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縈夢
?
成人數字繪本出版的困境與對策——以ios平臺繪本APP為例
◎左縈夢
摘要:近三五年來,圖書出版領域成人繪本熱趨勢明顯,借助新興技術和媒介,國內不少成人繪本APP得以誕生。但成人數字繪本面臨量少質不優、設計形態粗糙、難以盈利等困境。要真正實現成人數字繪本出版的興盛,有必要在產品研發、交互設計、探索多樣化盈利模式上不斷探索。
關鍵詞:數字繪本;交互;內容;盈利模式
“繪本”一詞來源于日本,對應的英文是“Picture Book”,又名圖畫書,是一種以圖為主配以少量文字的書,與通常所謂連環畫、漫畫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認為繪本是“圖×文”的關系而不是“圖﹢文”的關系,可以說,繪本是圖和字的有機結合。移動應用技術的普及又延伸出“數字繪本”的概念,包括電子繪本、繪本APP等。就數字繪本的內涵而言,一部完整的數字繪本作品應該是一本集文字、音視頻、游戲、交互等一體,以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為載體,可以和用戶進行互動的書,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繪本APP。
成熟形態的數字繪本并不是傳統紙質繪本的電子版,如電子“圖畫集”和電子“連環畫”,其最大特征在于融入了大量影像視聽,側重書和讀者的交互,這是對讀者閱讀體驗的變革。按年齡層次、內容、受眾等劃分標準,繪本大體可分為“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兩大類。近三五年來,成人繪本及其數字出版有一定熱度,但也面臨諸多困境,有待破局。
筆者依據開卷調查相關數據整理統計發現,2009年至2014年,中國繪本圖書出版品種在3000-5000冊之間,其中2013年接近5000種,2014年略有回落(詳見表1)。在卓越亞馬遜網店銷售的成人繪本有數百種,2013年約400種,2014年同比略為下降,為356種(詳見表2)。

