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芳
基于SWOT分析下的國內事務所并購國際四大所需條件探究
徐雅芳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并購國際四大的優勢、劣勢、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最終提出了國內事務所并購國際四大所需的條件。本文意在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并購做強做大從而守住本土市場、進軍國際市場提供可能性的努力方向,促進我國國內事務所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優化我國審計市場。
SWOT分析;事務所并購;規模化;國際化
國外會計師事務所由原先的“八大”發展為現在的“四大”,合并正是貫穿其會計師事務所形成規模化經營的一條主線,也是它們今日能占據審計市場如此大份額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正如Terrence所指出的,審計市場的有效性與其市場集中度成正比,市場集中度越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越高,審計市場也就越有效。
隨著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以及國際化進程的提速,我國的審計市場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市場內是否已形成規模較大且穩定的、具有足夠大競爭優勢的會計師事務所團隊,它能否得到審計市場及資本市場的認可,它能否和國際接軌、逐漸向世界一流審計水平靠攏等。加快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做大做強,從而逐步優化我國審計市場,是我國審計行業應對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的必然選擇。那么我國國內事務所是否可能通過并購國際四大來攻克以上難關呢?以下將使用SWOT分析方法對其并購行為進行具體分析,并總結出內資所并購國際四大所需的條件。SWOT分析是戰略管理過程中用于尋找和識別組織機會的分析技術。其中,“S”和“W”指通過對組織擁有的內部資源進行分析來評價組織的優勢(strengths)和劣勢(weaknesses),以便識別本組織有哪些與眾不同的能力與長處,以及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與局限。“O”和“T”指在外部環境分析的基礎上評估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機會(opportunities)以及組織可能面臨的威脅(threat)。
(一)充分了解市場環境。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對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擁有更高的熟悉度,內資所對市場環境中相關的法律條款、國家政策以及企業的運行機制和特點等更為了解,并且在社交網絡和信息資源方面,也能夠與有關行業部門的主管保持緊密聯系,時刻洞察行業新的動態與發展方向。“主場作戰”將會成為其成功實現并購的一個巨大優勢。
(二)較低的成本與價格。相比國際四大而言,國內事務所具有明顯的成本和價格較低的優勢,而這也正是我國事務所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優勢。從我國目前會計服務市場的環境以及客戶需求來看,價格是客戶選擇事務所時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低成本與低價格是國內事務所想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的尤為重要的優勢。
(一)缺乏高附加值項目。近年來我國審計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國際四大的業務紛紛由審計業務開始向咨詢業務轉移,與國際四大相比,我國國內所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傳統的審計業務,并未將眼光放在更具有附加值的業務例如非鑒證業務上。
(二)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高素質的國際化專業人才是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進軍國際市場不可或缺的資源。目前國內事務所的員工普遍存在年齡老化、知識水平較低的問題。國內所30歲以下的注冊會計師僅占1/7,國際四大比例過半;國內所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僅為半數,國際四大幾乎為百分之百。人才上的劣勢必然會在并購的過程中成為“拖油瓶”般的存在。
(三)缺乏國際認可的品牌。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了近三十年,然而始終缺乏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更難占據一席之地。品牌的缺失一方面導致了如今國內部分優質客戶尤其是高端市場的企業更愿意和國際四大合作,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將來行業進軍國際市場時,外國客戶對中國品牌認知的缺失,從而成為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壁壘。
(一)國內相關政策的支持。近年來,國內相關部門陸續出臺合并政策支持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化發展。自1998年我國實行脫鉤改制以來,2007年出臺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2008年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擴大規模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等,緊接著是貫徹2009國辦發56號文件精神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0]26號就合并工作中的重要程序提供指引,這三次并購浪潮力推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規模化發展。
(二)相關行業的國際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隨著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的業務與分支機構的不斷壯大,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也越發成熟和穩健,并逐漸具備國際視野。一方面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將成為為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務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成果也將使得事務所“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速。
(一)反被國際四大收購的威脅。我國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整體實力較為弱小,會計服務市場對國外卻開放得過快,同時國家政策對本土事務所的保護程度還不夠,因而增加了被對手吞食的威脅。國際四大進入中國的新興市場,依靠其巨大的世界市場份額和品牌優勢,積極開拓中國內地業務,吸引本土的優質客戶,完全有可能在中國本土事務所收購國際四大之前率先將內資所收購。
(二)執業標準與國際慣例仍有差距。在審計準則方面,我國與國際標準具有較大的趨同性,但是與國際慣例還沒有完全接軌。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以及《企業財務通則》等,大致形成了以基本準則為中心的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規范框架,然而與國際慣例上的較大差距仍會使得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國際市場上的業務難以得到認可,無法為企業提供跨國一體化的服務,給并購后的業務整合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自身做大做強方面。國內所需要在規模和質量兩個層面上同時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這可以通過先在本土所之間進行并購,提高國內事務所的市場競爭能力,達到一定規模后再追求高附加值的業務,拓展新業務領域,實施相關多元化,進而樹立自身的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從而在實現自身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的同時也能夠具備并購國際四大的硬實力。
(二)人才建設方面。人力資本是會計師事務所最重要的資源,國內事務所必須采取更為積極的人才戰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這樣才有可能在人才團隊上具備與四大抗衡的能力同時也在軟實力上具備收購國際四大的可能性。
(三)政府政策方面。審計行業的監管機構應為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我國本土所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防止國際四大率先收購我國國內事務所,并且我國的相關職能部門還需進一步完善合并程序,設計恰當的合并方式,在政府政策方面為我國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收購國際四大創造可能性。
(四)并購后的整合方面。合并后的我國國內事務所和國際四大要能形成在戰略、策略、業務、組織、機制、人力、資產和文化上的協同,實現管理和經營的協同效應,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1]趙保卿,張月琴.基于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視角的審計市場結構優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97-103.
[2]陳薛孝,譚文浩,鄧春艷.基于國際化視角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戰略研究[J].財會通訊,2012,16:28-30.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