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紅
(哈爾濱市政府機關第二幼兒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
幼兒教師心理素質探析
劉海紅
(哈爾濱市政府機關第二幼兒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幼兒教師在學前教育中必須擁有足夠的健康心理素質,才能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這也是幼兒教育高效化的重要保證。文章通過對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以及對其心理素質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幼兒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研究和健康心理素質養成研究的建議。
幼兒;幼兒教師;心理素質
提高和發展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不僅關系到教師的個人發展,更關系到幼兒的性格培養與健康成長等方面。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播者,而且是模范。”幼兒由于年齡小,喜歡模仿,幼兒教師因此成為幼兒最直接的模仿和學習對象,因此,幼兒教師健全的人格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反之,消極的情緒和態度則會給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影響,甚至會給幼兒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可以說,這對孩子影響是終身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應當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特別是要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這也是幼兒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就要求幼兒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當前對幼教行業以及幼兒教師的新要求。
幼兒教師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幼兒情感發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還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的是,在定義幼兒教師心理素質時,切忌將其與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相混合,而是要能夠著重體現出幼兒教師的特有的心理特征。因此,幼兒教師心理素質的定義可以表述為:“以人格為核心,經先天和后天的作用所形成,與幼兒身心發展密切相關,并對幼兒有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它是幼兒教師個體的一種有機的綜合性的機能狀態,滲透著人的心理現象所包含的各種心理成分。”
其實,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中,關鍵是要培養幼兒的行為養成,通過游戲方式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關注他們的人格形成,因此并不一定要以學會多少知識為目的。那么,這時的幼兒教師若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勢必影響教育活動的效果。可想而知,3-6歲的幼兒每天的大部分活動時間基本都在幼兒園里,他們與幼兒教師相處的時間甚至會超過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因此,在幼兒園里,無論是學習、做游戲、還是生活等方面都是由幼兒教師來進行管理、指導和培養。幼兒教師對這些幼兒來說具有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影響力。在幼兒們的眼中,教師是無所不能的,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幼兒們經常喜歡在與父母或小伙伴玩耍時模仿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而且在模仿時是很自信。因此,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權威性和威信力是不可替代的,也可以說是幼兒父母以及社會其他成員無法比擬的。
1.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以“無言之教”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著影響,此時幼兒教師所擁有的健全人格發揮了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兒人格還處在萌芽、形成和逐步發展時期,幼兒教師的人格始終以一種非強制性和非權力性制約著幼兒道德行為模式的建立,以及道德觀念體系的形成。因此,要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質的幼兒,必須從加強和提高幼兒教師的自身修養開始。
2.事業心和愛心。在幼兒教育中,教師的事業心和愛心是緊密相聯、缺一不可的。在現實工作中,具有事業心的幼兒教師,對工作會不自覺地產生責任感、榮譽感、歸屬感、自豪感,等等。他們不僅可以為自己現有的工作任務而努力,還會積極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幼兒教師的愛心,不僅會對幼兒產生愉快、積極的情緒,從而達到幼兒愿意接受教師帶來的知識。教師的這種愛心,還會對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以及對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建議在考核幼兒教師的工作質量時,應把這一項放在重點。
3.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在幼兒教育工作中,幼兒教師不但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還要有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感知也非常豐富,他們的興趣范圍也越來越廣,看到周圍的一切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會對幼兒教師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量,這也是對幼兒教師提出的一個更高的要求。如果此時的幼兒教師缺少了對知識的探索精神,沒有了對客觀事物探索的興趣,那么就不能科學地、正確地為幼兒解答問題,也就不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而且還容易損害幼兒教師在幼兒心里的威信,這將阻礙挖掘幼兒的內在潛力。同時,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泛的興趣與愛好,能夠有助于幼兒教師不斷地實現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4.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豁達的胸懷。人際關系對于個人在社會中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幼兒教師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若幼兒教師不具備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或不具備調節人際關系的能力,也就勢必會影響幼兒教師的工作情緒和心理狀態。幼兒教師需要具備耐心、愛心和同情心,要能夠寬容、豁達的接納幼兒的一切表現,也就是說,除了要接受幼兒們的優點外,還要能夠容忍和接受他們的不足和缺陷。其實,寬容就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也是幼兒教師豐厚文化底蘊和良好修養的體現。
