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陽
(福州大學 法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6)
?
分居財產制度的構建
林星陽
(福州大學 法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6)
我國現行婚姻法立法采取法定夫妻財產制和約定夫妻財產制并存的夫妻財產制度。夫妻財產制盡管不斷被修正,但依然存在諸多不足。文章從分居財產制度的發展出發,結合外國當前先進分居財產立法,從而探討我國建立分居財產制度的意義、可能性及必要性,最終旨在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分居財產制度提出適當的立法建議。
分居;夫妻財產關系;外國別居;法律構建
分居,在世界婚姻立法史上早有記載,曾記載于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中,作用是確認時效婚姻制度的解除。伴隨著分居制度的不斷發展,分居所涉財產歸屬問題被逐步提出并不斷完善,夫妻分居財產制度逐漸走向成熟。
(一)夫妻分居財產制度的概念
分居與同居相對,是指出現某種符合法定情形而無法繼續同居時,通過法院判決或雙方合意,保留一定夫妻關系,同時準予夫妻雙方免除同居義務的一種婚姻法制度。其有五個構成要件:(1)主體上,分居雙方必須具備有效婚姻的主體資格;(2)主觀上,以解除同居義務為目的。所謂夫妻同居義務,是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的二人,共同承擔包括夫妻性生活,夫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經濟上、精神上相互關心、幫助的義務。解除夫妻雙方的同居義務,即免除當事人共同生活的義務;(3)客觀上,實行了以保留法定婚姻關系為前提的分居具體行為;(4)因果關系上,夫妻分居的意思表示與分居行為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5)時間上,分居符合法律規定的永久分居、不定期分居和定期分居的情形之一。分居是一種法律行為,以合法婚姻關系的存續為前提。
夫妻分居財產制度,是指對夫妻分居期間一方所得財產的歸屬、使用、收益、管理、處分以及債務清償等的法律制度。它符合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所處置財產是夫妻分居期間的財產;第二,所處置財產包括所得、債務及財產性權益。
(二)夫妻分居財產制度的歷史
分居思想起源于基督教,基督教盛行禁止離婚主義,認為離婚是有違人倫的表現。分居制度作為一種特有的制度,產生于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會法。在此背景下誕生的分居制度是為不堪共同生活的夫妻所設。分居制度創設的目的在于對立法中禁止離婚規定的補充和救濟。經過千百年來的演進和立法觀念的改變,該制度正不斷革新,在近現代以來成為了離婚的主要依據之一。[1]
(三)夫妻分居財產制度設立的意義
在我國設立夫妻分居財產制度,從法哲學角度分析,能更好地實現公平、正義的法學價值;從實務的角度出發,能有效解決分居過程中的財產糾紛問題;從司法角度出發,將夫妻分居財產制度法律化能促進司法辦案的效率,降低司法壓力,節約司法成本;從立法者角度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國婚姻立法,促進婚姻法立法全球化。
1.設立分居財產制度,有利于實現公平正義理念
在我國設立分居財產制度,有利于實現公平正義。首先,明確夫妻分居財產制度的內涵,有助于使夫妻分居時段的財產責任趨于清晰化,防止夫妻一方為了實現離婚、個人投資需求而與另一方結合等目的人為制造分居的事實以及惡意逃避責任,保護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其次,設立分居財產制度,同樣有利于維護子女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分居財產制度的法律化有助于保護子女在夫妻雙方分居期間的法定權益,在維護交易安全時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2.設立分居財產制度,有利于維護家庭和社會秩序,避免財產糾紛
通過立法確認的夫妻分居及相關財產制度,有助于給予夫妻雙方法定的思考時間,夫妻雙方對婚姻的思考應當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分居作為離婚的緩沖帶,有助于夫妻雙方權衡利弊,避免草率離婚、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同時,明確分居過程中夫妻財產關系,能有效避免由法律空白帶來的諸多財產糾紛問題。
