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
【文學評論】
從大眾媒介的角度論文化工業理論
葛晨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臨汾041000)
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以批判的眼光從大眾媒介入手批判和否定了文化工業,認為電影等文化藝術商品有反啟蒙的效果,形成了具有批判價值的文化工業理論,此理論是特殊的社會歷史語境的產物。阿多諾透過文化工業產品的偽個性化的表象,辨認出標準化和商品化的特質,電影、廣播、報紙等大眾媒介,掠奪了觀眾的思考和想象的自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極權主義利用文化工業的意識形態功能。隨著工業對文化藝術影響的加深,我們要反思如何在工業時代保持文化藝術原本的獨特性和批判性。
文化工業;電影產業;阿多諾;批判性
有研究者宣稱,并非是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創造了文化工業理論,而是比之較早的同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本雅明。本雅明在其早期文論也有對文化工業的闡述,“小說和新聞媒體取代講故事的人而成為文化的主要消費形式”。[1]雖然本雅明看到了大眾和消費之間的運作機制,并由此闡明了藝術淪落為消費品的原因,即光韻的消逝。光韻是文化藝術的根本屬性,但工業時代的文化藝術已失去了這種本質,而淪落為徹頭徹尾的商品。但阿多諾強調,“文化工業”概念不等于大眾文化,“文化工業與民眾藝術截然不同,必須嚴格加以區分”[2]。文化工業既不是自發地從大眾那里生發出來,也不是當代流行的文化形式,而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因而,研究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時,要深入了解其產生的歷史環境。
在二戰期間,法西斯極權統治在德國盛行,其統治者通過電影、廣播、報刊等大眾媒介,鼓吹法西斯統治等意識形態,誤導大眾。這種編織的社會秩序維護了法西斯主義的統治,忽視了人的主體作用。在德國受到法西斯荼毒的阿多諾,逃亡到娛樂高度發達的美國,阿多諾接觸到了大眾媒介帶來的感官刺激和不適,這不同于以往的文化接受環境,使他很難對美國文化甚至是美國社會產生認同感。對于三十年代的工業大國美國而言,“電影、廣播和雜志制造了一個系統”[3],作為一名外來的被迫參與者,阿多諾認為資本主義將技術理性加之于大眾媒介,將文化工業變成意識形態。統治階級借用文化工業具有控制輿論、壟斷思想的強大力量,終結了人的個性獨立和全面解放,這也就是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批判的核心命題——“經過技術理性的滲透,啟蒙為什么走向了它的反面”。[4]
除了社會歷史語境造成的外在原因外,還應深入到理論文本中,具體分析文化工業本身的特質造成的文化困境和人的生存難題。
在工業時代,文化藝術消費品都是通過工業化的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程序化制造,使藝術必然具備了商品所特有的標準化、統一化、齊質化的品質。阿多諾指出,文化商品的細節和風格都是被預先固定好的。“編劇精心編排的離奇情節打斷了故事的線索”[5],對電影細節的精心設計,只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在這種僵化思想的指導下,電影創作只為取樂,而忽視了電影作為藝術的獨特性、審美性。
在標準化、商品化的作用下,文化商品中的偽個性化隨之盛行,屏幕外的觀眾以模仿電影明星為榮,這種虛偽的個性化的行為使大眾審美迅速陷入極端貧困和反啟蒙的狀態。但在文化工業系統下的標準化生產,只有個人與大眾達成一致時,文化工業才能容忍個體的存在。主體即使知道這種個性的虛偽,也會為了不被排斥而保持沉默,甚至使自己表現出虛偽的個性,大眾已喪失了辨別事物真或假的能力。“文化工業的個性化成為一種營銷策略,是誘使消費者上當受騙的時代。”[6]
文化工業產品包括影視作品都已變成了公平交易的商品,“作為文化產品的藝術產品,并不是真正的藝術,而是作為準備在市場上銷售而被生產出來的商品。[7]”也就是說,打著“文化藝術”的旗號,這種商品里“重要的是交換價值而非使用價值”。文化藝術品中的交換價值超越了使用價值,這意味著文化藝術品中審美價值缺失,取樂代替了快樂,娛樂代替了悲劇。這種交易造成的結果就是,“既調節公眾生活,又控制私人生存,不僅灌輸思想,而且還滲透進了人的心理結構”[8],這就是文化工業的意識形態功能,在隱形方面“把確定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標準強加給人們,使人喪失內在的自由、獨立的決斷能力”[9]。于是,文化工業體系在大眾“心甘情愿地上當受騙”中確立起來。
[1]胡翼青.文化工業理論再認知:本雅明與阿多諾的大眾文化之爭[J].南京社會科學,2014,(12):121-127.
[2]西奧多·W·阿多諾.文化工業述要[J].貴州社會科學,2011,(6):42-46.
[3][5]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多諾.啟蒙辯證法——作為大眾欺騙的啟蒙[M].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106.118.
[4][6]趙勇.阿多諾《文化工業述要》的文本解讀[J].貴州社會科學,2011,(6):47-51.
[7]王鳳才.批判與重建——法蘭克福學派文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74.
[8][9]歐力同,張偉.法蘭克福學派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272.272.
【責任編輯:周 丹】
G206.3
A
1673-7725(2016)07-0048-02
2016-05-05
葛晨(1990-),女,山西臨汾人,主要從事中國語言文學文藝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