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審計風險的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
張寧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經營方式越來越復雜,多變的經營方式使審計風險日益增加。審計風險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對于審計風險,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仔細分析其形成原因,找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風險;成因;防范對策
審計風險是指企業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但審計人員在審計后發表了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人員的意見或結論往往是建立在其職業審查和專業判斷上,因此總會出現偏離客觀事實的可能性,這就會給利用審計結果的利益相關者帶來或多或少的損失,從而形成審計風險。審計風險包括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即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又包括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獨立于審計活動而存在,審計人員一般難以控制,檢查風險往往是由審計主體行為本身造成的,因此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來控制。
1.經營環境日益復雜,經營范圍不斷擴大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瞬息萬變,內外部環境及企業自身的內部經濟活動的變化也會帶來審計風險。例如,企業的人員流動頻繁,管理體制不斷變革,工作環境處于不穩定狀態,會使企業的內部控制比較薄弱,從而增加了錯誤或舞弊的發生機率,增加了審計風險;企業內部業務的復雜性及業務量的多少也會影響企業賬務的準確性,造成一定的審計風險;一些高競爭性或者經營風險高的行業,其發生經營虧損的概率往往比其他行業高,對于這類企業的審計,審計人員會承擔更高的風險。另外,審計范圍的不斷擴大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傳統審計方法主要是對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否公允、合法,發表審計意見,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首先要判斷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審計責任也從股東擴大到債權人及社會公眾,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審計風險。
2.審計取證難度增大,審計方法不當
審計人員依靠審計取證獲得發表審計結論的依據,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直接影響著審計質量的高低。現代企業經營的復雜性使審計對象變得廣泛而復雜,這會增加審計取證的難度。在審計時采取抽樣審計,抽樣風險的存在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因此,如果采取的審計方法不當,往往會造成一定的誤拒或誤受風險。
3.審計人員的能力及職業道德
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審計質量的高低。審計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對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審計人員業務不精,經驗不足或者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不高,在計劃、取證和分析得出結論時出現偏差,也會造成審計風險的增加。
4.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落實
審計質量決定了事務所和審計人員的生存和發展,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提高審計質量方面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我國現在的小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一般停留在基本的審核工作底稿上,沒有形成多級復核制度,甚至由于激烈的競爭,一些事務所會主動降低收費標準來招攬業務,更有甚者犧牲審計質量來“討好”客戶,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成了擺設,不能發揮其有效的監督控制作用,這些行為也會增加審計風險。
5.缺乏獨立性
具有獨立性是會計師的靈魂。會計師不但要具有實質上的獨立還要有形式上的獨立,保持獨立性才能有效地開展審計工作,才能做出公正準確的審計結論。審計人員一但喪失獨立性,其發表的審計意見就會缺乏公正性和準確性,利益相關者根據其發表的審計意見做出的經濟決策可能會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造成大量的損失,這時利益相關者如果起訴會計師,那么會計師必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審計風險由此產生。
通過分析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盡量避免發生某些導致審計風險的行為,從而降低審計風險,既保護了會計師,又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參考意見,達到雙贏。
1.謹慎選擇被審計單位,保持良好的溝通
審計風險存在于審計過程的始終。審計人員在選擇被審計單位時要考慮到由于被審計單位的內外部環境和經濟業務所導致的選擇風險,因此在考慮其作為客戶時,要著重考慮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的品行和能力、管理人員的異常壓力,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性質和其所在的行業因素等;其次,會計師在選擇客戶時,也要考慮自己是否具有承擔該業務的能力,如果被審計單位要求的審計業務超出了會計師的業務能力范圍,則會計師就要拒絕接受委托,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審計會帶來很大的審計風險。另外,會計師要與被審計單位的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無論是管理層還是一般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能有效的防范審計風險,在實施審計程序的過程中會計師應于客戶經常溝通,通過溝通可以了解一些觀察不到的信息,以利于形成審計證據,同時也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傳達給被審計單位,在政策范圍內對經濟業務進行調整使之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的規定。
2.保持謹慎的職業態度,督導審計過程
保持謹慎的職業態度,是審計人員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的根本,審計單位的管理層,對此要有更加清醒的認識。首先要有統一的思想認識,保持謹慎的職業態度,把本單位塑造成有良好信譽的專業機構;其次,對于員工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方面,要設置準入制度。管理層要強化風險管理的培訓和訓練,風險管理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每位職業者都要有風險意識;另外,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包括審計人員的獨立和審計機構的獨立,只有真正保持獨立性,才能不受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影響,才能在審計過程中形成準確的審計意見和結論。
3.確定適當的重要性水平,履行嚴格的審計程序
審計風險的高低取決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斷,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又依賴于審計風險的評估,兩者互為前提。因此,要根據客戶所處的行業特點及客戶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重要性水平,對客戶的審計風險從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進行分析。履行嚴格的審計程序,能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要審計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審計程序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做到從總體上把握審計質量,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
4.選擇恰當的審計方法
審計人員應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特點及審計目的選擇恰當的審計方法,從而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例如,對于一些內控管理薄弱、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或經濟業務繁雜的企業,要提高重視程度,先從總體上判斷其出現錯報或舞弊的幾率,適當擴大樣本量,增加審計范圍;對于計算機審計要采用輔助技術,比如,系統分析、系統測試和特殊問題等,以此來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1]徐德.論現代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控制方法[J].審計研究,2005(2).
[2]胡春元.審計風險研究[M].東北財大出版社1997.
[3]劉力云.審計風險與控制[M].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