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長沙410000)
淺談視覺傳達專業自考生雙軌制教學模式的培養方法
周丹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長沙410000)
中國已經進入了高等藝術教育蓬勃發展的時代,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既要遵循藝術教育的規律,又要遵循藝術教育獨特的個性。然而調查表明,我國目前藝術設計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由于我國目前的設計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傳統藝術教育的方式,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湖南涉外經濟學院2015年視覺傳達專業的招生采取和企業合作的雙軌制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社會和經濟對藝術設計教育提出來的迫切要求。關鍵詞:視覺傳達雙軌制教學模式;培養方法;創新
藝術教育既包含了技能性與知識性的傳授,也包含了對藝術本身的精神理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文化知識是可以從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加以認識和了解的,但是藝術教育認識文化的途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更多的是借助視覺形象了解相關的知識,更富有創造性。本文將從視覺傳達的專業特點和重要性展開闡述,針對視覺傳達專業自考生雙軌制教學模式的培養方法提出幾點建議和看法。
視覺傳達專業有它自身獨特的性質,尤其針對視覺傳達專業的自考生,絕大多數科目的考試是理論知識與手繪實踐的結合,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作圖能力以及創意表現能力。然而自考生的繪畫基礎參差不齊,再加上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國考通過就可以拿到畢業證了,所以導致視覺傳達專業的自考生不重視動手作圖和創作的能力。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自考生不僅僅要掌握相應的學科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強調多學科的交叉學習,涉獵范圍較廣。大學時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參觀考察,目的就是開闊我們的眼界,通過參觀學習各地的設計風格,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所以我們現在也爭取每年帶自考生進行外地的參觀考察,讓他們和統招生一樣享受同等的考察待遇,多多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而不僅僅單純只是為了拿個文憑而學習。還有就是對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要慢慢提高,光啃教材,死記理論知識是絕對不夠的,回想當年讀大學的時候,由于作業量大,寢室每個同學都有通宵熬夜趕作業的經驗,所以我現在對我的學生作業要求也很高,不但有質也要有量,因為視覺傳達專業就是需要大量地、反復地完成相應的作業、大量創作作品,才能在畢業的時候自信地走上工作崗位。
目前的高校藝術教育已逐漸趨于藝術與技術并重的培養方式,堅持雙軌制的教學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認可。一軌是藝術理念的培養,主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美學理念,藝術表現方式與時尚審美觀的培養;另一軌則是工作室式的工藝訓練,和企業方合作,基礎知識合格的學生才有資格進入工作室學習,更多的是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為以后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作好鋪墊。做設計是為人的設計,是服務型業務,需要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客戶介紹你的設計,因此,培養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的雙軌制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修養和藝術情操
高尚的審美修養是視覺傳達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是成功的關鍵?,F在太多的設計類的學生過分注重計算機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訓練,甚至有部分學生開始瞧不起手繪,認為現在在工作崗位中都是使用計算機來完成設計,學習手繪簡直是浪費時間,排斥大一的素描、色彩、字體設計以及三大構成等基礎課程。殊不知這些基礎課程對于培養他們的審美修養和素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現在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會學習各種軟件,有的畢業后也開始從事起了設計方面的工作,那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和他們有區別嗎?有優勢嗎?答案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通過學習了藝術設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后,有了一定的審美感悟,更懂得在文字、圖形、色彩上進行合理的編排設計,更懂得根據形式美的原理來進行創造設計,而不是簡單的電腦操作,那么這些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專業學習中下功夫,多創作,多看圖片、瀏覽設計網站,積極主動和老師交流、溝通。另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及對各種藝術形式的喜好,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和品位。藝術修養的高低,常常決定了一件設計作品的品位。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特色專業的訓練
現在都特別強調學科的交叉性學習,因此,在教學中還要使學生廣泛涉獵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培養他們廣闊的知識面,我們也鼓勵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每年出去寫生、考察,參觀各地的名勝古跡、優秀設計,開闊眼界。對于基礎知識的培養這一點,自考方面算是做的很到位的,因為自考生每門科目都要通過嚴格的理論知識的考核,只有通過了嚴格的專業知識考核才能拿到畢業證書。所以本人在上課的時候,也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開拓學生在視覺傳達專業方面的知識面。
其次,由于和企業方合作,企業方會根據企業的專業特色開啟相對應的課程,目的是有針對性地為以后的上崗就業作好鋪墊工作。這一方面是雙軌制教學模式的最大亮點,因為視覺傳達專業其實涉及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包括廣告、包裝、書籍裝幀、機構形象設計等,難免會出現面面俱到但又學得不扎實的現象,在畢業前夕能夠針對特色專業以及學生的愛好具體培訓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模式。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達,手機、網絡無時無刻不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過多地依賴手機和網絡,導致現在太多的大學生不善于表達、不善于溝通,有時上課想讓學生上講臺講一下自己的設計創意構想,很多都是支支吾吾,不敢大聲表達,也講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加上視覺傳達專業以學生個體勞動為主的單一化教學模式,久而久之難免會造成學生普遍缺乏集體意識,不善與人溝通,缺乏團隊精神。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就顯得格外重要和實用。我認為以后在教學中,可以多多鼓勵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的設計作品,鍛煉自己的膽量,增強自信心,不懼于與他人溝通,大膽表達自己的創作和想法。還可以把社會調查、市場調研,作為本專業學生必須開設的社會實踐課,并要求寫出計算學分的調查報告,對動手能力進行單項考核或作為綜合性考試、考查中不可或缺的題型來強化技能的學習。
(四)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及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市場模擬,角色扮演。分小組進行教學,針對專門的商品、消費者或客戶,要求學生進行對應的設計,這樣既活躍了上課的氣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能力。
還有很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過分依賴于網絡,往往是先從網絡著手搜集相關資料再進行設計,而忽視了設計應該是有意識的設計,為人的設計,應該是要通過市場調研,一系列的構思、草圖,反復研究設計出來的。所以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充分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不同認知風格的追求,鼓勵原創,并根據學生作品中呈現的不同面貌進行引導,在實踐中不斷激勵學生勇于創新。
(五)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要因材施教
目前自考生和統招生最大的區別就是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由于生源的不同造成基礎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從初、高中就開始學習電腦知識,對平面軟件、動畫軟件已不再陌生。而有的學生由于學習環境的影響,對電腦知識的了解很少,有的甚至沒有任何美術繪畫基礎。所以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可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可以效仿職業的培訓方式,將課程分為入門班、提高班等。入門班注重工具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范例的操作以及作品的臨摹;提高班加強學生的創造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并能夠對范例舉一反三,進行專題設計。
(六)開啟校企合作的教學新模式
今年,我校開啟了校企合作的教學新模式,這是相當有意義的,學生在專業學習了三年以后,在企業的安排下進行一年的實踐培訓學習,這為以后進入崗位上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校企合作,企業也會負責安排工作,不同的企業還會針對他們的崗位需要開設一些特定的有特色的專業課程,這樣學生在臨近畢業之際也不會那么迷茫,會更有學習目標。
隨著社會對藝術與設計需求的日益增長,在可預見的未來,藝術類專業的普及程度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而視覺傳達專業的自考生必須要讓他們明白光學理論知識是行不通的,國考通過了、順利拿到畢業證也不意味著就能在設計崗位上如魚得水,所以必須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創作能力,才能符合現代社會對于設計人才的要求。
[1]齊瑞宗.談實踐教學與綜合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1,(11).
[2]潘魯生.匠心獨運(設計大講堂)[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3]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4]鄧建成.大學生創新與創業[M].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趙卓然
周丹(1981-),女,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