)成立政府資產管理機構
加強政府資產管理是構建服務型、節約型政府的關鍵。管理機構的設置是核心,是政府資產管理的中樞。政府資產的管理作為公共產品,具有市場性和行政性的特點,政府資產管理機構的設置應將資產管理職能和財務管理職能相結合,劃歸至財務管理部門管理,成立省級機構,負責指導全省的政府資產管理工作,對各市縣市區進行業務指導。
(二)建立省級政府資產管理系統
系統要包括資產購置(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和資產處置、績效評估等相應模塊,制定政府資產配置標準,與預算管理系統相銜接,將政府資產的采購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加強政府采購的約束力,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建立資產管理臺賬,建立公開透明的政府資產處置機制,明確資產處置方式方法。建立政府資產績效評價模塊,建立以資產質量、安全、使用效率和貢獻為主要指標的績效評價體系。
(三)建立政府資產監督機制
要加大法治建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制定本地區、本單位的管理辦法,實現用法律規范資產管理。建立政府資產監督管理機制,在省級機關成立資產監督委員會,制定政府資產定期報告制度,在重要部門建立政府資產派駐管理機構,對單位資產進行監督管理。
[1]范志仁.閑置在基層的政府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06-23.
[2]吉富星.關于政府資產負債管理框架的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5-01-05.
(作者單位:聊城市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