3.設立分居財產制度,有利于完善婚姻立法,推進法律全球化趨勢
我國婚姻法對分居的程序、條件、法律后果及分居期間財產的處置問題均未作具體規定,這就使得作為離婚法定理由的兩年分居事實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取證困難,可操作性不強。設立分居財產制度,一方面,能將分居時期與財產相關的舉證責任轉向當事人,大大減少司法成本,降低審判的壓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國與世界上已設立分居制度的成熟型婚姻法立法國家、地區進行接軌,更好地處理涉外婚姻案件,推進法律全球化趨勢。
當前我國尚未確立夫妻分居財產制度。婚姻法在夫妻離婚章節中對分居有蜻蜓點水般的規定,除此之外并無涉獵。夫妻分居財產制度是我國婚姻法立法一大空白。
(一)我國關于夫妻分居期間財產問題的規定
我國目前婚姻法立法規定對于夫妻財產采取法定夫妻財產制與約定夫妻財產制并行,以個人特有財產制作為補充。2001年4月28日,最新修訂的《婚姻法》中第十七至十九條中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內容囊括:法定夫妻共有財產和夫妻約定財產的內容及范圍,夫妻對共有財產享有平等處理的權利。此外,《婚姻法》解釋二的第十二、十三條,解釋三的第五條,都對“共同財產”的范圍進一步明確化。
縱觀我國現行《婚姻法》、《婚姻法》三部司法解釋和最高國家司法機關的其他解釋條文可知,我國現行婚姻法立法對分居問題有所涉及但缺乏具體規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雖然規定了分居可作為判決夫妻離婚的情形,但對分居的進一步規定和分居期間財產的處置問題均未觸及。
(二)我國關于夫妻分居財產規定存在的問題
1.夫妻分居制度空白,夫妻分居財產規定無依托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民法理念遵從“法無規定即自由”。目前,我國婚姻法立法中對夫妻財產制度的研究正逐步健全和深化,但處于修正階段的夫妻財產制度仍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夫妻分居制度的設立是規定分居財產的前提和基礎,無具體的分居制度就無相應的分居財產制度。分居制度包括分居含義、程序、條件、法律后果及分居期間財產等內容,分居制度的空缺意味著分居性質不明確?;橐龇ㄔ陔x婚章節中對夫妻分居有所提及,但分居并非作為一種專門的法律制度而設立。分居制度作為分居財產制度的必要前提理應予以立法規定,但事實并非如此。分居性質規定的不明確使得與分居相關的條文的可操作性不強,并由此產生夫妻分居期間與夫妻同居期間財產混為一談的情況,當夫妻結束分居后,對于分居時期財產的處理就無從下手。
其次,以夫妻分居制度為前提的分居財產制度尚未建立,分居時段內針對夫妻雙方在財產方面的權利、義務,特別是義務分配問題規定的不明確,是引發更多夫妻財產糾紛問題的導火索。夫妻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導致分居,當結束分居之后,夫妻雙方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是雙方在分居期間的財產歸屬問題和一系列圍繞財產的權利和義務的分配問題。沒有相配套的夫妻分居財產法律制度,就沒有相對應的義務,因分居財產引起的糾紛在所難免。
2.約定財產制度適用率過低,分居財產權屬不清
我國目前實行夫妻法定共有與夫妻約定共存的夫妻財產制度,但夫妻約定財產制本身存在瑕疵?,F有的夫妻約定財產制僅從實體上對夫妻財產進行保護,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具體而言,是缺乏必要的公示程序。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約定形式、程序公示都是立法中未涉及到的。約定財產制因其自身局限性而導致的受眾程度不高,是現有夫妻財產制存在的問題之一。
此外,立法對分居財產權屬規定并不清晰。夫妻分居期間依然是夫妻關系存續的期間,這是世界普遍公認的。我國婚姻法尚未構建分居制度,對分居財產的規定更無從談起,我國司法實踐中一般將分居財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處理。夫妻分居期間不論情感或者物質上都減弱甚至切斷了聯系,此時對夫妻分居前、后財產作相同處理將導致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發生。
