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華東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若干問題探討
王俊文
(華東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受學生喜愛,必須積極探索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原因
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既定教學目標與任務,根據特定教學內容所采取的一切方式、步驟、程序和手段等的統稱。教學方法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學方法得當與否,直接關系教學效果的優劣。因此,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雖已取得豐碩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方法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據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對華東地區62所高校的調查數據表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高達43.7%的教師仍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啟發性、互動性有待增強與提高。“填鴨式”或“單向式”教學,其基本特征是“教師灌輸理論多,與學生互動少”,忽略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效果欠佳。根據筆者對江西省12所高校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明,如回答“你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在哪個方面最需要提高”這一問題時,有49.2%的學生選擇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第二,教學手段陳舊、落后。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仍舊比較落后,課堂教學仍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為主,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十分有限。據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統計數據表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多媒體運用程度還不到37%,17.6%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與愛好。根據筆者對江西省12所高校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明,11.8%的教師即使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但形式呆板、內容單一,根本沒有展示出講授內容的精彩性,因此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第三,教學過程不完善,缺乏實踐與素質教育環節。傳統的“填鴨式”或“單向式”教學,一般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教學任務,最后以考試是否通過評定學生成績。它是一種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方法,缺乏實踐互動,理論聯系實際有待增強。“填鴨式”或“單向式”教學法,雖然有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熟記,但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鍛煉與提高。根據筆者對江西省12所高校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明,如問到“你認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應該加強教學實踐環節”這一問題時,回答“肯定”的學生多達81.9%、回答“無所謂”的學生只占18.1%。以上調查統計數據表明,超過50%的學生都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實踐環節,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增加社會實踐環節,以改變過去由單純的傳授理論知識轉移到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的能力上。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雖然是“年年改革”,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一,在指導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從長遠發展的高度看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而是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看做是“專業課”的輔助內容而逐漸邊緣化。其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外理好教學方法與教學實效的關系。對江西省12所高校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明,20.9%的任課教師對教學方法改革認識不足或認識不到位,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28.3%的任課教師對現代科技知識知之甚少,難以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只停留在“滿堂灌”說教上,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對江西省12所高校的調查發現,知識面狹窄的老師講授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理解較難,并對教師授課內容的可信度偏低。如問到“你認為課堂上老師是否充分運用了文、史、哲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知識來講解”這一問題時,只有21.6%的學生回答“完全運用,講課效果好”,56%的學生回答“部分運用,明顯不足”,剩下的22.4%同學則回答“完全沒有運用,應付敷衍”。從以上數據得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如在回答“老師講解中你是否能夠理解并信任老師的授課內容”這一問題時,只有39.2%的學生回答“可以理解和接受”,21.8%的同學回答“部分可以理解與接受”,高達39.2%的同學回答“完全不能理解與接受”。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學生認知結構和信息來源的多樣化,他們對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的理論,表現出不信任的發展態勢。
第二,教育觀念較為落后,時代的節奏感不強。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內容上,都需要與時俱進,因此現有的“單一、陳舊、呆板”的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或理念,不斷探索、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多層次地講解或闡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根據筆者對江西省12所高校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39.7%的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無創新之外,37.2%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或“單向式”教學方法,即向學生“滿堂灌”,教學效果較弱,只有23.1%的教師嘗試運用或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上統計數據表明,超過50%的教師,時代的節奏感不強,教學觀念、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待與時俱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主陣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觀念、理念、方法、手段也應該與時俱進,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更應如此,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充分證明,傳統的“填鴨式”或“單向式”教學已不適應新時期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求,也難以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與目的,因此,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
第一,“互動式”教學法。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師生缺乏互動,現代教學模式則注重師生平等“對話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的主動性。“互動”式教學是在充分肯定、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師生平等交流,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以對話、討論等方式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領悟、體會所學內容。另外,在教學中穿插對話、討論等方式,能使教學與學生生活、學習更為貼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減少了陌生感。當然,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對話、討論等方式并不是輕松的事情,它要求組織者必須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駕馭性,為此,教師事前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水平的參差不齊來確定對話、討論主題。對話、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全面、準確地進行啟發和引導,并對討論結果進行分析、梳理與總結。
第二,“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以“案例”作為教學“把手”,啟發、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使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式”教學法將抽象的理論通過案例得以直觀展現,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理論的掌握與運用。“案例式”教學法具有啟發性、針對性,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案例剖析中開闊視野、積極探索,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案例式”教學法符合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時代潮流。
第三,“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及設備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多媒體主要是指圖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綜合。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計算機外理和控制為平臺,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及設備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以達到良好教學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外,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效果,增強教學實效,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來接受信息,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更活潑,更直觀,以強化教學效果、增強教學吸引力。
第四,“時事式”教學法。“時事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結合國內外發生的時事新聞,尤其是當前國內人民普遍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剖析,以此完成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時事式”教學法能更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緊跟時事,密切關注國內外“難點、熱點”問題,并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啟發學生,使學生既能擴大知識面,又可突出教學內容的時代性,使理論學習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當然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可以多樣化,但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而定,所謂“教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拓寬思路,不斷探索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1]徐曉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8).
[2]史英平,于愛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思考[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
[3]劉慧頻.略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143.
[5]王秋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探討[J].江海縱橫,2006(3).
2015年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即“高等院校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構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XGXDJKT.GH-201510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