5.多層次能力結構。能力是促使活動順利進行,影響活動效率的心理因素。多層次的能力結構可劃分為:(1)一般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這是幼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能力。(2)專業能力。就是指從事幼教工作所必備的彈、唱、跳、畫、說等方面的基本功和專業教學能力,這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特殊的職業能力。(3)自覺能力、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目前,幼兒園教育改革日趨深入,知識更新也越來越快,因此,幼兒園的工作日常需要具備這些能力的教師。不但需要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還需要幼兒教師能夠自覺運用科研方法、掌握教育教學理論,靈活、創造性地將這些理論運用于教學之中。同時,幼兒教師還要不斷地研究教學過程,分析總結經驗,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反之,如果幼兒教師缺乏研究和創造能力,必將導致思想僵化、教學方法陳舊,使教育教學能力下降,落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在對幼兒教師素質的研究中,由于受傳統教師職業觀的影響,人們片面地把幼兒教師的專門學科的學術素養視為其職業的專業素養,從而既忽視了現代幼兒教師通識性素養的開拓,又忽視了對幼兒教師獨特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特征的探究,導致幼兒教師職業培訓和管理工作徘徊在“倫理化”和“學科化”的誤區,教師隊伍的素質狀況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本文將針對當前幼兒教師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
幼兒教師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幼兒教師要能足夠地認識到處于這一時期的幼兒,是他們一生中可塑性最大、身心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對幼兒的教育將對幼兒成長過程中起到奠基性作用。幼兒教師唯有認識到只有身心健康發展的幼兒才能真正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這一點,才能對幼兒教育工作產生無比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幼兒教師要主動學習、加強自我修養,達到自我成長。在現代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幼兒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自我修養。要能夠快速接受行業新知識、新理念,拒絕工作中出現憑經驗、吃老本現象。要從學習中積極進取,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豐富自我內涵,從而達到幼兒教師的自我成長。
幼兒園應設置能夠促進幼兒教師健康發展的激勵與培養機制。在尊重幼兒教師的同時,要對為實現工作目標而努力的幼兒教師給予中肯和支持。要積極鼓勵他們在工作中進行大膽創新,以期為幼兒園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力求達到幼兒園工作的不斷推陳出新。幼兒園還要努力為幼兒教師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工作環境。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因此,在工作中,要想使幼兒教師擁有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首先就要想方設法調動幼兒教師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定期對幼兒教師的工作量進行統一、公開、公正、透明的考核與評審。在實施鼓勵措施的同時,要將物質鼓勵(如獎金、福利待遇等)與精神關懷(如榮譽稱號等)相結合。在幼兒園人事管理上,要做到合理用人。根據幼兒教師的不同特點,如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等,適當的進行人事調整,讓每位幼兒教師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同時,幼兒園還要為幼兒教師盡可能的提供多渠道、多層次的培訓機會,使幼兒教師選擇學習的機會變得多元化。
在幼兒教師隊伍里我們要秉承一句話——“給孩子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幼兒教師承擔的是孩子們的啟蒙教育,責任尤為重大。因此,幼兒教師當屬高素質人才,在培養幼兒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達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以求能夠為幼兒們提供最好的教育。
綜上所述,唯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幼兒教師,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才能成為合格的靈魂的塑造者。因此,加強對幼兒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研究和健康心理素質養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魏燕.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基本結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
[2]黃曉玲.談幼兒教師的不良心理素質對幼兒的影響[J].吉林教育,2015,(2X).
[3]馬小蘭,袁英.提升心理素質,做快樂幼兒教師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下),2014,(2).
[4]林娟.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J].教育導刊,1994,(Z2).
[5]馬麗枝,吳月波.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7).
[6]邢少穎,張亞寧.幼兒教師良好心理素質及其養成[J].學前教育研究,2003,(5).
責任編輯:魏樂嬌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LIU Hai-hong
(The Second Kindergarten of Harbin Municipal Government,Harbin 150010,China)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have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due to the character of pre-school education,which will play positive role fo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This is also a guaranty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efficiency.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have is discussed and the way to develop these qualities are analyzed. It is proposed to encourage the research work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study on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children of pre-school age;kindergarten teachers;psychological quality
2016-06-01
劉海紅(1984-),女,遼寧鳳城人,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培養研究。
1004—5856(2016)11—0142—03
G615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