夫妻分居財產立法的缺漏,會導致兩個不良后果:第一,夫妻分居缺乏必要的公示,分居前、后財產出現混同,給舉證帶來困難。假設夫妻雙方因感情不和分居達到法定年限,當夫妻一方提出離婚申請,分居狀態即告結束,而夫妻分居時由于缺乏必要的財產公示,對于夫妻分居之前財產的起止時間、分居前約定財產在分居期間的增損、分居期間對爭議財產(遺贈財產、繼承財產、抽象財產)的處理將無從下手。分居前后財產出現混同導致舉證困難,訴訟難以順利進行,訴訟成本隨之增加;第二,分居期間夫、妻個人財產(包括所得和債務)與夫妻共同財產采取相同的處理方式是顯失公平的。在上述文中,夫妻雙方在分居期間個人的財產行為不符合以共同生活為基礎而創設財產的行為,夫妻二人均有各自的生活目標,復合與否不能充當“將夫妻分居財產作為共同財產處理”的理由,況且夫妻恢復共同生活與夫妻分居是兩個不同的階段,應區別對待。將分居期間的財產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處理本身過于牽強,同時也違背了公平原則。
3.法定夫妻財產制度不完善,缺乏非常法定財產制
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財產制、夫妻約定財產制在當前作為處理夫妻財產的一般性、原則性規定,而在立法體例中并不含對夫妻分居財產的規制。婚姻法對于夫妻分居期間的財產歸屬等夫妻財產的邊角性問題缺乏針對性規定,缺乏對分居財產的立法規制,使得夫妻財產的整體制度框架并不完整。
筆者以為,現行立法缺乏必要的非常法定財產制。[2]非常法定財產制,是非常態下所實行的法定財產制,是指當所通行的法定或約定財產制不足以規范特殊情形下的夫妻財產關系時,法律上適用另一種法定財產制——非常法定財產制來加以規范的一種制度。作為非常法定財產制情形之一的夫妻分居,理應適用該制度。
當前世界立法相對發達的國家、地區紛紛建立以本國、本地區為背景的分居財產制度,并據此處理分居期間的財產糾紛,頗有成效。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分居財產制度有各自的特點和差異。
(一)英美法系國家(地區)的分居財產制度
1.英國、美國的分居財產制度
英美法系國家與分居有關的制度稱為“別居制度”。英國立法規定了在司法別居與協議別居兩種情形下可實行分居,采用裁判與協議相結合的分居形式是目前英美法系公認比較合理的做法。筆者以為,一方面,這是重視自主協商與雙方合意的表現,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則;另一方面,當糾紛無法妥善解決時,司法適當介入是最終保障。在申請分居理由方面與申請離婚的唯一不同是申請分居時無需證明夫妻婚姻關系已破裂至不可挽回的程度。英國對夫妻分居財產規定的進步性在于對夫妻分居期間財產主張采取分別財產制,即在分居期間夫妻雙方解除以配偶身份自居的共同生活義務,夫妻雙方在分居期間所得財產作為個人財產處理。由于夫妻關系依然存在,故保留扶養、贍養、撫養等基本義務。
美國早期立法規定只有嚴格走司法裁判途徑才能實行別居(法定別居),后逐步引入分居(協議別居)。分居協議通常情況下可由法院強制執行。美國別居制度中對夫妻別居期間財產、財產性義務的規定有以下兩點:(1)財產上,別居時法庭要對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一方對另一方的扶養義務仍然存在;(2)對于子女的撫養,不必考慮婚姻關系中的不正當行為,即可判決有撫養該婚生子女義務的父母一方或雙方為子女提供必要、合理的撫養費。[3]此外,美國法對別居期間夫妻財產同樣實行分別財產制,別居時期的配偶關系尚存,各自仍要承擔相應的基本義務。
2.我國香港地區的分居財產制度
我國香港地區立法屬于英美法系,規定了三種分居形式:協議分居、制令分居、頒令分居。[4]此外,強制令分居屬更嚴格的頒令分居,是一種強迫分居的命令,旨在保護受害者的人身安全。
以上各分居形式中,對財產處理方式各不相同。協議分居對于分居期間的財產采取分別財產制的處理方式,同時規定了夫妻一方對另一方及子女的供養義務;制令分居與英國裁判分居相似,但制令分居對于財產的處理與離婚大同小異。香港分居制度的優點在于它充分權衡了民主與人權的關系,其從婚姻自由和維護婚內弱者一方權益兩方面進行考量,從形式乃至實質上都細化了對分居及財產制度的規定,加大了司法對婚姻的保護,分居立法相對英、美更加詳盡;而其缺陷就在于,過于具體的列舉式分居立法的方式可能帶來諸多不便,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要不斷更正以適應需求,這將影響法律的穩定性與權威性。
(二)大陸法系國家(地區)的分居財產制度
大陸法系的分居與離婚共存。與英美法系恰好相反,大陸法系對于夫妻分居的規定十分詳盡,對夫妻離婚的處理相對簡單。筆者以為,第一,這從客觀上體現立法的嚴謹性。將分居作為離婚的分界線,體現了立法者對于分居制度的考量和對分居行為慎重對待;第二,這在主觀上善意提醒有分居意圖的夫妻雙方進一步慎重考慮。
1.法、德等國的分居財產制度
