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錚
南京理工大學理學院
高校學生工作中制度管理的黃金分割比
李 錚
南京理工大學理學院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老師,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日常思想的指導人和引路人,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維護高校和社會穩定、保證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現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面臨很多問題和困惑。本文列舉出輔導員學生工作中的兩種困惑,并根據這兩種困惑,結合最優化比例系數——黃金分割比來討論下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怎樣合理安排制度管理所占的比例。
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制度管理;黃金分割比
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困惑包括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個人職業規劃中遇到的困惑,可細劃分為角色定位困擾﹑發展空間受限﹑知識更新緩慢﹑師生距離模糊﹑職業滿足感偏低﹑隊伍流動性過快等等,其中角色定位困擾和師生距離模糊就屬于在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善于合理安排制度管理在學生工作中的占比,學生工作處理起來就能得心應手,輔導員也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1.1 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眾所周知,當前高校輔導員的定位一直存在“模糊不清”問題。從宏觀上來看,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同時專職輔導員也屬于教師隊伍的一員;在微觀上來看,輔導員工作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年級管理以及輔導咨詢,其中年級管理涉及了隊伍管理﹑信息管理﹑日常規范管理﹑事務管理等,輔導咨詢涉及了學習輔導﹑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社團指導等范疇。
雖然中央十六號文件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钡趯嶋H工作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幾乎很難協調好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角色,也很難拿捏好學生工作中制度管理所占比例,處于日常事務的管理者和個體心聲的傾聽者之間處于一種分裂的狀態,這種分裂狀態給輔導員帶來了角色定位的困擾。
1.2 學生工作力不從心
正因為角色定位模糊不清,所以在部分工作中輔導員體現出力不從心。學生工作中制度管理所占比例太低,就會出現年級凝聚力不高,學生學習生活態度散漫,正常思想教育活動無法開展等現象;所占比例太高,就會出現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任務繁重,抵觸情緒高,對年級教育班意見大等現象。
所以合理的制度管理占比對于高校輔導員處理好個人角色定位,加強日常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本文嘗試從輔導員學生工作的四個工作方面和整體來討論制度管理占比問題,并運用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黃金分割比(其比值近似值為0.618,通常用希臘字母 表示這個值),使制度管理占比達到最優化。
2.1 思想教育方面
作為高校輔導員的首要任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般都只采取軟措施來培養,以言傳身教為主,并適時開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部分同學在準備過程中不“走心”,通過借鑒已有的系列講話﹑思想匯報等來敷衍了事,未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如果輔導員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除了言傳身教外以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外,再加上一定的制度管理,使制度管理占比為 381924.02=φ ,近似處理為0.4,即占比四成,以言傳身教及開展活動為主,并以制度管理來配合。如某高校某學院試行“黨建學分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激發學生思想自我培養的積極性,使被動培養慢慢轉變為主動學習。
2.2 學風建設方面
大學學習雖然不像初中﹑高中那樣的刻板,但學習仍應是大學生的在大學期間放在第一位的。而建設良好的學風是輔導員的基礎任務,只有在良好的學風引導下,學生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大學會自主學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但現階段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級本科生自制普遍較差,所以制度管理對于學風建設至關重要。在學風建設中,使制度管理占比為,近似處理為0.8,即占比八成,用合理的制度來督促管理學生學習,如“學風五查制”,通過檢查學生早操起床情況,到課學習情況,無課自習情況,宿舍衛生情況及覺前熄燈情況,使學生每天的學習狀態對輔導員有及時的反饋,讓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當然學風建設也不能全部依靠制度來進行,還需要兩成的人性化管理來保持學生對于制度積極性和新鮮感,比如在冬天天氣冷的早操適當放寬或者延后打卡時間,可以將免操當做一種獎勵來嘉獎表現優秀的同學等等。
2.3 課外生活方面
大學的學習生活更為自主,課外時間較多,所以能否利用好課外時間是大學生成長成材非常重要的一點,而幫助每一個學生合理的安排課外時間,做好課外學習實踐內容規劃,進一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都是每個輔導員必須熟練技能。在課外學習生活中,加上一定的制度管理,使制度管理占比為近似處理為0.2,即占比為兩成。課外生活學習首先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確定好目標之后,通過獎勵管理制度,如“課外學時制”,讓學生在完成自己和輔導員之前定下的小目標時候獲得對自己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2.4 心理輔導方面
大學生在剛入學時,剛剛脫離父母的庇護,自己單獨處理和面對很多自己之前并未遇到的問題,所以部分同學容易受挫折之后產生心理問題,所以輔導員對有心理問題及有心理問題史的同學多加關注。在心理輔導中,制度管理的對象由學生變為教育班,制度管理占比為1,要求教育班認真落實對心理問題“提前預防,及時處理,后續跟蹤”的工作要求.事先做好“年級預警檔案”,對有過心理問題史和狀態不好同學做好記錄;做好教育班心理咨詢的日常值班制,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同學要先做好情況了解及心理疏導工作,幫學生排憂解難,并做好記錄,與家長及時溝通;解決心理問題后,對有心理問題的同學要通過聊天﹑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做好定期狀態反饋,防止心理問題復發。
2.5 學生工作整體
各方面整體綜合來看,制度管理在學生工作中占比為 618.0=φ ,約為0.6,即占六成。合理的利用好制度管理,并輔以人性化管理,在能積極引導學生思想﹑學習﹑心理等健康成長,完成職業規劃順利步入社會的同時,把握好輔導員自身角色定位,避免工作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