表1.2009~2014年中國繪本出版情況

表2.卓越亞馬遜網上書店成人繪本銷售情況
1.成人數字繪本定位不清晰,數量少
盡管紙質成人繪本出版已有一定規模,但成人數字繪本目前普遍遭遇定位不清的困擾。很多人簡單地將繪本等同于漫畫書或者連環畫。一般來說,三者的創作形式不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連環畫一般是一頁一圖的形式,文字是畫面的補充,畫風固定。漫畫一般以分鏡頭等構圖方式結合對白和旁白進行敘事,兩者對繪畫水平通常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而繪本講求詩意的表達,強調畫面和文字的融合,圖和文都需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文學性。
同時,目前APP Store平臺還沒有數字繪本這一分區,具備成熟形態的成人繪本APP被歸類至游戲區,在APP Store搜索系統輸入關鍵詞“成人繪本”(或“大人繪本”),搜索結果幾乎為零;輸入“圖畫書”,只出現了少量掃描紙質書的PDF圖畫集,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在2012年推出的“解讀敦煌”系列圖書APP。總體來看,成人數字繪本的發展數量少而不精,多為拷貝紙質繪本的電子版。
2.用戶體驗設計不佳
人們對數字繪本的理解多停留在電子讀物階段,從現有作品看,制作方往往根據傳統的出版理念,缺乏交互設計的問題較為普遍。數字繪本作為一種特殊的圖畫書,其體驗設計對畫師的繪畫技法、交互設計有較高的要求。此外,數字革命不僅革新了書籍的裝幀形態,更大程度來說還改變了整個圖書的生產方式,而國內數字繪本尤其是成人數字繪本在這方面的嘗試比較欠缺。美國有一款名為“飛行奇書”(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的繪本作品,打開APP界面呈現一部形象的圖書3D模型,點擊屏幕,靜態的畫面便成為動畫,書中的主人公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畫面里,畫面的旁白為一個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在講述故事,畫面隨著故事情節轉場、遞進,用手掃動手機屏幕,會揚起風,給屏幕黑白處上色會召喚出彩色氣球和少女……該繪本里的動畫元素按照故事情節的安排進行巧妙的設計,極富創造性的互動設計加上身臨其境的配樂與音效,使讀者擁有一種沉浸式體驗效果,較好地做到了閱讀和交互的統一。
而國內數字繪本類相關的APP多為簡單小成本的制作。如“好想回到小時候”APP,根據著名漫畫師作者丁一晨所繪的同名作品改編。開發者只是在原有電子掃描版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背景音樂和翻頁動畫,音效也顯得生硬,從該APP下載頁面的評論來看,讀者普遍反映閱讀體驗不佳、制作粗糙等問題。這些都是成人繪本在制作APP時應引以為鑒的。
3.內容與技術分離
在繪本文化發達的歐美、日本,優秀的繪本作者常常兼具扎實的美術技法與文字功底。比如美國著名的繪本《失落的一角》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兼具劇作家、畫家、作家身份,其作品的成功和他的多重角色是分不開的。而在數字繪本領域,創作者不僅需要精通文字和繪畫,還應具備新媒體設計的思維。新媒體技術編輯也須同時擁有對出版物內容和技術的綜合把控能力,在對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對內容進行完美的整合,賦予數字產品創造力和生命力。當前,新興技術在成人數字繪本出版中的應用,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4.盈利模式不明晰
如何協調內容供應商、技術提供商、網絡服務商、終端生產商之間的利益分配是數字出版面臨的普遍挑戰,成人數字繪本同樣受此影響。而國內讀者付費閱讀習慣尚未形成潮流,對數字繪本盈利來說更是多了一層困難。號稱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互動電子繪本的武漢樂達互動公司最初在蘋果應用平臺推出繪本APP“慢先生”,由于收費下載導致下載量寥寥無幾,而應用限免后,下載量又開始突增,足見當前培養用戶付費習慣依然任重道遠。
1.明晰定位,擴大傳播影響
成人數字繪本出版目前最先要做的是對自身進行合理定位,尤其是對受眾群的劃分和對用戶閱讀喜好的挖掘。此外,利用名人效應進行推廣傳播,真正做到產品多元化營銷。這方面影視界等領域已有諸多范例。如國內阿貍、兔斯基的卡通形象,便紛紛被做成各類玩具,有的甚至還被改編成了電影。2015年票房大火的勵志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由漫畫師熊頓同名漫畫改編,著名藝人白百合、吳彥祖領銜主演,講述了身患腫瘤的漫畫家熊頓與病魔斗爭的過程。漫畫和電影之所以火熱,一是被名人演繹,二是漫畫和電影本身揭露了當下青年人的一些生活狀況,引起同齡人的關注和共鳴。成人繪本也不乏大量優秀題材,甚至內容比成人漫畫更為深刻,因此涉足影視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另外,也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將繪本的形象設計成微信官方表情,讓繪本形象得到病毒式的傳播,擴大影響。
2.交互體驗設計
數字繪本創作應在制作上發力。新興媒體設計語境下的繪本APP最典型的特征在于人性化的交互設計。因此,繪本APP的設計者應該以用戶的需求和感受為中心,在內容題材的選定和界面的交互結合上下功夫。“慢先生”APP講述了生活在大城市的現代人的各種心理壓力,比如臆想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失眠癥,于是在繪本的設計上運用了大量恰到好處的交互技術:繪本主人公在吃藥的時候,讀者可以晃動手機“倒出”藥丸;遇到霧霾天的時候,讀者可以對著手機屏幕吹氣吹走霧霾;在每幅畫的最后,還有精神狀態測試。這些都與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輕人的心理狀態相貼合,容易產生共鳴。

圖1 《慢先生》APP界面截圖
3.名著內容與技術融合
數字繪本若沒有融入新媒體技術就像是一張幻燈片,只有將先進的設計技術和優質的內容結合起來才能生產出有靈有肉的數字繪本書。筆者在2015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獲悉,美國Compass Publishing出版公司在成人繪本內容的選題上除了原創之外,還將經典名著或讀本進行再創作繪制,將現代人不愿啃的“大部頭”名著轉為繪本。2015年10月,蘋果在iBooks store上架全套7本《哈利·波特》,而且還是互動增強版(Enhanced Editions),在書中幾百張插圖里,許多都加入了可交互的動畫,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書中魔法世界的“神奇”。
在APP的開發上,法國公司Melior Games根據原著的內容再創作,將《小王子》搬到移動平臺上,推出了解謎游戲繪本The Little Prince Returns(《小王子歸來》)。國內已有不少根據經典改編的繪本,但大多沒有進行再創作和加工,比如ios平臺上四大名著繪本,如能根據新的出版策略進行再創造,或許也可以憑著中國元素打入國際市場。

圖2 《小王子歸來》APP界面截圖
4.創新出版理念,明晰盈利模式
穩定、增長的盈利模式是長效開展成人數字繪本出版活動的保障。以業界較為通行的付費模式為例,美國的互動繪本APP“蒲公英”設立了“商店”,即在每個故事即將結束的頁面設立關卡,讀者想要閱讀更多故事情節或內容必須通過付費“解鎖”,才可以獲取更多有趣的故事情節、“道具”和互動,同時允許讀者在繪本內注冊登錄,與其他繪本讀者分享交流,形成真正的社交互動。
(左縈夢,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