法國的別居制度,可謂是大陸法系的代表。法國并不承認協議別居,判決是別居成立的唯一途徑,法國民法在適用別居上嚴格限制了婚姻當事人選擇別居的自由。法國的夫妻別居財產制度內容有以下兩點:第一,對于夫妻別居期間的財產,實行分別財產制,無需判決另行規定;第二,別居后夫妻相互救助義務仍然存在,別居判決應給予經濟困難一方適量的扶養金,此項救濟金之給付不考慮過錯在哪一方。[5]
德國法將別居制度規定在離婚制度中,在離婚法中采取婚姻破裂主義。別居制度是推定婚姻破裂的法定理由和主要理由,別居是離婚的必要前置?!兜聡穹ǖ洹返谝磺倭粭l對于分居財產規定如下:第一,分居生活中生活費的問題。處于分居期間的一方可根據雙方的生活、就業、財產情況向另一方索要生活費,或一方因身體或健康受損害,則從進入訴訟程序時起,另一方需為困難一方購買一項適當的養老保險及喪失就職就業能力的保險。持續性的生活費需定期提供;第二,分居生活時家庭用品的分配。分居期間夫妻一方可向另一方索要屬于自己的生活用品,雙方共有的家庭用品依照公平原則分配。雙方有約定按約定,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由法院裁決;第三,分居生活時住房問題。在分居生活中,婚姻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將婚姻住房全部或部分留給其單獨使用,但另一方可以依公平原則向其索取報酬。[6]
從法、德兩國的分居財產立法上看,法國民法的分居制度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在分居形式上它僅僅采取裁判分居的方式,這是司法對婚姻的過分干預,嚴重意思自治原則,其優點就在于對于婚姻中弱者一方的傾斜保護;德國法對于分居期間夫妻一方單獨使用夫妻雙方共有財產的處理方式十分新穎,值得借鑒。
2.我國澳門、臺灣地區的分居財產制度
我國臺灣未明確規定別居制度,但實踐中認可這一制度。該制度對于夫妻分居財產規定為:夫妻扶養依法院解釋,別居后妻子的生活費用即家庭生活費用,若妻子沒有財產,或有財產而丈夫有能力支付的,應由丈夫支付,扶養程度根據妻子的需要以及丈夫的經濟能力和個人身份而定;別居后夫妻財產實行分別財產制。
《澳門民法典》中設立了分居制度,該法典將事實分居滿一定期限作為訴訟離婚的法定理由之一,與我國大陸地區婚姻法采取相同的做法。
在評析以上英美、大陸法系典型的分居財產立法國家及地區的立法優、缺點之后,綜合觀之,筆者以為最合理的分居財產制度應當建立以協議分居與裁判分居為分居形式,實行夫妻分別財產制;此外,立法應注重婚姻中弱者一方的權益,采取較為具體但并非列舉的立法方式,落實法條的可操作性。
(一)我國設立分居財產制度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經濟生活,而且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使人們對婚姻家庭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建立分居制度是具有可能性的。
我國建立分居制度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1)離婚率上升,復婚率提高。根據民政部2008-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粗離婚率連續五年平穩增長,漲幅近40%。[7]傳統婚姻家庭觀念正被打破,“離婚潮”的出現對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我國“從一而終”的陳舊婚姻觀已被淡化,復婚率隨之上升;(2)經濟發展,婦女社會地位與自身素質提高。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觀念的不斷革新,“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被打破,婦女在經濟上逐漸獨立,社會地位和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分居后女方有了獨立的物質保障;(3)理論與實踐上的準備。理論上,世界各國目前形成了成熟的分居制度立法值得我國借鑒;實踐上,我國將分居作為離婚的法定理由之一,正是對分居制度的初步嘗試。
(二)我國設立分居財產制度的立法建議
1.明確設立夫妻分居制度
我國應結合具體國情,設立符合社會發展和時代趨勢的分居制度,用以彌補立法的空白。設立分居制度是分居財產規定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我國可采取目前國際普遍認可的、較為合理的裁判分居和協議分居相結合的分居形式。當前國際處理分居與離婚的關系有三種方式:一是分居與離婚并行,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二是分居期限作為離婚的法定理由;三是分居作為離婚的前置。[8]我國目前未確立分居制度,立法將分居期限作為離婚的法定理由,引入分居制度后,可將分居作為離婚的前置,使兩種制度均能恰當地運行。
2.完善法定夫妻財產制度
我國當前的夫妻財產制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立法在針對夫妻法定共有財產制和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的規定上,應當在現有的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的層面上加以補充和完善,除此之外,還應著重對夫妻約定財產制的修正。
現存的夫妻約定財產制僅僅從靜態的角度對約定財產的歸屬進行保護,缺乏對具體約定形式以及相應的公示方法的規定。因此,立法從程序方面完善夫妻約定財產制的內容,具有現實性。
3.制定非常法定財產制度
婚姻法立法應制定必要的非常法定財產制。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夫妻分居財產有約定的依照約定,沒有約定的,適用非常法定財產制。具體而言,包括如下:
(1)實行分別財產制,分居前后財產應公示。根據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地區的分居財產制度,我國應當實行分別財產制。分別財產制是為夫妻分居期間的財產所作的特別規定,也是對我國當前夫妻共同財產制、約定財產制相結合的,個人財產制為輔的夫妻財產制的重要補充。
夫妻分居前、后對夫妻財產應有必要的公示程序。對分居前夫妻財產及分居結束或終止時夫妻分居期間的財產應有必要的公示,依據公示公信原則對夫妻財產采用登記或認定的方式,并可確定財產管理人對分居財產進行管理,避免夫妻一方惡意破壞夫妻財產。具體做法是:第一,分居前的財產經過公示后應維持原狀,非經雙方同意或其他法定、約定情形出現,一方不得自行處分;[9]第二,該財產于分居期間所得利潤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第三,由于一方擅自處置分居財產給對方造成的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嚴重時應承擔刑事責任。
(2)分居財產所得歸個人,債務由個人承擔。在認定夫妻分居上,需有必要的公示和存在分居事實。夫妻分居采取分別財產制,當分居狀態結束或終止分居時,對于夫妻財產的分割應當采取“夫妻所得歸個人,夫妻一方債務由個人承擔,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的做法。在公平價值之下,由于夫妻分居期間單方舉債缺乏意思聯絡,且未舉債一方在此期間并未從所負之債中分得利益,夫妻的個人所得理應歸個人所有,債務也應由個人承擔。當事人也可自行約定對分居期間財產的分割,這是尊重意思自治的體現,但約定內容不得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序良俗。[10]
夫妻分居期間,雙方的家事代理權暫時停止,對于該期間夫妻一方的對外債務,應當站在立法保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對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予以“對外連帶,對內個人”的特殊保護,具體是:夫妻雙方共同對外承擔連帶責任,對內承擔責任的債權人可向債務人追償。
(3)“三養”義務由雙方共同承擔,對婦女給予特殊保護。夫妻雙方在分居期間,理論上均應共同承擔贍養、撫養等基本義務。對于經濟能力有限的一方,另一方應適當多承擔一些義務。
丈夫對于妻子的扶養義務,可借鑒我國《婦女權益保護法》在夫妻分別財產制的基礎上附加規定。另外,參照我國臺灣地區的司法實踐,分居期間對于無財產的妻子或有財產而丈夫有能力支付的,可由丈夫適當支付妻子以生活水平為限的費用。
(4)結束分居后對分居期間財產的處理。分居狀態的結束或終止共有四種情形,其中的三種情形:一是因婚姻當事人一方死亡,二是因夫妻雙方和解恢復共同生活,三是因法院撤銷分居決定。因法院撤銷分居決定或夫妻雙方和解恢復共同生活而結束分居的情形,均應對分居期間的財產作出公示,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財產糾紛;分居前和分居后夫妻恢復共同生活的財產仍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對于因婚姻當事人一方死亡而導致分居狀態的結束,則按照分居前夫妻財產、分居期間夫妻財產分別進行處理。
分居狀態終止的第四種情形是:夫妻分居達到法定年限,當事人以此為依據申請離婚,法院據此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從而改判離婚。對于改判離婚的情形,應對分居期間的財產適用分居財產制度作特殊處理,其他財產一并列入離婚財產進行清算。
我國婚姻立法對于夫妻財產制的修訂正行其道,然而立法依然存在諸多的不足和缺漏。眾所周知,處理夫妻分居問題的重點與核心,是處理夫妻分居期間的財產問題,夫妻分居財產制度作為一項富有生命力的制度已被世界許多國家立法所采納。我國目前雖未設立相關“分居財產制度”,但推行該制度的現實性和緊迫性已擺在眼前。我們應當從外國當前先進的分居制度立法中吸取豐富經驗,聯系我國國情展開分析,最終探索出適當、可行的分居財產立法,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夫妻分居財產制度。
[1]姜大偉.法國夫妻分居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全球視野理論月刊,2013,(11).
[2]覃卓君.淺議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缺陷及立法完善[J].法制與經濟,2011,(2).
[3]王勤芳.別居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4]鄧偉平,林博.從香港法上的分居制度引發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2003,(6).
[5]李浩培,吳傳頤,孫鳴崗.拿破侖法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6]鄭沖,賈紅梅.德國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我國離婚率近5年增長近40%北京增幅超平均值[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3-11-15/172828721884.shtml.
[8]周維德.完善我國別居制度若干問題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6).
[9]陶玉玲.設立我國分居制度之構想[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6).
[10]姜大偉.我國夫妻分居期間所生債務歸屬認定規則論[J].華僑大學學報,2015,(1).
責任編輯:張 慶
The Construction of Separation Property System
LIN Xing-yang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16,China)
The current marriage law legislation in China is a marital property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munity property system and the spouse’s contractual property system.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ects despite the marital property system has been revised constant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paration property system with successful separation property legislation experiences abroad as a reference. It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paration property system.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pose appropriate legislative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paration property system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eparation;matrimonial property relations;separation system in other countries;law construction
2016-03-28
林星陽(1992-),男,福建仙游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
1004—5856(2016)11—0059—06
D913.9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